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湖南【之一】花鼓戏

2014-11-05文/张

音乐生活 2014年1期
关键词:李谷一花鼓戏秀英

文/张 晨

提到湖南,不禁让人联想到桃源县的桃花源、宁远县的九嶷山、郴州市的苏仙岭、衡阳市的回雁峰、炎陵县的炎帝陵、汨罗的屈子寺,还有新化的梅山龙宫是世界之最级别的地下溶洞景观,特别是湘潭韶山冲上毛泽东故居、湘潭乌石彭德怀故居和宁乡县花明楼刘少奇同志故居等都是久负盛名、令人向往的神圣之地,使人对湖南崇敬有加。

湖南位于江南,属于长江中游地区,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幅员辽阔,是我国东南腹地。

湖南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物产富饶,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誉,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中西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省区之一,尤其是文化产业走在全国的前列。

湖南省因居长江南岸的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先秦两汉时期为楚地,“江南”最早在湖南得名,直至隋朝,“江南”为今湖南为主体涵盖周边部分地区的专称。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因自古广植木芙蓉而有“芙蓉国”之称。唐代诗人谭用之有诗“秋风万里芙蓉国”咏之,毛泽东更是用“芙蓉国里尽朝晖”表达他对家乡的赞美和无比热爱。

花鼓戏是湖南最著名的戏种,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后来,“打锣腔”与“川调”传入,才逐渐出现故事性较强的民间传说题材剧目。

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光绪以来,这种班社发展较快,仅宁乡、衡阳两县就有几十副“行箱”,艺人近200人。训练演员采取随班跟师方式,也有收徒传艺的,称“教场”或“教馆”,每场数十天,教三四出戏。过去,由于花鼓戏经常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公演。

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四类: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

湖南花鼓戏虽说后来发展有了生、旦、净、丑诸行当,但小旦、小生、小丑仍占主要地位,表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注重不断吸收传统的表演技巧,如岳阳花鼓戏就直接从巴陵戏中借鉴传统戏的袍带、翎子、翅子、扇子、官衣、罗帽、胡子、把子和扑、跌、翻、打等表演技巧,用于塑造人物和表现情节,以丰富花鼓戏剧种的表现力。

湖南花鼓戏由于地域声腔以及民俗乡音等各方面的差异,分为长沙花鼓戏(益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临湘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阳花鼓戏等。均以长沙官话为统一的舞台语言,各有代表性剧目和音乐声腔。

各地湖南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1949年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整理了《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而《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畔刘家门。”这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刘海的两句唱词。在常德武陵区的一些老人当中流传着刘海砍樵传说的另一个“正宗版本”:古时候,常德城武陵区丝瓜井旁,住着刘海母子俩。刘母因思念亡夫,哭瞎了眼睛。刘海非常勤劳孝顺,天天上山砍柴,奉养老母。在刘海砍柴的大高山、小高山一带,住着一只多年修炼的狐狸精,她炼成宝珠一颗,含在口中可化身人形。此时她已成半仙,若再修炼几百年,便可成仙上天。她非常敬佩刘海的为人,就起了思凡之心,取名胡秀英,执意要嫁给刘海。但是憨厚朴实的刘海,怕连累胡秀英受苦,几番推辞,后见胡秀英一片真心,才答应与胡秀英成亲。回到家后,刘海告诉母亲,母亲也很喜欢,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刘海于是去位于城中心的鸡鹅巷置办东西结婚。鸡鹅巷旁边有个小庙,庙里有十八个罗汉。其中十罗汉带着一群弟子(金蟾)也在暗中修炼。他炼得一串金钱,也已成半仙,如能得到胡秀英的宝珠,就能即刻成仙升天。十罗汉见胡秀英和刘海成婚,遂起了歹心,他带领弟子抢走了胡秀英的宝珠。胡秀英失去宝珠就会现出原形,无奈之下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刘海。刘海知道后,没有怪胡秀英,他拿起家中砍柴的石斧去斗十罗汉,最终在斧头神和胡秀英众姐妹的帮助下,刘海打败了十罗汉一伙,拿到了宝珠。从此,他们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常德刘海砍樵的传说在北宋时已经成形,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了今天流传的刘海砍樵传说的主要版本。今天在常德还能找到传说中的丝瓜井,但是现井口石板风化剥落,井壁石砖残缺破损,井口四周杂草丛生。传说中刘海大战十罗汉的“刘海庙”也早已损毁。刘海砍樵传说在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刘海和狐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勤劳、正直、孝顺等美德和追求忠贞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真实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向美向善的愿望。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堪称湖南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品。刘海砍樵传说保存了一定历史阶段常德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民俗民情,而它所表现的价值理念也将随着故事的流传而传承下去。剧中“刘海哥,那我将你好有一比……我这里将大姐好有一比……”胡秀英与刘海的一段对唱活泼欢快,把二人成婚、双双归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风趣可爱。是湖南花鼓戏最富特色的唱段之一,一直传唱不衰。

1984年春晚,李谷一通过自己精湛表演的《刘海砍樵》,让花鼓戏名声大噪。李谷一的成名,不是因为唱歌,而是因为她在花鼓戏《补锅》中的优异表现。为此,她还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1961年至1974年,作为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主要演员,她成功地塑造了20多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年轻姑娘形象。李谷一老师精彩的唱腔更是让所有的花鼓戏迷连连称赞,她本人也由唱花鼓戏进入了声乐殿堂,成为当今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没有李谷一,花鼓戏只是湖南的一个小剧种,不会扬名天下。中国人都知道的民歌《浏阳河》,其实并不是民歌,而是花鼓戏的一个唱段,将这个唱段唱成经典歌曲的正是李谷一。由一名花鼓戏演员成长为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用她饱满的艺术热情和对音乐的孜孜追求,塑造了辉煌的艺术人生。

新时期,希望湖南花鼓戏能够突破自身局限,在改革浪潮中创作出更多优秀、经得起时间洗礼的新作品。继承优良传统,秉承创新精神,愿花鼓戏能够重振雄风!

猜你喜欢

李谷一花鼓戏秀英
论数字时代湖南花鼓戏的整合传播
李谷一养生爱吃野菜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李谷一“抢歌”
李谷一“抢歌”
同期听力(六)
李谷一抢歌
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