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米族森林管理与保护的习俗研究
——以云南省兰坪县锣锅箐村为例

2014-03-11刘庆华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兰坪县神树龙潭

刘庆华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01)

普米族森林管理与保护的习俗研究
——以云南省兰坪县锣锅箐村为例

刘庆华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01)

本文选取云南省兰坪县锣锅箐村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民族生态学的视角,以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为切入点,对普米族传统文化中有关森林管理和保护的传统知识进行重点分析,重点关注传统知识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锣锅箐村;森林管理;森林保护;传统知识

各民族文化中的传统生态知识是其在千百年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各自的生态环境而积累起来的知识。民族文化中的传统生态知识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与自然科学方法不同的视角和解决手段。本文以三江并流区域内的一个普米族村落为调查点,通过对其传统生态知识的挖掘,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一、基本概况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地跨北纬26度06分~27度04分,东经98度58分~99度38分之间。①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2页。对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整体介绍,还可参看《兰坪自族普米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锣锅箐自然村位于兰坪县东北部,隶属于兰坪县通甸乡德胜行政村,距离县城75km。村落的东部是省级旅游风景区大羊场锣锅箐旅游区。锣锅箐村地处锣锅箐中段,背依山坡,坐北朝南,至情人坝的旅游公路从村前横过,还魂箐河穿过村落与锣锅箐河交汇,将村落分为上寨和下寨两部分,村落背后山上遍布云南松和华山松的次生林。

锣锅箐地处云岭山系老君山、雪帮山之间,通甸河谷的东部,地貌类型为山间槽古地貌。锣锅箐海拔2800米以下的植被以松林和栎林为主,栎林以高山栎、麻栎、检皮栎、榭栎、松林以华山松、云南松为主,林间空旷地带还有棠梨、合欢、火把果、小叶杜鹃等灌木,在林子下面还有五角枫等。海拔2800米以上植被以寒冷性云杉、冷杉林为主,云杉主要以丽江云杉为优势树种,常形成云杉——冷杉混交,冷杉林主要为黄果冷杉和德氏冷杉,林中常混有高山栎,如光叶高山栎、黄背栎、长稳栎等。其他还有红桦、白桦和槭树等。林下常见的草本植物有野青茅、高山龙胆、早熟禾、高山苔草、沿阶草、翻白叶、高河菜。

二、关于森林的生态知识

普米族是一个世代生活于森林之中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特定的有关森林的生态信仰及传统生态知识,这些知识在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普米人认为,人只不过是大自然中普通的一分子,对待自然就应该像对待人一样,用平等的心态来面对。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样的,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平等的,对待自然不能无止境的攫取,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相处。“普米人是森林的朋友”。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普米人和森林之间的关系。依靠着森林,普米族人发展处相关的畜牧业、采集业。“当初我们的祖先选择这个地方安顿下来,看重的就是这里的原始森林,祖祖辈辈靠这片林子生活,绝不能让它毁在我们的手里。”,“没有了森林,遇到刮风下雨,发生泥石流,村子就没有了。”这些都是锣锅箐普米族村民对森林朴素而又真实的认识。“有了林子,老子才会有儿子,然后儿子才会去采集果子和菌子,才能换回票子。”这句古谚也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普米人和森林相互依赖的关系。普米族的祭山词里就有对森林的唱词“我们用钢刀来驱赶侵扰您的恶魔,用生命来保护您,杀死人间万恶之魔,以免除对您的伤害,保佑您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从这些普米人的话语、古语及祭山词里可以看出,锣锅箐普米族与森林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传统信仰

由于有龙潭、神山、神树等原始宗教信仰,过去不能去随便砍伐用作柴薪的地方,今天,锣锅箐普米族群众也绝对不敢冒触犯神灵的危险,去采集树木用作柴薪,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森林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些传统信仰的挖掘,在当今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村民生态意识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一)龙潭信仰

锣锅箐村的龙潭林位于村落的东边,即位于最上面“夏宝”支系处。据村里的老人讲述,这里原来有一潭很清的水,有一次下大雨,一小股泥石流冲下来,就把龙潭给填满了。虽然,现在已经看不到过去那汪清澈的龙潭水,可是村里的人们却依然将这里当作龙潭林,每年年初一到这里进行祭祀龙神的仪式,祈祷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龙潭的仪式一般在每年正月初一上午举行,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龙潭的时候,人们将干净的树叶在龙潭边点燃,当火焰出来的时候,拿着香在火焰上绕三圈后将香插在龙潭原来的位置上,接着各家将各自做好的黄酒、羊奶及做成青蛙和小蛇样的面偶放入盘里,贡给白龙,然后跪在地上磕头。在这整个过程中,村里负责祭祀的老人都会在一旁唱《拜龙调》,而且不能放鞭炮,人们不能大声喧哗,因为在普米族人心中,这一仪式过程是极为神圣的。①关于龙潭的传说,村里人说这条白龙对锣锅箐人非常好,村里人红白事所用的碗筷都是向龙王借的。他们头天晚上到龙潭那里和白龙说明借碗筷的用途,贡上羊奶、酒,第二天早上龙潭上方的平地上就会有摆好的碗筷。有一次,有一户人家办事,向龙王借碗筷,但是要还的时候,他却把家中有瑕疵的碗和借来的碗调换了,之后龙王就再也不给村里人借碗筷了。村里负责祭祀仪式的老人说:“村里遇到天灾人祸、三病两痛的时候,就要去请龙王帮我们弄开。”

龙潭的周围是一些麻栎树和青松,这片林子就叫龙潭林,面积大约为75亩。在龙潭林里,人们不能大小便,也不能洗衣,不能随便乱砍树。所以,即使这片龙潭林离人们非常的近,但是这里的人们也绝对不用龙潭林里的树来做柴薪。传统习惯上如果有人砍了龙潭林的一棵树,要罚栽5颗,另外要罚羊奶3斤、黄酒1坛、白酒5斤、酥油2斤、茶叶1筒、乔泡花1升、鸡毛2两,用以请师毕念经祈祷。②胡文明:《普米研究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285页

(二)祭拜神树

锣锅箐普米族有这样的风俗:他们认为,森林中的树能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小孩出生以后,要请家族内或者村落内德高望重的老人给取一个普米语的乳名,如果小孩身体体弱多病,那么还需要用普米语更名一次。取的乳名或者更名,人们都比较喜欢用植物的名称。不仅如此,父母还会带着小孩,将小孩祭拜给一棵树,通常会选择四季常青的青松或栎树,也有象征着生命常青之意,人们给它献上黄酒,祈求它保佑孩子健康,并且将树名作为乳名。因此,据笔者调查,在锣锅箐村,有不少男孩的乳名都是“青松” “栎树”。③据笔者调查,有一户人家,三个儿子的汉语名字都和树有关,大儿子名字“和木”,二儿子名字“和林”,三儿子名字“和森。”小孩祭拜过的那棵树,全村任何人都不能去砍,因为那棵树就是小孩生命的象征。

关于拜寄的调查,普米族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孩子出生后,都要拜寄给一棵粗壮的林树或某种强悍、灵敏的动物,以求得人与动植物的相互保佑并希望人像动物一样生机勃勃、强壮敏捷。例如,拜寄给松树的人,就取乳名叫“信新祖”,寄寓孩子长大后像松柏一样长青。拜寄给栗树的人,就取乳名叫“夸信祖”。拜寄给野猪的人,就取名叫“查利妹”。拜寄给野熊的人取名叫“温珠”,拜寄给山鹿的人就取名叫“字字珠”。拜寄给麂子人的就取名叫“施珠”……等等。人拜寄给树木,要由家长给孩子换上干净衣服,将其抱到选定的林树下,要树边洒上一点酒,让孩子向大树磕头。拜寄仪式结束后,要在树周围编上栅栏,从此这个孩子及其家人就与这棵树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保佑的关系。村中任何人也不会再动这棵树。①郭家骥主编:《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第80页。

(三)村落及家庭神树

锣锅箐普米族,家家都有自己的神树,村有神树林,一般选择青松为主。锣锅箐普米族以老君山 (当地人称为拉巴山)为自己的神山,祭祀神山的仪式选择在农历的二月、八月属兔的那天举行。祭神山的那天,全村人都聚集到拉巴山上,到固定的那片神树林里,由村里的主祭师带领师毕②兰坪普米族人们将负责祭祀的称为“师毕”,与宁蒗普米族所用的“韩归”其实就是一回事,叫法不同而已。们,按规定的顺序完成祭山神的每一道程序,必须要以牛或羊作为祭祀活动的牺牲,将羊角拴在神树上,以示对山神的尊敬,并祈求山神的护佑,保佑全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那片神树林也是绝对不能砍伐用作柴薪的。

至于各家各户的神树,也是同样不能用作柴薪使用的。如果遇到家里某个人生病,还需要请村里的祭师前往自家的神树进行祭祀仪式,求神树保佑他恢复健康。祭祀神树仪式如下:祭师将背篮里的东西 (用面做成的人、獐子、麂子,碗内装腊肉和米)拿出来,摆在神树下,用树枝将其围在一个圈内。准备完毕后,师毕就开始唱祭歌来引山神,将普米族所信仰的各山神引来这颗神树底下,并告诉他们,在某个地方的某个人,生病了,需要他们的保佑,希望能保佑他长寿、身体健康。祭师手里拿松毛蘸酒,然后边唱边将鸡上的毛拔掉,杀鸡,然后将鸡血滴在面团上、鸡毛上,并将鸡翅膀的毛插在木棍四周,意为告诉神:我们用一只鸡祭给您。通常都是先生祭、后熟祭。鸡煮熟后,供上香,然后喊魂,将帽子、树枝放进袋子里装好。回到家后,将帽子、树枝戴在病人头上,意为将其灵魂喊回来了。

(四)古树

在村落边上,有一棵高约20米,直径约为240厘米的古核桃树,主干在距离地面1米的地方分叉成两枝,据兰坪县林业局相关人员鉴定,该树至少已经有400年以上的历史。值得一提的不仅是这棵古核桃树的树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颗核桃树和村落下情人河边的十多座圆形巨石,同是为死者举行葬礼时给亡灵指示北上归宗路径离开兰坪的重要标志。“指路经”是普米族葬礼中指示死者灵魂归宗途中具体站口、路线的整套经词,经词中包括具体的地名、当地的地貌和植物特征,这棵古核桃树自然也就成为了死者灵魂离开兰坪北上归宗途中的重要标志,为当地人奉若神灵。所以,当地普米族人们也绝对不会将这样的古树当作柴薪使用。

综上所述,由于锣锅箐普米族人民万物有灵崇拜的思想,他们认为,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而且这些神灵都保佑着锣锅箐村落的平安,对于这些神灵,是绝对不允许人们去触犯的。负责祭祀的老人说,如果不遵守这一系列的传统知识,那么有可能会招来祸害,轻则连累一家人,重则会牵连一个家族。正是因为这些普米族传统信仰的威慑作用,当地村民都不敢去轻易砍伐上述地方的树木当做柴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编辑 李新宝)

S76

A

1672—6057(2014)04-150-03

2014-06-12

刘庆华,女,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

猜你喜欢

兰坪县神树龙潭
龙潭画影
九龙潭的龙
作品赏析
永平龙门的龙潭
神树
龙潭八牌锣鼓的概况与保护
云南兰坪县李子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
神树
寨神树的儿女
兰坪县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