APP下载

“保护汉语”刻不容缓

2014-03-11郭立场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国语英语课母语

郭立场

前不久,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通过微博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此言一出,一石惊起千层浪,社会各界议论纷纷。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从汉字“简繁之争”到《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引人瞩目,再到前几天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母语保护”这4个字进入民众的视野。取消小学英语课虽有过激之嫌,但出于保护汉语的迫切心理,倒也情有可原。当前,汉语在国内的境遇每况愈下,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母语日渐生分,确实是令人痛心和惋惜。当越来越多的人“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时,已没有人用时间和精力问津汉语能力的高低。据报道,近年来,在很多中小学举行的语文考试中,“错别字识辨”、“汉语拼音认读”等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得分率常常不足60%。有的孩子甚至连简单的“的”、“地”、“得”和最基本的标点符号用法都不会。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会断层或消亡,不是取决于吸收了多少外来的所谓精华,而是决定于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的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习母语是一种权利”,亲近和保护母语也成为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通行做法。比如,法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必须使用法文”,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俄罗斯甚至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在邻国日本,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课,文科大学里书法也是必修课。虽然近年来许多社会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提高国民的书写水平,成效却并不理想。即使国家出台了书写等级标准,也终未解决人们汉字书写“滑坡”的尴尬。

素材解读:从传承民族文化的高度出发,“保护汉语”已是刻不容缓。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会断层,不决定于学习和吸收了多少外来的所谓精华的东西,而决定于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是否传承下来。因此,如果连汉字都不会写了,连汉语都说不好了,何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何言民族的复兴!

适用话题:保护母语 关注汉字 传承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语英语课母语
《左传》《国语》所见旧有繇辞及临时自撰繇辞考辨
母语
“小班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刍议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国语》故训与古文字
母语
论“国语骑射”政策在清朝教育中的推行
大学英语课前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研究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快乐的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