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与展望
——双钢琴在中国的发展

2014-03-11于一丹

音乐生活 2014年1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钢琴创作

文/于一丹

1 双钢琴在中国的发端

1964年,殷承宗、储望华共同创作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双钢琴曲《农村新歌》,奠定了具有“中国风格”双钢琴曲的创作基调。然而由于中国当时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决定了双钢琴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必然是曲折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历经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文化事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所有文化传播与艺术活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殃及,双钢琴的发展亦无法避免地受到阻滞。双钢琴音乐的创作在《农村新歌》之后,就此搁置。

中国专业性的双钢琴公开演奏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这种极具特色的演出形式和舞台效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深圳艺校前校长李祖德教授,他开始投入极大的热情关注双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尔后萌生了举办中国双钢琴比赛的想法并最终促成比赛的举行。可以说,这类双钢琴的演出,拓展了国人对钢琴艺术的视野,同时也对我国音乐人对双钢琴音乐的探索,起到了引领和激发的作用。

2 双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中国双钢琴音乐的创作基本上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三个阶段。

2.1 中国双钢琴音乐创作的萌芽时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气质,与当时中国整个社会的精神内核具有极高的一致性,都是以朴实、生活化的内容为主题。双钢琴音乐的创作亦如此。尽管这一时期只有一首《农村新歌》问世,但它对双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无疑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碍于当时音乐环境的历史局限性,这时期的双钢琴音乐创作,在思维模式上只是简单的“民歌加和声”,就如这首《农村新歌》。在这部作品中,两架钢琴还只是以主旋律与伴奏的关系为主,伴奏型也只是简单的重复,但极富表现力的织体以及两架钢琴的共同协作仍然让人们感受到了一台钢琴所无法达到的丰富的音响效果。一经演出,立即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2.2 中国双钢琴音乐创作的探索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西方的文化艺术交流逐步加强,双钢琴这种夺目的艺术形式开始受到国内音乐家、教育家的关注,并开始尝试亲自创作。这一时期我国的双钢琴创作最突出的特点便是脱离了最初单纯的“民歌旋律+和声”的创作模式,开始探索如何巧妙地将民间音乐元素渗透进作品之中,形成民族化的音响,并试图在没有四首联弹的演奏音域限制和肢体相互干扰的情况下,挖掘出更丰富的和声层次,以及两架钢琴在力度方面更强大的表现力与可塑性。

如王树先生于1985年创作的《嬉游曲》就很富代表性。这部作品将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性音调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他考虑到中国民间的嬉游曲小调欢乐、趣味性强等特点,采用了多重调性的叠置,产生了既欢快又趣味性十足的音响效果;在节奏上,两架钢琴经常采用的是不规整节奏的对位,进一步增加了不协和感。

又如崔世光的双钢琴组曲《东北大秧歌》,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强烈的地域风俗性。是以二人转的歌曲旋律为基础进行创作的,但不是完全照搬,而是利用秧歌调中的特色音程,既展现出秧歌的风韵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整个编配方面,利用双钢琴宽广的音域、洪大的音响等优势,烘托了热烈的氛围。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创作不再采用照搬民间旋律的作法,转而以提炼民族音调、风俗音乐中节奏中的特点营造民族风格,创新性地展示出民族特色的精髓。

2.3 中国双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期(二十一世纪最初十年)

进入到21世纪,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大融合,随着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业内外人士都对双钢琴音乐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一时期的双钢琴音乐创作数量陡增,创作题材愈加丰富,写作手法也更加的多样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世纪最初的10年间,我国公开发表的双钢琴作品一共有32首,按照创作形式基本可分为改编、创编与创作三大类。

2.3.1 改编作品

在国外,将其他大型的交响乐、管弦乐、歌剧等等改编为双钢琴作品,一直是双钢琴创作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段时期我国的双钢琴音乐,对现有音乐作品进行改编的共有4部,它们分别是《红旗颂》《八山璇读》《猜调》《百鸟朝凤》。

此类型的作品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按照两架钢琴的演奏特点而创作的,增添了原作品的趣味性,可谓使原作品锦上添花。《红旗颂》与《八山璇读》双钢琴曲的改编者之一曾珍,曾对独奏作品改编为双钢琴的具体手法进行归纳:对织体的拆分、连接、对题点描手法;音色的叠加;音区的对置、对位;新技术手法如音块、拨弦、滑奏等。

2.3.2 中国风格作品

为了使双钢琴这一表现力十分丰富的艺术形式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和音乐生活之中,在创作方面的“中国风格”或者说“民族化”一直是作曲家们在不懈追求的。对中国民族民间的音乐素材进行提炼再加工是这类作品的主要特征。这类作品往往借鉴民族乐器的特殊音调或者音响效果来创作旋律,音乐的表现内容往往与古代民俗、节日风俗、神话故事等等紧密相关。概括而言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如《京韵》《四季歌》《湘西幻想》等等。

2.3.3 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风格”相融合的原创作品

政治环境的改变使中国社会逐步开放重新与外界建立联系,使中国的音乐家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创作技法与风格,中西合璧的创作思维成为主流。如何苗创作的双钢琴曲《日与夜的界限》,整首作品弥漫着抽象、迷蒙的印象主义音乐气质,而在结构方面又体现出核心音调不断展衍、自由渐变的中国音乐风骨。由此可见,这时期的创作已经并非只追求表面上的所谓“中国风格”而是着力于深层次的民族神韵和民族精神的呈现。

综上所述,中国双钢琴音乐的发展虽然作品数量有限,进程缓慢,但总的来说还是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前进,不但在在创作技法方面越来越成熟,对创作风格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3 双钢琴教学概况

双钢琴演奏于20世纪末才逐渐出现在我国的音乐会舞台上,但它独特新颖的舞台效果,一经亮相即引来广泛的关注。1997年11月12日,在深圳举行了“97全国青少年双钢琴比赛”。这次赛事的成功举办,极大推动了双钢琴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掀起了双钢琴演奏与教学的热潮。

3.1 教材

2003年,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张友瑜老师,有感于中国双钢琴作品的匮乏,率先组织了“武汉音乐学院首届中国风格双钢琴作品比赛”。2006年,汇集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另又添加了武汉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几位作曲老师的双钢琴作品,出版了《中国双钢琴作品选》,它是第一本由国人创作的、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双钢琴作品教材。

2012年,《钢琴·双钢琴卷》出版了。本书由上海音乐学院的方 老师编写。精选了外国一部分双钢琴作品,编者根据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细心编排并加上了写作背景。这本书目前也已经成为“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3.2 教学设置

在我国的钢琴教育界也逐渐开始尝试推行双钢琴教学,开设共同课、小组课,建立专门的双钢琴教室。只是就现阶段来讲,开设这门课程的高等院校的比例较低,而且多数情况只是作为选修课的形式。教材的种类较少,加之教学方法的不系统、不科学的现实情况客观上阻碍了双钢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 反思·展望

4.1 学科建设

钢琴独奏是一个人的艺术,自由的发挥亦是钢琴独奏的魅力之一,而双钢琴演奏则是演奏者双方共同合作,一起理解、诠释音乐。需要双方拥有灵敏的听觉、强大的节奏控制能力、良好的理解与沟通能力。这些特点决定了双钢琴教学需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的科学训练。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同时又对钢琴独奏教学有着强大的助力。

俄罗斯的钢琴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从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双钢琴教学来看,他们的双钢琴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丰富系统的教材及教学大纲,涵盖了从巴洛克时期到当代300多年的优秀作品。精心选择教材,做好教学设计,改善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这些都是我国双钢琴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4.2 音乐创作

中国风格的双钢琴音乐创作在我国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正是中国人逐渐重视这一钢琴艺术形式的过程。有关中国双钢琴音乐创作一直在良性向前发展是值得欣慰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相对于双钢琴演出市场的繁荣,我国双钢琴音乐作品的数量实在太少,创作的匮乏是阻碍双钢琴音乐事业再进步的障碍之一,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研究、创作中国的双钢琴音乐之中,优秀、成熟的双钢琴作品对于双钢琴事业的繁荣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4.3 发展前景

双钢琴演奏所产生的丰富的音响效果、生动的表现力、独特的舞台魅力使人们对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各类跨越古典与现代的双钢琴音乐会在我国此起彼伏奏响。国内的钢琴教育工作者也愈发真切地认识到,对演奏者控制力、听辨力的训练对钢琴独奏的重大意义,这些都使得双钢琴艺术越来越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喜爱与重视。2013年11月25日,中国深圳第八届双钢琴四手联弹邀请赛完美落幕,如今这项已经连续举办了8年的赛事成为深圳一张流光溢彩的“钢琴”名片。

就此可以预见,我国双钢琴音乐即将迎来一个持久稳定的发展期。相信伴随我国艺术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双钢琴教学体系必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结 语

国内当前的双钢琴艺术水平与我国整体音乐艺术的繁荣局面还不相适应,这体现在认识水平、教学、教材等诸多方面,我们应多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们的具体情况,从教学、教材的点滴入手,积极推动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双钢琴教学体系。

[1]童道锦.钢琴艺术研究(上、中、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

[2]赵晓生.双琴之花神州吐艳—97全国青少年双钢琴比赛随感[J].《艺术教育》, 1997.

[3]苏夏.《和声民族化的历史和现状》[J].《音乐研究》,1981年第3期26页.

[4]汪毓和.《继承、创新与民族性》[J].《人民音乐》,1982年第4期,12-18页.

[5]赵晓生.《中国钢琴语境(连载文章)》[J].《钢琴艺术》,2003年,第1期至第12期.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钢琴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钢琴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钢琴
创作随笔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