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对话”浅析
2014-03-11张爱卿
张 爱 卿
(曲靖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一、什么是单方对话?
“单方对话”这一词语来自于康奈尔大学研究者的一项研究报告:
康奈尔大学研究者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不管是在办公室、列车上还是汽车里,无意听到的电话交谈内容只是来自其中的一方,它会比无意听到两个人之间的全部交谈使人分散更多注意力。
在无意或被迫收听“单方对话”的过程中,人们会情不自禁试图揣摩别人手机交谈的只言片语,预测讲话者下一句话会说什么:“当你只听到一半的对话时,你获得的信息极少,你的好奇心将使你消耗更多注意力”……报告作者之一劳伦-恩伯森这样说。[1]
“近年来,手机、传真机等新的交际手段不断增加,语言生活也因此发生实质性的变化。”[4](P57)语言和人的社会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每天无一不在使用着语言,而使用语言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会话。“语言规律存在于言语活动中,而言语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会话。”[5](P66)
“会话是人类最原始的语言使用形式,会话是话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2](P184)会话(conversation)也就是对话,对话(dialog)一般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6](P318),包括说话人双方,有时还包括在场的第三方,构成一个完整的对话场景。一般的交谈都是双方,即双方面对面的交谈,同时作为在场的第三方,能够看到交谈的彼此双方;在面对面的交谈中,人的面部表情、手势等非言语交际的内容在交流中占了很大比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打电话的时候,一般交谈的双方相互见不到面,我们所见到的是对话的一方对着电话或手机似乎在自言自语。
对于“单方对话”的概念,我们暂时将其界定为:主要是指在使用固定电话或手机等通讯工具进行交际时,对话的双方没有面对面交谈,只有一方对话人在场,而对话的另一方不在场,从旁观第三方的角度而言,交谈的双方只有电话这端的一方。对话只有单方在场故称之为“单方对话”。单方对话实际上是和面对面的对话相对而言的,一般也称为电话会话。
随着电话及手机的普及,单方对话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现象。在路上、在火车上、在办公室、在公交车上、在地铁上等一些公共场合,我们经常看见有人拿着手机在打电话。
二、单方对话现象举例
最有趣的一个实例是电影《手机》里的一个场景。费老在开会时,其中一个人的手机响了,因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讲话,又不能离开会议室,所以只能在电话里支支吾吾。在会议室里的人作为单方对话中的第三方,听到的是在会议室中的这一方的对话内容:“对……啊……行……哦……嗯……嗨……嗯……吱”,而对另一方的对话内容,因手机设置、手机音量等因素的影响,并不知道,只能根据这一方的对话内容及表情进行猜测。后来严守一(葛优饰)搞笑地将双方的对话模拟了出来:
(一男在开会,其情人给他打手机的情景)
女:开会呢吧?
男:对。
女:说话不方便吧?
男:啊。
女:那我说你听。
男:行。
女:我想你了。
男:哦。
女:你想我吗?
男:嗯。
女:你昨天真坏!
男:嗨。
女:你亲我一下。
男:嗯……吱(亲一下的语气词)。
女:那我亲你一下,吱……听见了吗?
我们再举公共汽车上的例子。公共汽车是一个公共的场合,车上人来人往、人上人下,往来的人员众多,身份复杂,环境一般也很嘈杂。在车上,应存在单方对话和双方或多方对话两种场景。而双方对话场景,不若单方对话更容易引起第三方的好奇心。下面是笔者在公共汽车上录的一段单方对话的内容:
(响亮的手机铃声响起,对话开始)
女:小刘,我在公交车上呢。
女:嗯。你在哪里呢?
女:好的,我一会儿就到。
女:嗯,一会儿见。
作为受话人的第三方,这番对话笔者只听到对话的这一方的内容,而另一方的电话内容则无从知道,只能根据听到的内容来猜测另一方所说的话、与这一方对话人的关系等相关信息。
三、单方对话的特点
单方对话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这种现象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随着手机的越来越普及,这种现象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同样是会话,单方对话和其他形式的会话(如面对面的交谈、访谈、对话等)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一些特点。
1.手机工具的使用
“单方对话”区别于面对面交谈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电话和手机等通讯工具的使用。在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后,人类就开始享受电话所带来的文明和便利。有了这一通讯工具,本来可以面对面的交谈变成了只有一方的“单方对话”。从交谈效果来看,也实现了手机对话双方交流信息的目的。
2.两人参与,同时异地性
一般情况下,单方对话的参与者只有电话两头的两个人,即说话者和听话者。“会话是话语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是说话者和听话者共同参与的合作过程。”[7](P213)也就是说,只有两个人知道这次会话的全部内容。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而言,同时异地性指的是参与会话的双方同时通话,但一般情况下,不在同一地点,电话的一方在某个地方,另一方在另外的地点。
3.第三方参与
这里所说的第三方指的是对话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在有的单方对话场景中,存在第三方,如一些公共场合;而在有的场景中,则不存在第三方,只有对话者双方。
而且第三方不同于“单口相声”或上课、讲坛之类的“听众”,单方对话中的第三方一般是被迫成为听众的,而单方对话的双方也无意让电话内容被第三方人听到。
之所以着重强调单方对话的第三方,是因为第三方在整个对话场景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在一些公共场合。作为单方对话的双方,虽不曾见面或面对面,但彼此是知晓整个会话内容的,而第三方则始终处在受话人的位置,被动地接受会话内容的一半信息,另一半内容则需要根据单方对话的这方所说内容进行推测,猜测正确与否,则不得而知。
4.电话交谈内容的缺失
从第三方的视角来看,电话交谈内容的缺失是吸引其注意力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单方对话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作为单方对话的双方来讲,因见不到对方的表情,传递的信息内容也不完整。
5.没有非言语交际参与
在单方对话中,因为交谈的双方彼此看不到,所以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的这些非言语交际基本上没有参与整个交谈过程。当然,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交谈双方彼此可见的视频通话也日渐多了起来,单方对话的这一特点也就逐渐不明显了。
四、单方对话中非言语交际内容的缺失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是面对面的交谈与对话。交谈时,除了“语言”本身所传递的信息外,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非言语交际方式也在交谈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比语言更为重要。
非言语交际是一门跨学科学术研究,涵盖范围较广。毕继万认为非言语交际包括体态语(Body Language)、副语言(Paralanguage)、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和环境语(Environment Language)四类。
谢格罗夫(Schegloff 1981)认为交谈中反馈性项目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两类:言语性反馈项目包括(1)词语性的,比如Yes,Yeah,Well,好的,真的,嗯,啊等等;(2)非词语性的,比如m,uhm,呃等等;(3)短语性的,比如I know,That’s ok等等。这些言语性的反馈项目通常也被称为副语言。非言语性的反馈项目通常指手势、点头、眼睛注视等。
在单方会话中,反馈性项目中的言语性反馈项目即副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声的副语言项目所占的比重也较多,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例如前文列举的电影《手机》中的一段对话,几乎全部是由言语性的反馈项目构成的。因为交际环境的限制,这些由语气词和简单应答词构成的单方对话构成了完整的对话场景,完成了交际的目的。
非言语性的反馈项目,即交谈中的体态语如手势、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按照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的统计,信息的总效果=55%的表情+38%的声音+7%的词语。也就是说,在人类的实际交际过程中,人们对信息或思想的交流并非完全依靠语言,语言仅仅是交际所依赖的一部分。反之,如果我们仅仅依靠语言的信息交流,那么所传递的内容、所交流的思想将是不完整的。“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正因为非言语交际在交际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仅仅依赖语言进行交流的“单方对话”在信息传递方面尤显不足。这些非言语交际内容在单方对话中的缺失,有时也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1)误解
因看不到交际双方的面部表情,信息交流不能顺畅完成,从而达不到预期的交际目的。我们以一对男女朋友间的电话会话为例[8](P66):
女:你今天白天都做什么了?
男:我上班啊,还看报纸,和同事讨论世界杯。那你呢?
女:我见了我一个老同学,我们聊了许多以前的生活和各自现在的生活。
男:哦。
女:你难道一点都不想知道我们说的什么吗?
男:哦,如果你想说,你可以讲给我听。其实,你给我说不说无所谓的。
女:哦,好吧,既然你不喜欢,我们换个话题吧。
男:好吧。这周末和我一起去我家见我的父母吧。
女:为什么啊?
男:你知道为什么。
女:其实我不知道。我不去。
男:好吧。如果你真的不想去也没事。
女:真的?你一点都不介意!你一点都不在乎我。我还有其他事要做,我们就先不说了。
男:哦。你怎么啦?能不能温柔点啊?表现的像个女孩啊?
在这段对话中,男方因看不到女方说话时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眼神等,不知道女朋友在话语之外的深层含义,只是单凭语言来理解女朋友的话,故而谈话不欢而散,不仅没达到交流双方的预期目的,还造成了彼此双方的误解。
(2)由同音或近音造成的交际障碍
在单方对话中,因看不到对方的手势等肢体动作,语言中的同音、近音也会形成交际中的障碍,阻碍交际的顺利进行。比如交谈双方在谈到数字“1”和“7”、“4”和“10”时,极易因近音而表达不清,影响交际的效果。但这种情况在面对面的交谈中,通过约定俗成的简单手势,即可完成交际目的。
总之,在单方对话中,因非言语交际内容的缺失,造成了误解、交际障碍等不良效果,达不到预期的交流目的,使得信息内容的传递也不完整。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单方对话中多加注意,而可视电话的产生发明也将改变这一弊病。
五、结 语
“单方对话”实际上就是电话会话,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电话会话分析的另一崭新视角的展示。本文对单方对话的特点以及单方对话中非言语交际内容的缺失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当然,随着可视电话的产生及手机视频通讯功能的普及,电话会话的形式也将随之不断发生变化。
[1]黄集伟.以下内容只有回复之后才可浏览[EB/OL]. http://www.huangjiwei.com.
[2]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幸幸,高东军.非言语交际[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5).
[4](日)真田信治,涩谷胜己等.社会语言学概论[M].王素梅,彭国跃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5]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梁旭.电话会话中的对话分析[J].中国商界,2009,(10).
[8]王远妮.浅析性别语篇系统中交际失误的原因[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