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价值链融资:解决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从交易成本的视角
2014-03-11张庆亮
张庆亮
一、交易成本理论概述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译作交易费用)的思想最早是由时任伦敦经济学院助理讲师、后来成为著名经济学家的罗纳德·科斯(R.H.Coase)在《企业的性质》(1937)中提出来的,他分析了“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认为“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1]。阿罗(K.J.Arrow)是第一个提出交易成本术语的经济学家,他指出:“市场失灵并不是绝对的,最好能考虑一个更广泛的范畴——交易成本范畴,交易成本通常妨碍——在特殊情况下则阻止——市场的形成”;这种成本就是“利用经济制度的成本”[2](P4)。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是交易成本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在《市场与科层》(1975)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985)两本著作中对交易、交易成本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交易成本分为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违约成本。可见,交易成本的概念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作为为促成交易而发生的成本,在不同的交易中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成本。因此,对交易成本的内涵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一般认为,广义的交易成本是指生产成本以外的所有成本,也就是企业内的管理成本和企业外的交易成本;而狭义的交易成本是指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包括信息的搜寻、发布、讨价还价、谈判、签约、监督、合约执行和违约带来的一切成本。通常学界更多关注狭义的交易成本概念。
奥利弗·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源于人类两大天性: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因此,在选择和设计制度安排的时候,交易者面临“有限理性困境”和“机会主义威胁”两者之间的持久冲突。他认为,影响交易成本大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方面:(1)交易频率。交易的频率越高,相对的管理成本与议价成本也升高。交易频率的升高使得企业会将该交易的经济活动内部化以节省成本。(2)交易的不确定性。它是指交易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发生机率。人类有限理性的限制使得人们面对未来的情况时,无法完全事先预测;再加上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促使交易双方通过契约来保障自身的利益。因此,交易不确定性的升高会伴随着监督成本、议价成本的提升,使交易成本增加。(3)资产专用性。当某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资产就很难再作重新配置使用,除非它们在转移配置中遭受重大的经济价值损失[3]( P13~15)。
二、依托农业价值链解决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难的机理分析
农业价值链融资是指农业价值链内部的各参与者之间以及各参与者与农业价值链外部的金融机构或其他主体之间基于商品交易等关系所发生的资金融通。农业价值链融资将信用活动嵌入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一系列价值链增值过程中,基于上下游之间的真实经济交易,以其所生产或经营的产品作为保障,从而能识别风险并能较好地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根据金融服务提供者所处的价值链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价值链外部融资。即基于农业价值链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的附加值提升的特征,金融机构对价值链上的各参与者提供金融支持。其供给主体有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小微型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机构。二是价值链内部融资。即价值链参与者成为重要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农业价值链内部融资是指农业价值链上的参与者之间所发生的赊销、预付订金、租赁等资金融通活动。价值链参与者作为资金供给主体替代外部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但通常要以出售或收购农产品的方式偿还贷款。他们依托供应商、贸易商、生产者团体和生产者自己之间互相关联交易程度高(如赊欠销售投入品和产品的后期购买)的特性,将参与者的金融服务的供应和需求与之衔接。另外,价值链外的非金融机构因其与价值链参与者的密切经济关系也可以为价值链参与者提供资金融通;鉴于分析问题的便捷性,此类机构不再单独分析。农业价值链融资的主要金融产品类型有:除了常规的存款、贷款、保险等产品外,依托价值链参与者的预付款、赊销、仓单抵押融资、贸易信贷、商品融资等短期流动贷款,以及设备租赁融资等中/长期贷款。
众所周知,现代农业的发展催生了农业价值链,农业价值链的出现又促进了现代农业的一体化发展。农业价值链直接面对终端市场,并以终端市场的需求为起点,也就是说,价值链参与者在充分调研和研究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数量、价格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逆向传递,直至农户等小微农业企业。这样,小微农业企业就可以按照这些信息组织农产品生产,保证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能够顺利进入价值链的下游环节,并最终能够很好地满足消费需求。由于小微农业企业被纳入到农业价值链体系,其生产经营活动与没有加入到农业价值链时大为不同。小微农业企业与农业价值链紧密联系在一起,其行为就必须按照价值链的要求来做。种子、肥料、生产设备等的供应以及播种、施肥、浇灌、除草、收割、包装、初加工等活动都会有统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来提供。这就保证了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农产品的质量,为价值链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合格的原材料,并能够保证价值增值。在此过程中,小微农业企业分享价值增值,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之后,按照同样的逻辑,小微农业企业进入新一轮的农产品生产中。显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农业价值链的存在保证了小微农业企业能够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并经过加工、营销等环节满足消费者需求,小微农业企业直接面对大市场时存在的巨大交易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并使价值链下游或者上游环节能够实现更多价值增值,更好实现上、下游环节之间的价值合理分配和增值同享,最终达到整个链条价值的更大化,实现各参与者整体利益最大化。
一般来说,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有各类大中型金融机构,它们难以直接面对单一的、独立的小微农业企业发放贷款。非正规金融主要有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信用社、亲朋好友的借贷以及各类非金融机构的借贷。由于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信用社不够发达,其在农户借贷资金来源中并不占优势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小微农业企业融资受到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合适的抵押品缺失、农业生产经营微利等的制约。而农业价值链融资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使得作为价值链主体的小微农业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借贷。与此同时,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价值链参与者也成为提供资金的重要主体,一方面,它们可以直接利用自有资金向小微农业企业提供赊销、预付款项等资金借贷;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获得的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以赊销、预付款项等形式借贷给小微农业企业,而小微农业企业在农产品销售后可以将借贷本息偿还给价值链参与者。需要注意的是,农业价值链参与者为小微农业企业提供资金融通,要求小微农业企业在指定的银行开设专门的账户,而且价值链参与者、银行、小微农业企业之间要签订相应的协议,以保证小微农业企业的收入优先用于偿还贷款本息,由此避免借贷风险。需要指出的是,农业价值链上的资金提供者面临的是数量较多的小微农业企业,正是由于众多的小微农业企业的存在才能保证农业价值链融资的正常运作。
显然,从农业价值链的角度来研究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问题,突破了传统思路和视角下对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办法,即仅仅着眼于小微农业企业本身,主要关注小微农业企业的资产、经营状况等方面,而忽视了小微农业企业自身的信用、还款能力等问题。而农业价值链融资则是将小微农业企业放在农业价值链网络体系中来考察其还款能力、信用等。事实上,正是因为农业价值链的存在,保证了小微农业企业的持续经营和获利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够按期偿还贷款。因此,必须从农业价值链视角来认识和研判小微农业企业的融资能力,才能真正发现小微农业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获利能力,才能掌控其还款能力。
三、农业价值链融资的各项交易成本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将资金提供者对小微农业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用公式表述为: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签约成本+监督成本+保险成本。签约成本可忽略不计,因为其在交易成本中所占份量不大。
1.信息成本
信息成本是指在资金借贷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研究等所引发的成本。从资金提供者的信息成本来看,在信贷交易发生之前,资金提供者要对资金需求者的资信状况如经营者素质、资本实力、经营规模、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发展前景、信用记录以及资产流动性等信息进行搜集,这些信息来源很多,有资金提供者实地调查的第一手信息,也有过去交易的统计数据汇总、各种媒体公布的数据信息,甚至还有专业的信用评估机构受委托提供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防止逆向选择,即尽量避免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拥有信息优势的资金需求者总是试图做出尽可能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资金提供者的选择。这就需要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处理、研究,从而引发一定的成本。
农业价值链融资可以防止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作为农业价值链节点组织的小微农业企业参与到价值链中,其生产经营行为受到了严格的约束,并统一纳入到整个价值链中。其经营者素质、资本实力、经营规模、财务状况等以及资金利用效率的高低、经营活动的盈利程度、产品市场需求及价格等信息都能够更方便地收集,不再需要更多的实地调查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获取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特别是持续稳定的交易进一步减少了信息成本,更加有利于信贷交易的进行。
2.监督成本
监督成本是指资金提供者为了防范资金需求者的机会主义倾向引发的道德风险,确保贷款的完整性而主动实施对贷款使用、偿还等的监督而引发的成本。资金提供者关注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如资金使用的计划是否执行、产品销售及其资金回笼情况等,这些监督活动引发了大量的成本。监督成本的支付有助于消除道德风险,即资金需求者凭借自身的信息优势,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资金提供者,从而可能造成资金提供者的利益损失。显然,资金提供者有必要采取相关监督措施来保证资金的用途以及贷款本息及时收回,尤其是我国法治、信用环境还很不完善,这无疑加大了资金提供者实施监督的成本。
农业价值链融资将信贷交易活动与商品交易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信贷交易与商品交易不再是互不相关地独立完成,信贷交易的发生是基于未来的商品交易,而商品交易的发生又为信贷交易的最终完成提供资金保证。在此过程中,农业价值链融资的运行机制使得小微农业企业的道德风险几乎不可能发生,这样资金提供者面临的监督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小微农业企业与资金提供者因为被纳入到价值链体系中,两者的利益一致性、相关性增加,一方利益受损,另一方利益也将同样受损。显然,双方利益的一致性使农业价值链内在的约束机制得以发挥作用,保证了监督成本的降低。
3.风险成本
风险成本是指资金提供者为预防和控制风险而支付的成本,以免资金需求者到期不能按时向资金提供者还本付息造成利益损失。它主要由两类成本组成:一是信用风险成本,即资金需求者故意违约所引发的成本;二是市场风险成本,即资金需求者经营不善的风险所引发的成本。前者可能由于资金需求者有偿付能力但有意不按时偿还、或将回笼资金挪作他用而难以收回贷款:一旦小微农业企业违约,资金提供者尽管可以向法院申请对质押物、抵押物进行处理来减少损失,但仍然可能出现“赢官司、输了钱” 这一常见现象。后者可能由于资金需求者经营不善导致长期亏损而无法偿还所有到期债务;农业的高风险、低收益特征决定了一旦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往往造成小微农业企业轻则减产减收、重则颗粒无收,从而使资金提供者承担相应的成本。
农业价值链融资的运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或消除信用风险成本和市场风险成本。就信用风险成本而言,农业价值链融资的通常做法是,资金提供者要求小微农业企业在指定银行开设专门账户,其下游的价值链参与者与其进行商品交易后的资金结算直接通过银行进行,并将货款收入转入专门账户,优先用于偿还贷款本息;这一围绕农业价值链展开的信贷交易与商品交易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降低了信用风险成本。就市场风险成本而言,农业价值链上的小微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超越传统小农的自然经济,走向专业化的市场经济,为防止自然风险引起的损失,事先要参加农业保险,因此,即使遭遇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小微农业企业也不至于损失惨重,进而使资金提供者的贷款本金不保;可见,农业价值链融资的运行机制降低了风险成本。
总之,整个农业价值链内部形成了一个信息网络系统,这些信息不仅在内部流动,而且也能够从整体上与外部的金融组织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共享,使分散的农户等小微生产者的零星化、碎片化信息能够被汇总;尤其是将信贷交易与商品交易结合在一起,不仅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缓解了抵押品缺乏的问题。总之,农业价值链融资的信息成本、监督成本、风险成本等交易成本得到了较大的降低,从而使小微农业企业的资金需求能够得到较好满足。
四、农业价值链融资如何降低交易成本
下面来分析农业价值链融资是如何降低交易成本的:
1.交易频率如何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频率是指交易发生的次数。通常情况下,如果交易双方初次进行交易,双方对自己的交易对象都不太了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为了减少交易风险,双方都需要支付较高的交易成本,交易才能发生。如果交易双方经常进行交易,那么,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加,双方就有更多的机会加强了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就能够得到缓解,双方就会逐渐建立一个治理结构保证交易的进行,由此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在重复性交易中,交易成本随交易频率的增加而递减。相反,如果双方的交易是很少发生的,那么,就很难建立这样的治理结构,其交易的成本就要高得多。
从交易发生的频率来看,农业价值链融资将资金需求者与资金提供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价值链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在资金需求者与资金供给者之间形成了一种长期的、重复的、稳定的交易关系。这种交易必然会促使交易双方加强沟通、交流,进而增加信任,逐渐建立起降低交易成本的良好运行机制。事实上,一旦小微农业企业与资金提供者建立起最初的信贷交易关系之后,他们之间的信贷交易将会持续进行,重复的交易将会不断发生。一般来说,交易频率越高,总交易成本越高。就单笔信贷的交易成本而言,农业价值链融资下单笔信贷的交易成本远远低于传统信贷下单笔信贷的交易成本。总之,在农业价值链融资中,交易发生的频率越高,小微农业企业在信贷交易中面临的总交易成本也越高,但是小微农业企业每笔信贷交易的交易成本则大大降低。
2.交易的不确定性如何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的不确定性是指交易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发生机率。人类没有先知先觉的本能,其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这主要是由人类的有限理性的限制所导致的。面对未来的、潜在的交易,交易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明显,人们无法完全事先预测到交易发生后的未来结果。交易的双方都要尽可能在交易发生之前、之后搜集更多信息,以便把信息不对称减少到一定程度;或是通过契约来保障自身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但是,这些活动必然伴随着信息成本、监督成本等的提升,最终导致交易成本增加。
从交易的不确定性来看,农业价值链融资可以大大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处在农业价值链上的小微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被纳入到价值链体系中,与其他主体之间形成了相互协作的“共生”机制,为了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农业价值链的所有参与者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市场竞争,并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这大大降低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及交易成本。同时,由于小微农业企业与资金提供者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很容易更多地掌握对方的详细信息及交易情况,由此降低了信息搜集成本。另外,在价值链融资中,资金提供者在提供信贷支持后可以方便地监控资金的流向,保证了借贷资金能够及时偿还,这大大降低了事后监督成本,有助于防范交易中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
3.资产专用性如何降低交易成本
资产专用性是指某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专门用途的资产,就难以改变为其他用途,或者即使必须转作他用,投入到资产上的成本将难以回收,必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一般认为,当一项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专用性很强,转作他用的损失很大时,就形成了专用性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契约的一方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提早终止契约,所投入的资产将难以被转作他用,由此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形成沉没成本。因此,对于资产专用性强的投资而言,契约关系的连续性尤为重要。
从资产专用性来看,小微农业企业作为农业价值链上的参与者愿意主动进行某些专用性资产的投资,以期望能够加入农业价值链,并与价值链上其他参与者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投资一旦形成专用性资产,就会进一步密切小微农业企业与价值链其他参与者的关系,这将有助于克服因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产生的不良后果,减少交易不确定性所可能引发的风险成本。一旦投入变成专用性资产,小微农业企业脱离农业价值链就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这些资产的专用性越高,小微农业企业脱离价值链的成本越高,因此,双方会加强合作与依赖关系。同时,资金提供者为小微农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也需要对农业价值链、小微农业企业、市场需求、贷款使用与回收等进行研究,投入一定的专用性资产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专用性资产将有助于加强资金提供者与小微农业企业的关系,强化业务上的紧密联系,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这将降低资金提供者的资产专用性风险。
总之,农业价值链融资在解决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主要优势是,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弥补抵押品缺失,提高盈利能力。而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合适的抵押品缺失、农业生产经营微利等恰恰是制约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难的几大难题。事实上,农业价值链融资在解决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难方面实现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结合、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的结合、外源融资与内源融资的结合、现金交易与信用交易的结合,拓展了农业融资的思路和做法。可见,农业价值链融资可以成为解决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