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是拥有能力的前提没有潜能,教育也就失去前决条件
2014-03-11周海宏
★文/周海宏
爱乐传习连载十四
潜能,是拥有能力的前提没有潜能,教育也就失去前决条件
★文/周海宏
什么意思呢?
婴儿不会计算,小狗也不会计算,但是,孩子能够学会计算,狗永远也学不会计算,因为人有数字计算的潜能。小狗就没有这个潜能。
我的百米极限速度是14秒,不练只能跑20秒,稍一练就跑18秒努力练能跑16秒,练到吐血也就14秒5;刘翔的极限速度是10秒,不练也有14秒,稍加练习就达12秒。刘翔不练也比我跑得快,练死我,也跑不了刘翔那样快。这就是潜能的制约作用。潜能有高低,努力有大小,潜能的高低,制约着能力能够达到的高度;努力的大小,决定了潜能能够发挥到什么程度。潜能的极限是不能通过努力被突破的。
潜能的限度是能力的极限
现在,我们回头再看“只要努力,一定成功”这句话。如果这个成功目标的高度,是在潜能极限的范围之内的话,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这个成功目标的高度,超过了本人潜能的极限的话,那么,这句话可就错了。
如果目标高于潜能极限时,还坚持这个信念的话,那么成功就是不可能的,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如果这个成功的目标,被锁定为一个人一生的理想,那么悲剧的发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可悲的是,现在这样的例子,在琴童家庭中并不罕见。
潜能力存在着巨大的先天性的个体差异我们每个人必须要接受这个事实,人的潜能是存在着巨大个体差异的,人与人之间的潜能差异,就像身高一样,有些人长得就是高,有的人就是长不高。人的潜能差异是生物学层面的差异无法否定,只能正视。
潜能差异在各个领域中的表现
其实这种差异,在人的各种能力展示领域,都有很清晰的表现。
体能的差异
最让大家能够接受的,是体能上的差异。比如在绝对速度的能力、绝对力量的能力方面。有那么多专业运动员,倾尽自己的全部精力去训练一个项目,但是冠军只有一个,没有人认为当不了冠军的人,都是由于不够努力。
在体育的领域中,天赋现象的存在,人们似乎很能接受,人们日常所说的天赋,就是我们现象说的潜能。
智能的差异
其实每个领域都有天赋、潜能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智力差异就非常明显,我请大家观察智力差异的两个方面的表现:其实人大脑的思维能力,与电脑非常像。电脑在性能上有两个主要指标:一个是CPU的运算速度快慢,一个是内存容量的大小。
第一,大脑“CPU”的运算速度差异
你是奔2、他是奔6,你是单核、人家是双核,处理同样一张照片,你这边出去吃顿饭,回来也没出来,CPU都转冒烟了,就是出不来;人家那边,电脑屏幕闪一下,就出来了。我在做学琴与智力发展关系研究的时候,去小学校做智力测验,就发现这样的现象,那些聪明的孩子,做什么都快,反应特别快,而有些孩子反应就是慢。
所以,我告诉各位家长,你们家孩子上课不听讲,老搞小动作,你千万别轻易地认为,他是淘气,属于多动症,很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你们家孩子大脑“CPU”速度快,由于孩子思维速度太快,所以老师刚讲一个原理,还没等老师把话全说完,他大脑灵光一闪就已经全想通了,明白了。老师再举例说明,再详细解释,他已经觉得很无聊了。人家大脑没事干了,只好搞小动作。工作中这种现象就更常见了,比如说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一个个都在绞尽脑汁地分析、讨论,半天也出不来结果,结果另外一个人来了,在旁边听了几分钟后,仅几句话,就把所有大家讨论的因素,分析得清清楚楚,大家讨论了半天还想不明白的事情,他在几分钟之内,就迅速地把所有该考虑的因素都考虑到了,将其中存在的逻辑关系全部分析过了,而且从很多可能性中,迅速地找到出了最合理的方案,这就是因为人家大脑“CPU”速度快。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应变当中,思维速度的差异表现得特别明显。
职场上,有的人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说在点子上,任你过后分析,都没有一点破绽;而有的人总是后悔,当时我要那样说就好了,当时我要这样做就好了。因为他“CPU”运算速度不够,当时就是反应不过来。
第二,大脑的内存容量的大小
大脑内存容量大的人,才能够处理复杂问题,所谓复杂问题,就是这个问题涉及的因素特别多,需要把所有因素都同时放到大脑中去思考。但有的人大脑内存小,一个问题涉及五个因素,他大脑里面只能装三件事,多进去一个,就得挤出来一个,这种人,永远不能把所有因素考虑周全,做事不是有漏洞,就是走极端。一个人能不能够处理复杂因素,这是一个人思维能力上非常重要的标志。有些人头脑就是简单,这是客观存在。
和体育、智力一样,人在音乐上的潜能差异是巨大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在体育领域内,人们会心服口服地承认天赋对成就的决定性意义,而在音乐领域,却有那么多对音乐完全外行的家长,不信那个邪!他们总以为,在音乐领域没有取得成就,就是因为努力还不够,笃信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就可以取得理想中的成就。实际上,在音乐领域,努力的程度与成就的高低并不成正比的关系。那些在音乐领域取得较高成就的人,并不一定比那些没有取得成就的人更用功,特别是那些取得极高成就的大师级人物,成功的核心因素是他们的过人天赋,而不是他们的用功!比如说,韩国小提琴家萨拉·张,5岁学小提琴,8岁与美国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合作,在祖宾·梅塔的指挥下,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演奏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乐曲,是很多小提琴专业的人一辈子都练不好的作品,她却从零开始,学琴仅仅3年,就达到了世界的顶尖水平。
近年来,郎朗成为大家热议的对象,而关于郎朗的议论,大都在谈郎朗在成才过程当中受到了多少苦,家长给他多大的压力,他又是多么用功,人们似乎有一个普遍的共识,郎朗的成功的核心原因在于努力。但是很少有人会谈到,郎朗是一个旷世奇才。我给大家讲一个郎朗的故事,有一年,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郎朗要和中国一个著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他提前一天到北京,与乐队排练一下,准备第二天演出,结果到了排练场才发现,他练的曲目和乐队准备的,不是同一首协奏曲,这首协奏曲有三个乐章,第二天要演出,广告早发出去了,票也已经卖出去了,明天就要开演了,而郎朗从来都没有练过这首作品。乐队没有办法改了,怎么办?郎朗说晚上试一下,当晚开始练这首作品,第二天演出,背谱演奏,取得辉煌成功。什么概念?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对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学生来讲,花一个学期去练,是很正常的,而朗朗只需要一个晚上,这就是天赋。郎朗的音乐记忆力,技术方面的绝对速度、触键控制、定位准确性,舞台激情,音乐想象力……他在钢琴演奏的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一提到学琴,很多人就拿郎朗说事,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郎朗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旷世奇才,根本就不能作为常规教育的参照对象。我本人在教钢琴的时候,能很清晰地看到孩子才能的差距。一个孩子的潜能如何,学琴不久,就可以看出来。有些小孩,一个技术动作一说就会,而另一些小孩,反复练,几个星期才能练好,这就是才能的差异。
潜能的差异存在着层级现象——正态分布图表示潜能的高低,制约着成就的大小;人在音乐领域中潜能的大小,是呈正态分布的。也就是极高、极低的都很少,越往中间,人数越多。那些音乐潜能较高的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音乐工作者,所以在音乐工作者这个群体当中,他们潜能状态的分布呈金字塔型,而他们的成就也呈现出金字塔式的层级分布,越接近塔尖人数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