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群众路线的德育功能

2014-03-11马香香

关键词:主体德育群众

马香香

(西华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

浅析群众路线的德育功能

马香香

(西华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全国革命及建设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新时期新阶段的德育与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息息相关。从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员两个视角审视群众路线,发现群众路线具有意识导向、方法保证、实践载体、能力强化、反馈协调等德育功能。

群众路线 ;德育功能;主体视角;功能分析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我们党发展壮大并长期执政的历程就是一部为了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掀起一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热潮,因而,笔者欲从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员两个主体视角深入剖析群众路线的德育功能,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群众路线,充分融合群众路线与德育,从而进一步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群众路线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群众路线的经典表述为: “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理解群众路线的理论内容,需要理清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问题。核心观点“一切为了群众”,解释了“为了谁”的目的价值问题,表明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为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弄清“依靠谁”就能找到力量源泉和工作方法。根本观点“一切依靠群众”,即坚信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不仅强调依靠群众自身的自觉认识,还强调党员必须正确认识理解群众、引导群众,避免超越和落后群众觉悟的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两种错误倾向[2]。此外,进行正确自我定位,弄明白 “我是谁”,是解决好“为了谁”、 搞清楚“依靠谁”的逻辑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把群众当主人,促进党同人民群众的友好关系,才能保证使党与人民群众共同进退。

二、分析群众路线的两个主体视角

党的群众路线主体间架构产生两大主体系列,即:党的主体系列和人民群众主体系列[3],其倡导的是一种党和人民群众两大主体系列之间双向互动、双向融合的党群关系,是党密切联系群众并对其实行有效领导的准则。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员两个主体视角分析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最根本的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秉承这一根本观点并突出强调“人民群众当家作主”。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条基本要求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在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4]。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彰显人民群众作为主体自己解放自己,并自主参与到中国现代建设中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群众路线对于党的实践基本要求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是为政之本、“务实”是成事之道、“清廉”是立身之基[5]。“为民”,是贯彻群众路线的目标指向。它要求党员始终坚持将考虑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务实”,指明执行群众路线的科学态度和有效方式。实,即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注重实效,要善于深入群众,了解掌握并有效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落实到行动实处。“清廉”,为党员提供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人格保障。它要求党员做到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整风精神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三、群众路线的德育功能分析

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可贯穿于德育的整个过程,全方位地涉及德育的思想意识、方法、载体、效果、进程等。具体说来,群众路线具有意识导向、方法保证、实践载体、能力强化、反馈协调等德育功能。从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员两个主体视角分析,各功能具有不同的表现,具体表现如下:

(一)意识导向功能

德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思想只有掌握群众,才能改造群众的主观世界,也才能在改造群众主观世界的基础上,有效地指导和推动群众对客观世界的改造”[6]。群众路线在德育过程中对这两大主体均起到掌握引导并改造其思想意识的作用。具体说来,包括人民群众主体意识和共产党员服务意识导向。

1.人民主体参与意识导向

“主体”是历史主体、实践—认识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7],在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主体。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即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引导人民明确自身需要和利益诉求,并利用其本身具有的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等实现自身权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参与到党的日常工作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中。同时,积极自主地学习社会主导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更适应社会需要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2.党员服务意识导向

共产党将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史和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史见证了群众的重要性,可以说民心向背关系着一个政党的兴衰荣辱,所以党对人民的态度很重要。

群众路线阐释了党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它要求党员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贴近群众生活,密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引导共产党员把为人民谋利作为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将服务群众、造福百姓当作责任,满足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和根本利益诉求,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二)方法保证功能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其对于德育工作具有方法论意义。

群众路线反映的方法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通过实际调查集中起来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适时调整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再到群众中去作宣传,动员群众在行动中检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继而再次从群众中集中并升华,又到群众实践中去检验,如此经历无限反复地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党的认识同群众认识就会达成一致,实现党员主体和群众主体德育双赢。

(三)实践载体功能

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哲学,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实践哲学[8]。

从人民群众视角看,首先,德育中投入的资源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其次,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将来源于群众生活的德育理念内在融入到群众实践中,并进一步指导群众实践,提高群众觉悟,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群众实践中检验取得的德育实效。

从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视角看,群众路线要求党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理念巩固内化,并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避免简单地说教和形式主义,在实践中将群众路线外显为正确领导人民的行为,完成自身德育的完美转型。

总的来说,群众路线着眼于德育理念源头、目标设立、具体实施过程及评价机制,促进两个主体利用实践这一重要载体使德育潜移默化地得到发展。

(四)能力强化功能

“党的执政实践表明,影响党群关系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脱离实际,二是权力腐败。”[9]而群众路线正好抓准了影响党群关系的两因素,注重强化人民群众积极参政议政能力和共产党执政能力这两大重点。

1.参政议政能力强化

一方面,人民群众只有接受和拥护党的领导,才能摆脱过去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一步步地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共产党必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两方面都反映了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性。

群众路线倡导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在人事选举类重大问题决策上、国家和社会组织机构管理与监督上创造条件,保障其表达意愿、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这一过程中显然能使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能力得到强化。

2.执政能力强化

新时期新阶段的中国,人民群众和成为执政党后的共产党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党的执政面临各种严峻考验。在当代社会,党践行群众路线,着力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发展民主、改善民生,有助于妥善解决党内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等问题,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强化党的执政能力,从容应对错综复杂的变化。

(五)反馈协调功能

群众路线的实质是构建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两大主体的良好党群关系。它引导群众兼顾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形成根本利益、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等各种利益诉求。此外,它还要求共产党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期待出发形成相应的奋斗目标。而目标的实现,又需要人民群众共同努力,这就必然要求协调各主体(党的主体系列、人民群众主体系列、党的主体系列和人民群众主体系列)之间的关系,达成目标共识,形成共同行动。

群众路线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与理想的差距,帮助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它强调群众反馈、党员及时调整协调的必要性,无形中能有效调配双主体德育过程中涉及的各要素,促进协调德育系统内、德育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推进德育进程,最终达到德育目的。

中国共产党在以往实践中充分运用了群众路线,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经受住了考验,一步步发展壮大,指引中国革命、建设走向胜利。当下,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面临新的考验,怎样提高党和人民的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素质,怎样处理党群关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加充分地利用群众路线的德育功能,坚持贯彻执行群众路线。

[1] 胡锦涛.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J].探索与求是,2003(1):1-6.

[2] 卢黄熙,张少杰.从人的价值理论看毛泽东群众路线的意义——兼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群众路线的发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2(21)6:1-4.

[3] 阮超群.论主体间性视野下党的群众路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28-333.

[4] 新华社.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3,4(4):20-25.

[5] 周奇.专家学者共话为政之本成事之道立身之基——“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研讨会”发言摘要[C].浦东发展论坛,2013.

[6] 蒋文程.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群众路线[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6):19-21.

[7] 田心铭.群众路线:从毛泽东到党的十八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22-24.

[8] 祝灵君.党的群众路线中的三个维度[J].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13(4):12-14.

[9] 齐卫平.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接受群众监督[J].理论探索,2012(3):17-20.

(责任编辑:李 军)

On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the Mass Line

MA Xiangxia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 China)

The Mass Line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agic weapon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d the Chinese people to the great victory of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A new stage in the new period of moral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stick to and carry out the Mass Line,This article looks at the Mass Line in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the masses and the communists, and finds som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s of the Mass Line such as direction of consciousness, method, practical carrier, guarantee the ability to strengthen, feedback to coordinate, etc.

the Mass Line;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the main view; functional analysis

2014-03-02

马香香(1990-),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D252

A

1671-5322(2014)03-0023-04

猜你喜欢

主体德育群众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多让群众咧嘴笑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