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云南学生的普通话综合教学法
2014-03-11
(云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尽管不同的地区(比如昭通、红河、临沧、宣威、大理等)的方言受各自地域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他们在发普通话舌尖前后音、鼻音边音、前后鼻韵、撮口呼和齐齿呼、轻声和儿化音节时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比如: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混读、鼻音和边音的混读及误读、前鼻音尾韵母和后鼻音尾韵母的误读、齐齿呼和撮口呼的混读及误读等,或者综合表现为上述问题发音不稳定的情况。也就是说,这几个问题是云南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帮助云南学生进行发音的矫正和训练。
理论教学法 这种方法一般放在普通话教学的开始几次课,作为改变方言发音习惯,进行普通话正确发音的基础教学方法,但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辅助其他的方法使理论教学变得直观、具有可操作性。比如感受法、图示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等。以舌尖前音z、c、s与舌尖后音zh、ch、sh的发音为例,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清楚它们两者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舌尖前音z、c、s在发音时舌尖要抵住或接近上齿背阻碍气流发音。而舌尖后音zh、ch、sh在发音时舌尖要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发音。因此在教学时,要明确告诉学生上齿背和硬腭前部的具体位置在哪里,然后让学生自己感受并记住这两个发音部位(在以后进行单字和词语训练时还要反复强化这两个部位,使之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反应。)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发音部位非常重要。比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找到上齿背,然后要求学生把舌尖顺着上齿背的位置往后移动,在碰到一个凹槽面时停住,告诉学生凹槽的前部就是舌尖后音zh、ch、sh发音的位置。之后让他们把舌尖往“凹槽”的前部和后部稍加移动进行发音对比训练,并反复示范正确位置的发音,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变得直观可感,学生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会牢牢记住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发音的不同位置。
之后还要通过给他们讲解舌尖前音z、c、s与舌尖后音zh、ch、sh发音方法的不同,进一步帮助他们准确发音。舌尖前音中的z、c和舌尖后音中的zh、ch都属于塞擦音,发音时,成阻的两个部位,即舌尖接触上齿背和硬腭前部时先是处于完全闭合的状态,要把气流堵住,然后在除阻时把阻碍的两个部位冲开形成一条小的缝隙,从窄缝中摩擦成声。而舌尖前音中的s与舌尖后音中的sh属于擦音,发音时,成阻的部位,即舌尖接触上齿背和硬腭前部时接近形成一条小的缝隙,气流在阻碍持续状态下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在讲解发音方法时,也要注意让学生自己感受,反复对比塞擦音和擦音的不同,示范并强化正确的发音方法,之后通过多种训练方式进行实践,比如把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分别进行单字朗读和词语朗读,把二者进行分类做单字和词语朗读训练(例如分组为:z-zh、c-ch、s-sh分别训练)。
这种把抽象理论描述变为直观感受的方式在教学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进行鼻音n和边音l的教学时,在让学生了解发音部位的基础上,可以先让学生闭嘴呼气感受气流从鼻腔流出。然后再张嘴,用舌头抵住上齿龈,保持口型,顺势发n音。在发边音l时,可以让学生先发舌面元音韵母e[e],然后保持唇形不变,接着舌尖自然上抬,抵住上齿龈吹气,让学生感受气流从舌头两边流出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发出声音,发音时,要求学生舌头迅速运动,让气流冲出口腔。
口型对比法 这种方法在教授撮口呼时非常重要。比如在进行撮口呼“üɑn”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对口型。发“üɑn”时要对两个口型:先是单元音韵母“ü”的口型,示范时尽量把口型拢圆。然后是做“ê”的口型,即由前面的圆唇变为不圆唇(在这个环节还要注意对比“前a” 和“ê”的口腔开合度的大与小),最后配合舌头的运动(舌尖顶到上齿龈呈发舌尖浊鼻音[n]的状态),三个动作组合连接发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带的镜子来观察自己的口型变化情况,力图把口型和舌头的动作做到位,然后发出“üɑn”音。
在进行撮口音发音练习时,除了用镜子自查,还可以让邻座的学生两两相对,互相进行口型的矫正,这种方法同样适用“üɑn”的对比训练和齐齿呼“ian”的教学。在普通话的学习中,学生除了模仿,时时纠正自己和别人的方音习惯也是一种进步较快的方法。
视频教学法 这种方法在教授前后鼻韵时非常适用。视频资料通过高科技手段模仿口腔内舌头的运动方式,然后拍摄下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教材上所描述的:“发后鼻音时,元音发音结束时,舌头后缩,舌面后部上抬,舌根与下降的软腭构成阻碍,上下鄂不关闭,气流从鼻腔通过。”的抽象描述状态。学生们通过视频,很直观的了解到舌头运动的方式,通过模仿视频达到学习的目的。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发音情况边做示范边纠错,直到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为止。
手势演示法 在教授前后鼻韵时,如果暂时找不到模仿舌头运动的视频,也可以用手势来辅助教学。比如用左手握拳代表软腭的位置,用右手模仿舌头向软腭方向运动的样子。具体操作是:右手的手腕部位先和左手拳头平行对齐,然后右手往左手代表的软腭方向缩,缩的同时手指和手掌的交接部位向上隆起,在隆起时伴随向后的运动去接近软腭。手势法也可以运用到上面提到的撮口呼“üɑn”的发音教学中,比如用右手做握球状代表圆唇音“ü”的口型,然后手指打开做不圆唇音“ê”的口型,最后用大拇指代表舌尖做向上扣的动作表示舌尖顶到上齿龈呈发舌尖浊鼻音[n]的状态,三个手势连贯形成一个整体,并在训练时让学生边读边举起右手跟老师做这三个手势,强化自己规范发音的意识。
图示法 图示法是很直观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它往往需与其他方法配合一起发挥效用。比如在声母的发音教学中,用图示标出唇、齿、齿龈、上腭、小舌、舌等发音部位,可以帮助学生对声母的发音部位进行直观了解,之后依据图示来纠正和训练发音,特别是针对上面我们说到的舌尖前音、舌尖后音以及鼻音和边音等难点发音,这种辅助教学效果很好。再比如讲到单元音韵母发音时,舌面元音舌位图也同样重要,通过图示,学生可以看到舌面元音韵母的位置,体会不同的舌面单元音韵母发音时舌位的高低,口腔的圆展以及口腔开合度的不同,这是以后学习复合元音韵母和鼻韵母的基础。
引导法 在教学生发后鼻韵母时,教师不能着急,期望一步到位,以“an”和“ang”的发音教学为例,可以让学生先学会发前a和后a,在学会发前a基础上加上舌头的运动(结束前a发音时,舌尖抬起抵住上齿龈,气流从鼻腔通过。)学习发“an”。在学会发后a基础上加上舌头的运动(结束后a发音时,舌面后部上抬,舌根与下降软腭构成阻碍,在不关闭上下颚的状态下使气流从鼻腔通过)学习发“ang”。同样,在教学生发儿化音时,可以先教会他们发好卷舌单元音韵母er,在此基础上再教他们练习儿化发音。
归类法 归类法目前用得最多的是类推法。汉字多数是形声字,根据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记住有代表性的字音,然后推断出相同声旁的字音。比如在学习前后鼻韵母时,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强化记忆达到分辨不同发音的效果。以以下几组前后鼻韵母的学习为例,云南的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有四组较难分辨的前后鼻韵母,它们分别是an和ang、en和eng、uan和uang、in和ing。因为受到所处的方言语言环境的长期影响,普通话中分归前后鼻韵母的字在某些方言地区被发成了鼻化元音,在另外一些方言地区则又被归入到前鼻音里了。这时可以做一些类推。
比如带“今”这个偏旁部首的一系列字(如吟、琴、矜等)一般都读前鼻韵“in”,而带“京”这个偏旁部首的一系列字(如惊、精、景等)一般都读后鼻韵“ing”。同样,鼻音n和边音l 的类推也相似。记住“那”的声母是n,就可以记住“哪、娜、挪”等字的声母也是n;记住“力”的声母是l,就可以记住“沥、呖、枥”等字的声母也是l。当然在类推字中,对于个别特殊字需要直接记忆。如以“良”为声旁的,“狼、郎、朗、浪”等字的声母是l,但是“娘、酿”例外,声母是n。在用类推字归纳记忆时,一般遵循记少不记多的原则,比如在普通话里,鼻音数量是边音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要告诉学生记住鼻音字,剩下的就是边音了。
还可以通过声母和韵母相拼的规律来归类。比如:声母t和l就不与韵母en相拼,因此碰到以声母t和l开头的字,一般都读作eng音。同样,声母d和t一般不与in相拼(“您”字除外),多数与ing相拼;声母d、t、n、l、r、z、c、s一般不与uang相拼,多数与uan相拼。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自编自创的造句归类法。可以把一些自己经常混读的字编入句子:“成人乘客要诚实,承担错误受称赞,呈现城市新景象。”在这个自编的句子中,主要编入了“eng”韵字。在自编句子“陈大臣跟着神医来到镇上买枕头。”中,则编入了“en”韵字。
另外,归类法不仅仅只涉及到对字词的发音归类,还涉及到对学生的方音区归类,比如把来自同一个方音区的学生归在一组来进行教学,如,昭通同学小组、宣威同学小组、曲靖同学小组等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细分,比如曲靖组又分为沾益组、陆良组等等。因为来自同一个方言区的同学会突出表现出相同的发音难点,这样教学起来更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好。
舌部和口腔体操法 学生在纠正方言音发音时,一般对已形成的固有发音习惯不容易做到每次都纠正到位,这时候强化发音训练是必须的,教会他们养成每天做舌部和口腔体操的习惯是有效的。具体方式是:①初步训练阶段做声母或韵母的对比交替发音训练,速度由慢到快,先力图用前面教过的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读出正确的音,这时候要慢,之后逐渐加快速度,直到能快速清晰的发好音。比如下面的几组音的练习:zh-ch-sh-r-z-c-s、zh-s-r-sh-ch-z-c-r、n-l-l-n-l-n-n-l-n-l、前a-央a-后a、央e-后e-卷舌er、ɑn-ɑnɡ-iɑn-iɑnɡ-uɑn-uɑnɡ、en-enɡ-uen-uenɡ。②在做好上述简单的舌部和口腔体操之后,加大难度,找适合的绕口令阶段性的进行针对训练,方法同上,由慢到快。比如训练en-eng-uen的发音时,可以用以下绕口令来做“体操”:“丰丰和芬芬上街买混纺。红混纺、粉混纺、黄混纺。芬芬丰丰反复挑选混纺。丰丰买了粉混纺,芬芬买了黄混纺。”再比如训练n-l的发音时,可以用以下绕口令:“老蓝卖篮,老南买篮。老蓝篮烂,老南恼老蓝篮烂,老蓝恼老南不买烂篮。”训练s-sh的发音时,让学生反复练习:“司小思,苏小慈,四点四十上集市。司小思买了四十四斤西红柿,苏小慈买了四斤四两细蚕丝。司小思要拿四十四斤西红柿换苏小慈四斤四两细蚕丝,苏小慈四斤四两细蚕丝不换司小思的四十四斤西红柿。”
情景对话法 普通话的训练过程是枯燥的,可能在练习发好某一个音时,需要长期坚持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因此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要想一些花样来丰富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并结合自己的特长来做不同的发挥。我在进行轻声教学的时候就汲取了学院一位优秀的资深教师的经验,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让不同的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景对话,比如:
陈先生,你这枇杷挺新鲜的,多少钱一斤?什么地方买的?
哦,是黄姑娘啊。这是在胡同口王大爷那儿买的,他做买卖实在,东西又地道又便宜,生意可好啦。你快去买吧。
他在哪儿啊?哦,是那个扁担上挂一盏玻璃灯笼的老大爷吧?
不是,那是张裁缝。是那个白头发、蓝衣服,腰上还挂着个烟袋的,看到了吧?
看到了看到了。他那儿有葡萄吗?
当然有,还有石榴、核桃、梨子……
好了好了,你就别罗嗦了,我明白了。我这就去买。
我带你去吧。
不麻烦了。你快回家吧,太阳快下山了。
那好吧。再见!
要求学生在读这段对话时,注意里面轻声词语的发音练习,前一个音节拉长一点读,后一个音节相对读得短一些,轻一些。换不同的学生进行情景对话,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轻声的发音要领。
普通话的教学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以问题和实践为中心,以反思为基本手段,探索并解决发音难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的有效搭配,可以大大提高训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