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乐传习连载十三 第三章 学琴能学成什么样?
——目标与定位篇

2014-03-11周海宏

音乐生活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央音乐学院郎朗学琴

文/周海宏

第一节 我的孩子能成为音乐家吗?—— 制约成就的因素

在我们中央音乐学院周边,租住着许多想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附小的琴童和他们的家长。他们忍受着非常恶劣的居住条件,甚至有些家长辞了公职来到这个地方,陪着孩子学琴,生活的拮据与窘迫可想而知。但是他们都带着坚定信念与美好的理想,坚持着。家长们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进而有朝一日,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甚至明星。在中央音乐学院里的人们眼中,这种现象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 。有一次,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招生考试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个专题节目报道招生考试的情况,在节目中记者采访了一个母亲带着孩子学琴的情况。那位母亲告诉记者,她离了婚,辞了职,卖了房子,从外地带着孩子来到北京,租住在这个地方,跟这里的老师学琴,她坚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够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以她这样的努力,将来她的孩子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音乐家。这个家长这样做,还有一个令人惊讶的目的:想给离了婚的前夫看看,没有他,自己照样能把孩子培养出来,让孩子出人头地。我当时在电视中看了孩子弹琴的状态,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这个专业学生情况的了解,我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判断,这个孩子根本不可能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更加不可能成为一个演奏家,家长为孩子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了。我认为,这个代价只能换来更加惨痛的人生悲剧。当时我就产生了一个很强烈的冲动,想去学院周边的民房中,找到这个家长劝她迷途知返,给孩子提供正常的教育,回到一个普通孩子的教育与生活当中去。我特别想去解救这个孩子、拯救这个家庭。虽然我的这个想法、这个冲动非常强烈,我最终还是控制住了自己,因为我很快就明白了,我没有办法说服这个家长。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所有这样的家长都有非常固执的观念,他们坚信,只要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他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而他们如此坚信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来自观念与实例两方面的支撑:

观念上

首先从观念上,这些家长笃信大家从小就熟知的那一套套的励志格言,“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所有这些说法,都指向了一个简单的信念:“只要努力,一定能成功”。虽然人人都知道能力有高低,但是爱迪生的名言:“天才等于99%汗水加1%的灵感”,使人们相信,天赋的不足可以用汗水来弥补,能力的欠缺也可以用努力来填充。爱迪生的这句名言,经常被转述为,“成功等于99%的努力加1%的天才”。由于爱迪生的伟大,这句话得到了广泛传播,更由于这句话被选入我国中小学励志格言,也被众多教育者反复阐释。下面这段话很有代表性:“爱迪生曾说:成功等于1%的天才加99%的努力,一语奠定了当今这个进步社会里,先天与后天这两者之间的轻重关系——先天造就的天才固然重要,但后天付出的努力更加可贵。笨鸟先飞,天道酬勤,我们没有机会和权利选择先天性的一些东西,但我们可以把握后天的每一个细节,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终将有所成就!”

这样的信念激励着无数孩子,也激励着无数家长奋力拼搏、努力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想那位琴童家长一定是极端笃信这样的信念的。

实例上

其次,这些家长也一定听说过很多这样的实例,贝多芬的爸爸是怎么打小贝多芬的;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小提琴家盛中国,不都受了很多苦遭了很多罪,才最终成为名家的吗?当然了,这些榜样都是比较久远的事了,现在身边又有了一个光彩夺目的榜样——郎朗,你看书上说的,朗朗他爸爸怎么逼孩子的,不学琴他就跳楼。你再看看这周边小院里住的那些琴童,考上音乐学院的有几个没有遭过罪,受过苦?从历史到现在,从传说到身边实例,不都是这样的吗!不这样,孩子能培养出来吗?二者相加就产生了这样的家长 。

我自己就遇到了一个这样的家长,他托朋友来找我,希望我能够帮助他,为他的孩子找一个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最好的老师,目标只有一个:将来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当钢琴家。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这孩子到了12岁才开始正式找老师学钢琴,现在孩子15岁,已经学了3年钢琴。家长和我说,孩子的钢琴老师说,他们家孩子特有才,进步非常快。我听完孩子弹奏了几首曲子以后,跟家长沟通,我说,12岁才开始正式学琴,对走专业道路来说有些太晚了,而且我觉得孩子的天赋,也不像他的钢琴老师说的那么高,以现在孩子的年龄,他的钢琴程度也太浅了,我建议这个孩子不要走专业钢琴的路。这个家长却跟我说:“没有关系,周老师,你就给找一个最好的老师,我们学琴是晚了几年,但我们不怕吃苦,我可以全程陪着,我辞职了,我现在什么都不干了,就陪孩子练琴,别人家孩子一天练4个小时,我们可以练8小时,别人练8小时,我们可以练12小时,再过几年咱就赶上了。”无论我怎么劝,这个家长都听不进去,反而认为我是在找托辞,不愿意帮忙。我能感觉到,他挺不高兴。

问题在于现在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见的太少,不知道失败的例子远远多于成功的例子。当然他们更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努力会走向失败,而不是成功。跟郎朗同时学琴的孩子,他们一定有着比郎朗的父亲更执着的家长,他们的努力、勤奋的程度一点不比郎朗差,但是这样的孩子,也只有极少数能够考上中央音乐学院,而中央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中,能够成为职业独奏家的也是凤毛麟角。像郎朗这样成功的明星,在中央音乐学院几十年的办学中,就出了这么一个。我们见到了太多的学生、太多的家长,为孩子树立了很高的成就目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并没有梦想成真,获得家长所期待的成功。观念上,我们可以相信:只要努力,一定成功;但事实上,很多努力,未必能成功。

这是为什么?要想成功,仅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有潜能。影响能否成功的因素,不仅有努力,还有潜能的制约。而后者恰恰被整个社会意识给忽略了。在教育思想中避而不谈,甚至被排斥了。人们有意无意地避而不谈潜能对成功的制约作用。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更加努力。这种初衷是好的,但我认为,忽略这个问题,在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也同样是严重的。成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有全面考虑影响成功、成才的所有因素,才能有正确的教育定位,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于能力与成功相关因素的分析

家长希望孩子获得成功。实际上通过自身的努力也是可以控制的。从成就,到成功,是需要得到社会的评价认可的,而能否获得这种社会认可,还存在着机遇的因素。比如说袁隆平,他取得杂交水稻这一巨大科学成就的时候,还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候他还在挨批斗。虽然科学层面他早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那个年代,他完全谈不到我们现在家长所认可的成功。而他近年来所取得的社会学层面上的巨大成功,有赖于个人成就以及很多社会因素的叠加影响。而一个人能取得什么成就,除了我们无法控制的社会机遇外,还取决于两个因素,而这两个因素完全是由主体因素决定的。它们一个是努力的因素,另一个是潜能的因素。

教育激发了主体的努力,努力开发了主体的潜能,潜能的开发外显为人的能力,而能力则是取得成就的原因。当然了,成就的取得也受机遇的影响。学过一点辩证法的人都知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育上,这个内因就是人的潜能。家长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取得成功,而教育的任务是赋予受教育者能力。

猜你喜欢

中央音乐学院郎朗学琴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郎朗与吉娜 在婚姻里活成孩子
孔子学琴
中央音乐学院2020年新年音乐会
中央音乐学院·延安“10·15”艺术节
郎朗背后的那个男人
我和郎朗
《走近音乐的世界》系列之三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告诉你 艺术让人学会感受幸福
我和郎朗
(连载二十七)第四章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了解与沟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