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群众路线引领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2014-03-11王爱军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者工作

王爱军

(盐城工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用群众路线引领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王爱军

(盐城工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用群众路线引领高校学生工作,就是要把群众路线的精髓与具体的学生工作结合起来,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工作需要用群众路线引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提出从“立学生之本、凝学生之心、听学生之声、给学生之力”等方面做好学生工作的基本思路。

群众路线;学生工作;主体地位

一、高校学生工作需要用群众路线引领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中形成的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的具体化,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那么,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落实群众路线,紧紧围绕学生这一群众主体,有目的地开展学生工作,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就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对提高高校学生工作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群众路线引领高校学生工作,要求学生工作者时刻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学生说好、学生满意、学生赞成”,切实做好学生工作[1]。但在现实中,高校学生工作常受高校教育行政化影响,学生工作者会不自觉地以“管理者”自居,有“俯视”学生之惯性,缺乏“接地气”的内在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工作中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管理,轻服务,有“官僚主义”之意。工作中,学生工作者过于强调“管理”要求,缺乏服务意识,时常想到的是如何“管住”学生,而不是“引好”学生,对学生训导多,平等交流少;空洞说教多,尊重、关心、帮助疏导少;消极被动解决问题事项多,积极主动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发展措施少,远离了群众路线的本意,与学生关系不够密切。

二是忙应付,少研究,有“形式主义”之嫌。随着大学内涵发展要求的提升,学生工作量也随之增大,有些学生工作者出现了工作应付现象,缺少点子和想法,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对学生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和理论思考,学生工作的学术化程度不高,仅满足于工作“做了”,而不是“做好、做优”,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自觉性缺乏,这样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很难真正赢得学生的认可,从而失去了做好学生工作的群众基础。

三是求稳定,缺创新,有“享乐主义”之念。学生工作千头万绪,零散而复杂,于是有些学生工作者安于现状,形成不求出彩、但求无过、力求稳定的工作理念,更有甚者持“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错误观念,寄希望于工作中少出事、不出事,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舍不得花功夫、出力气,“专职不专心,兼职不热心”的现象较为普遍,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奉献精神,这样的工作理念更是偏离了群众路线。

二、用群众路线引领学生工作的基本思路

高校学生工作是一项精细工程,做好、做优这项工程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从观点、态度、立场和思维方法上转变我们的学生工作。

立学生之本——一切为了学生。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1941年11月6日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那么,高校的学生工作,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工作者就必须时刻不忘责任,乐于奉献,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境界,要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问需于学生,问计于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高校学生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工作目的是为了学生,工作的内容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因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体现在高校学生工作理念中,深化到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中[3]。立学生之本,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帮他们建立自信;尊重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快速进步;尊重学生的发展,为他们拓展空间。俗话说,一个学生对学校而言只是万分之一或几万分之一,但对一个家庭和学生个体而言却是百分之百。因此,学生工作者必须站在学生个体或家庭的角度,担当责任,容不得工作中的半点懈怠,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在学习上,学生工作者应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条件,创造公平竞争氛围;在生活上,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在学生活动上,要身体力行并积极参与,对学生活动给予配合和支持,提高学生的自信力和动力;在人生规划上,帮助学生找到个人兴趣,挖掘个人特长和潜力,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确立人生定位。学生工作者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合理需求,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对学校的拥护与支持。

凝学生之心——一切依靠学生。胡锦涛同志在论“群众路线”中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2006年6月3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其道理告诉我们,高校学生工作的根基在于学生,学生工作的成败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学生工作者能否依靠学生,是否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支持和配合[2]。常言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学生工作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凝聚学生人心,依靠学生的创造力,反哺学生工作,提高学生工作效果。做到“一切依靠学生”,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工作关系,相互鼓励,教学相长;其次要善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坚持与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分享工作的收获,在工作中,“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三是要凝聚学生人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只有这样,学生工作才能出彩、出优、出成效。

听学生之声——从学生中来。邓小平同志在论“群众路线”中指出:“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不同群众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不相容的。”(1956年9月16日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做好学生工作,必须多方面听取意见,掌握和了解学生信息,必须走“学生路线”,从学生中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要真正走进学生,融入学生之中,把工作环境延伸到学生宿舍和其他生活环境,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学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和工作动力[4]。要做到“从学生中来”,倾听学生的心声,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当前微信、微博、QQ等已成为学生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具有交互、平等、开放的特点,是学生工作者关注了解学生内心活动的重要渠道;其次,学生工作者要担当好引领服务角色,为学生成长搭建好自我表现的平台,营造学生自由发言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建议,将学生的基本问题随时反映出来。三是学生工作者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将为学生工作的过程看作学习提高的过程,切实加强工作实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才会大大增强。

给学生之力——到学生中去。习近平同志在论“群众路线”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2012年11月15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到群众中去,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样道理,高校的学生工作效果如何,也必须到学生中去检验,这是学生工作求真务实的具体表现,学生说好,才是真好,学生满意才是最高目标。到“学生中去”就是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把从学生中征集来的意见、想法和愿望落到实处[4],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热情。为此,我们的学生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变”,要转变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学生工作思路,体现在“变”。一方面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是“管”出来的,而是“理”出来的,是向大学生传授学习生活的“理”,传授大学文化的精神,让大学文化成为大学生自我成长、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是变“做学生工作”为“为学生工作”。学生工作要瞄准学生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服人,要为学生发展提供平台。

第二是“用”,要运用新载体。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网络为学生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新的空间和途径,通过网络与学生沟通、交流,可及时拉近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要让网络成为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的重要平台,增进沟通、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同时,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这一阵地,建立健康信息的传递机制,也会对学生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一媒介起到引导作用,有利于将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第三是“新”,要创新工作模式。高校学生工作中,日常事务性工作必不可少,学生工作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学生工作者要从日常的事务性中解脱出来,多研究问题的原因,多思考解决问题的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从管理型变为教育型、服务型,准确把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合理需求,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要,让新举措在学生个体中得到体现,使学生得到实惠,达到因材施教的要求,实现到学生中去的目的。

总之,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自觉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树立“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和依靠学生,倾听学生意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提醒自己,积极引导做好学生工作,让广大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的学生工作就会步入新的局面。

[1] 姜家兴.用群众路线从事高校学生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13(1):33-34.

[2] 任泽中,等.学生工作中群众路线的“逆向参与”品质及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21):40-41.

[3] 李婵娟.高校学生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新思考[J].科技文汇,2014(1):1-2.

[4] 王涛,等.高校学生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刍议[J].理论与实践,2014(5):19-20.

(责任编辑:洪 林)

Thinking in Mass Line Concept Leads the Student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Aijun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Yancheng Instituted of Technology,Yancheng Jiangsu 224051, China)

Leading student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concept of mass line means to combine the core of mass line concept with the specific student work and truly establis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tudents. In that case, we need to analyz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ass line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we face, so that we come up with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student work for example focusing on the students, listening to the students, winning the students' heart, and helping the students.

mass line; student work; dominant position

2014-05-22

王爱军(1968-),男,江苏盐城人, 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教育与管理。

G641

A

1671-5322(2014)03-0089-03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工作者工作
关爱工作者之歌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不工作,爽飞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