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奖上“新鲜菜”
2014-11-05陈茴茴
文/陈茴茴
11月的羊城广州,相对于冬天北方的寒冷与萧瑟,依旧暖意融融、绿意盎然。从11月19日到26日历时一周,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的门前,早中晚都簇拥着许多等待的观众,在大家的热情期待中,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每天的赛事都热闹非凡、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选手的表演、精彩的赛事在传递比赛紧张感的同时,也为羊城观众带来一周的音乐艺术盛宴。
赛制:“夜曲”、“中国歌”加入比拼
作为全国唯一常设的音乐综合性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是国内音乐赛事的“领头羊”。中国音乐家协会是历届“金钟奖”的主办单位之一,其分党组书记徐沛东说,“金钟奖”到今年已经举办了九届,作为国内最权威的综合性音乐赛事,每一次比赛的赛事设置、比赛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每一届赛制设置,组委会都会进行严谨严格的论证,确保“领头羊”在中国音乐事业上的带头作用。
今年的赛制在细节设置上有几个亮点,而且更为严格,比如:在声乐项目美声组与民族组复赛环节,采取“一曲定输赢”,选手需唱中国作品,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分高则入围,分低则淘汰。很多唱功不错的选手,因为不适应新赛制而淘汰出局。徐沛东说,要求唱中国作品,是为了鼓励选手们在“会唱中国歌、唱好中国歌”上下功夫,相对西洋作品的版本众多,可模仿性强,中国作品更具技巧和表现力上的挑战性,更能考验选手的真正实力。美声组评委会主任、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说,这次设定的中国作品曲目大部分是2005年甚至是2009年以后的作品,范围比较新,可模仿性小,更能考察选手的原创性和个性,比赛难度变大了,但也会促使选手们对中国作品的演唱加强重视和训练力度。
钢琴半决赛中,记者看到最后一位选手因为演奏时间未达到45分钟的最低时间限度,被取消了成绩。评委会在赛后点评中指出,设定45到50分钟的演奏时长并严格执行,是为了在规定时长中,公平考察每一位选手的演奏技巧和能力,选手要对章程熟悉并严格要求自己,在训练中更严格要求自己把握好演奏的节奏和曲目的熟悉度。钢琴项目评委、著名钢琴家石叔诚说,此次比赛曲目增加了“肖邦夜曲”系列,给选手出了一个难题,但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导向,改变了过去国内钢琴对手指技术偏重的方向,更注重音乐内涵的表现。“肖邦夜曲”展现的是钢琴最本质的音色,要求演奏者表现出内心的感受,决定了选手无法只靠炫技获得比赛的成功。他认为,这样的曲目选择对中国选手技术强但在钢琴发音、音乐理解上欠缺的现状能够有所改善。
在弦乐重奏项目上加入钢琴,成为此次“金钟奖”突出的创新和亮点。以前两届设立过弦乐重奏项目,对国内室内乐发展是非常好的促进。首次在重奏中加入钢琴,在改变纯弦乐重奏形式、增加比赛难度的同时,也是对室内乐更为重视的表现。钢琴与弦乐组评委会主席、著名指挥家谭利华说,虽然是第一次设立钢琴与弦乐重奏比赛,但选手的起点不低,水平都不错,这是令评委们十分惊喜的地方。评委之一、著名钢琴家杜泰航表示,之前很多人都认为钢琴要么是适合独奏,要么在乐队中处于伴奏,但这并是作曲家的初衷,通过这次比赛,能让大家对钢琴与弦乐合作时钢琴的地位有新的认识。
赛况:声乐实力强劲重奏突围而出
徐沛东在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评价了这次比赛四个组别的基本赛况:钢琴与弦乐组代表了目前国内合奏训练的最高水平;美声组实力较强,尤其是男选手的表现突出;民族组男选手增多,令人眼前一亮,但民族曲目创作和演唱理念仍需创新;钢琴组是业内一次专业水平的大检阅,表现比较平稳。
作为参赛选手人数最多的组别,声乐的美声组和民族组实力十分强劲,同时作为入场观众最多、最热情的比赛项目,充分显现出我国已经成长为一个声乐大国。徐沛东在声乐组半决赛结束后的点评会上提出了此次比赛声乐组“三多”的特点:第一,参赛选手多,尤其年轻的新面孔多。此次比赛复赛名额比往届多了整整一倍,而且新面孔所占比例要远多于往年,更多新面孔的出现对于音乐教育是一个发展和促进。其次,各省市选手多,与以往选手集中于各大院校院团有所不同。第三,男选手增多,尤其民族组,一改过去“阴盛阳衰”的局面。民族组评委马秋华提到几次参加“金钟奖”的“熟面孔”,指出孩子们的成长很明显,比赛的历程成为他们成长成熟的见证。
作为此次“金钟奖”的“新鲜菜”,钢琴与弦乐组在比赛中突围而出,被评委们誉为技术含金量最高、最具观赏性的比赛。评委会主席谭利华说,加入钢琴的弦乐重奏,难度要大于纯粹的弦乐重奏比赛,犹如组成了一个小型乐队,对于选手们的合作和默契是很大的考验。这次比赛的选手虽然都很年轻,但演奏技术和配合度都不错,尤其是音乐院校的几个组合,实力很强。记者在观摩比赛过程中也深感他们组合之间配合的默契度绝非一日之功,可见目前院校对于室内乐培养与训练已提到一个极为重视的层面。作为评委的著名大提琴家俞明青指出,钢琴与弦乐合作,不同的演奏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得到一个完美的解决,因此平时的训练合作非常重要。此次“金钟奖”设置的钢琴与弦乐项目,比赛的压力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动力和促进。
进社区:“金钟”接地气 回馈粤民众
本届“金钟奖”推出了“金钟进社区”的惠民形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金钟奖”的成果,相对于往届的“名家唱金钟”等音乐会形式,进社区的形式更为“接地气”,也成为本届大赛的一大亮点。在“金钟奖”的第二天,选手和艺术家们到广州一个老社区进行艺术交流普及活动,社区里的合唱、独唱、小提琴演奏项目蓬勃发展让艺术家们触动很深。徐沛东说,“金钟奖”落户广州十年,得到广州市民大力支持,要回馈给民众,让市民感受到一种文化充实感,这也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个调整。记者在赛场里也看到,每天都有许多买票观看比赛的当地群众,大赛设置的低票价让当地群众有更多机会走进音乐厅、走进大剧院,与音乐艺术更近距离地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