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状况发展态势及改进策略
——基于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八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分析
2014-03-11谢俊吴东华
谢俊,吴东华
(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当前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状况发展态势及改进策略
——基于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八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分析
谢俊,吴东华
(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思想决定行为、心态决定状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这不仅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而且,也给国有企业职工来全新的担心与恐慌。深入全面了解当前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需要摸清国有企业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服务保证作用。
国企职工;国有经济;思想状况;难点问题;对策建议
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组成《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状况调查》课题调研组。本次研究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八家国有企业(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光谷广场建设发展公司、武汉高科表面处理工业园有限公司、武汉光谷进出口有限公司、武汉左岭新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武汉光谷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3303厂)职工思想状况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2份,有效问卷369份,有效率为92%。探求国有企业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与理解,同时对国有企业职工的所思所想及对党和政府政策的关心与要求等多方面的调查,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状况的各种变化,进而了解其思想状况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劣势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当前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状况发展态势
从调查总体上看,国有企业职工积极参与、实事求是反映自己的想法,从座谈和问卷的内容上看,国企职工思想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职工的思想是积极、向上、健康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比较全面的,对党和政府充分信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知识方面
第一、绝大多数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基本了解。当问到“您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可多选)时,70%以上国企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比较了解,就其具体内容了解得不够深入全面。
第二、绝大多数职工理解不全,缺乏系统学习。当问到“您认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86.0%的职工选择非常必要,2.0%选择没有必要,14.0%选择无所谓。这说明绝大多数职工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表示赞成,极少数职工对其教育无所谓,这说明国企职工在当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教育,久而久之,在工作中可能会失去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难以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难以分辨是非,最终会迷失方向。
(二)观点看法方面
第一、绝大多数职工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当问到“您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时,78.0%职工选择应该,2.0%选择不应该,20.0%选择说不清。这说明绝大多数职工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表示认同。当问到“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时,83.0%职工表示赞成,4.0%职工表示不赞成,13.0%职工表示说不清,可见,大多数职工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第二、绝大多数职工爱国主义浓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当涉及“您对我国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58.0%职工充满信心,32.5%职工选择较有信心,2.7%职工选择没有信心,6.8%职工选择说不清。可见,许多职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当谈及“您认为爱国主义体现在(可多选)”时,87.8%职工选择热爱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文明,70.7%职工选择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53.4%职工选择拥护社会主义制度;76.4%职工选择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3.5%职工选择其他。试比较,排在前三位是,第一位是职工选择热爱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文明,第二位是职工选择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第三位是职工选择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这说明,绝大多数职工都能对热爱祖国有深刻的理性认识。
第三、绝大多数职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强烈的责任感。当问到“您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时,20.6%职工选择很了解,62.1%职工选择基本了解,15.9%职工选择仅听说过,2.9%职工选择不清楚。总的来看,在企业中,当代精神风貌的主流是好的,但受到西方一些腐朽文化影响,极少数职工确实存在着不知荣辱、不分美丑、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与文明社会风尚极不协调。当回答“您认为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时,73.7%职工选择党员干部以身作则,61.5%职工选择政府和媒体坚持和弘扬社会正气,36.6%职工选择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74.5%职工选择解决分配不公和官员腐败问题,0.005%职工担心选择其他。试比较,排在前三位是,第一位是解决分配不公和官员腐败问题,第二位是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第三位是政府和媒体坚持和弘扬社会正气。
(三)制度理解与评价方面
第一、绝大多职工认同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当问到“您对参加政治活动(如选举人大大代表等)”时,36.0%职工选择非常愿意,27.0%职工选择比较愿意,25.0%职工选择愿意,12.0%职工选择没兴趣。可见,绝大多数职工选择愿意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回答“您认为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可多选)”时,73.7%职工认为人民民主专政,说明大多数职工对我国政治制度比较了解,了解最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但就其具体内容了解还是不够全面,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了解不多,作为国有企业职工更多去了解国家政治制度,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大事是必需的,理解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当问到“您认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记得是这样)”时,38.0%职工选择能反应和解决问题,49.0%职工选择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10.0%职工选择只是走个形式,3.0%职工选择不清楚。说明大多数职工肯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就其制度本身到底有那些功能和作用,大多职工普遍说不清楚。
第二、大多数职工对工人阶级是国家领导阶级认识有偏差。当涉及“您认为工农群众的社会地位是”时,30.0%职工认为工农群众是国家主人,36.0%职工认为工农群众是社会最底层,28.0%职工认为工农群众是普通人,6.0%职工认为不清楚。说明绝大多数职工对工人阶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本力量和主体地位认识模糊。
第三、绝大多数职工对我国现行法治法制建设取得成就表示赞同。当问到“您认为我国现行的法治建设”时,19.0%职工选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68.0%职工选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8.0%职工选择基本停滞不前,5.0%职工选择发生了倒退。不难发现,大多数职工都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职工的维权意识在逐步上升,关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制度建设与完善,对党和政府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第四、绝大多数职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形象。当问起“您对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话题时,25.5%职工认为非常满意,27.1%职工认为满意,21.7%职工认为比较满意,5.7%职工认为不满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职工对共产党执政能力表示认可,普遍认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全局。同时,要求中国共产党要更加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需要。
第五、绝大多数职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当问到“您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评价”时,24.7%职工认为很成功,56.4%职工认为比较成功,18.2%职工认为一般,0.005%职工认为不成功,0.003%职工认为很失败。可见,大多数职工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表示高度赞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表示肯定。
(四)综合比较方面
第一、比较中发现:绝大多数职工认为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当问到“您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发展之间”时,62.0%职工选择关系密切,28.0%职工选择关系不大,1.0%职工选择毫无关系,9.0%职工选择说不清。这说明职工认识到,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是引领各方面创新的源泉。大都体会到,之所以当今的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相结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最高价值追求的结果。
第二、比较中看出:大多数职工对国家制度的优越性认识不全面。当提起“您认为以下哪些国家在制度上具有优越性(可多选)”时,62.3%职工选择美国,30.9%职工选择英国,30.6%职工选择法国,40.1%职工选择德国,12.7%职工选择日本,55.0%职工选择新加坡,35.8%职工选择中国,2.1%职工选择古巴,1.6%职工选择越南,0.005%选择朝鲜,选择其他没有职工选择。试比较,选择排在前三位国家是,第一位是美国,第二位是新加坡,第三位是德国,其次是中国和英国。说明大多数职工认为,这些国家生活水平较高的缘故,对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具有的优越性缺乏真正了解。
第三、比较中认识:绝大多数职工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当问到“您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可多选)”时,56.9%职工认为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要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制度创新,70.2%职工认为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制度创新,12.7%职工认为以瑞典为样板的社会民主制度,11.7%职工认为以美国为样板的自由民主制度,4.9%职工认为借鉴和完善“文革”式的大民主制度。试比较,排在前三位的是,第一位有7成以上职工要求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要在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制度创新,第二位有5成以上职工要求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要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制度创新,第三位是极少数职工要求以瑞典为样板的社会民主制度。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广大职工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充满自信。
(五)愿望要求方面
当问到“您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条件是(可多选)”问题时,64.2%职工认为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47.4%职工认为公有制控制、影响、把握社会经济发展方向,65.9%职工认为党风建设,73.7%职工认为要增进劳动群众的相对利益,0.003%职工认为其他办法。调查发现,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重要条件是,一是要增进劳动群众的相对利益,二是要使党风建设行于实践,三是要市场经济要为社会主义服务,四是要公有制控制、影响、把握社会经济发展方向。这说明广大职工普遍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次,要求党和政府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也同样如此。
二、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状况发生变化的缘由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国企职工关注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企职工思想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1.系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不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1]笔者认为,广大职工只有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深刻体会其内涵,科学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企业要想职工共同努力,创造更加辉煌业绩,必须加强对全体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树立共同理想,大力倡导企业的一切发展是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有企业健康稳定与跨越式发展。
2.爱国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淡漠。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职工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事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真挚情感。有极少数职工在思想上还存在一些与爱国热情相脱节的反差现象,不愿承担公民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2]尤其,在当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快节奏的生活,既给每一个家庭社会带来新变化,同时又给每一个家庭社会带来许多新的压力,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景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国企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3.经济意识增强,政治意识淡化。在调查中发现,当提起你认为哪些国家在制度上具有优越性的话题时,试比较,选择排在前三位国家是,第一位是美国,第二位是新加坡,第三位是德国,其次是中国和英国。不同国家有不同制度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职工之所以做出不同选择,大都认为这些国家是生活水平较高一定带来制度好,对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缺乏真正了解。透过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即便能在这些首选中国家生活,现实生活未必比想象要好,或许生活更糟糕,单从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来说,在本质上社会主义就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充分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4.企业文化建设弱化。在问卷调查中,问到“您一般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社会信息”时,94%以上的职工选择网络、电视等媒体等大众传媒,其次,报刊书籍和单位或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是信息获取的次要渠道。可见,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是国企职工获取信息的主渠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党和政府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建立更好公共文化体系,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企业更应如此。笔者认为,为了让职工更加方便快捷了解最新信息与消息,应在企业内部多办宣传栏,通过企业广播、剪报等多种形式向广大职工报道,不断满足职工最基本的文化需要,真正体现企业公益文化事业是贴近职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
5.企业关注职工利益不够。在调查中提起,您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条件是(可多选)”时,排在第一位是要求增进劳动群众的相对利益,其次是要使党风建设行于实践,第三是要市场经济要为社会主义服务,第四是要公有制控制、影响、把握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从调查结果看出,国有企业在切身关注职工利益方面做得不够。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多关注职工的切身利益。
三、改进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职工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也是每位国企职工健康成长、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国企职工在思想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影响自身的成长进步,而且影响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应结合本企业职工的身心特点,加强对职工理想信念教育,是巩固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塑造功能,把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统一到“现代国营,百年国营”的企业愿景上,统一到“企业做强,职工富裕”的企业目标上,引导职工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国内外同行业一流企业贡献力量。与此同时,企业要关心职工多种需求,搭建职工进步的阶梯,逐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实行民主管理,提高职工主体意识
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工人为本,民主为径,要依靠职工办好企业,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管理机制。一个企业要想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相信职工,依靠职工,使工人们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在责、权、利三方面都得到体现,保证他们得主人利,有主人权,负主人责,只有使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切实保障,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
3.建立合理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更加合理的国企职工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的政策,是企业的责任。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让国企职工享有更多的民心政策,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关心国企职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红利。完善国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更加合理的医疗服务制度。实现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这样更加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健康与发展。
4.构建职工成长成才规划,缓解职工思想压力
职工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国企职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动机,希望在本专业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创新。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第一、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为职工创造能力提高的平台。第二、建立具有专业特色且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库。企业要求职工定期培训,大胆提拔,严格管理,引导他们积极作为。第三、完善各种激励和表彰机制。企业领导要注重建设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使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职工,特别是优秀青年职工能够及时脱颖而出,不断增强职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第四、要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各种矛盾。当矛盾一旦发生,领导者要善于主动去协调、沟通和解决。同时,领导者不能偏袒一方,而要一视同仁,努力避免个人偏好影响到工作中来,否则工作难以开展。
5.组织职工有形活动,提高职工技能水平
工人阶级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职工技能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在国有企业中,组织职工有形活动,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围绕提高职工素质,全面开展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活动。企业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和比武活动,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树立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良好形象。二是围绕提高质量,认真开展岗位创优活动。广泛开展以提高工作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达标评优活动,强化职工质量意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三是围绕“危、难、险、重”任务,积极开展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突击队活动,急生产所急,想生产所想,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四是围绕企业管理,深入开展献言献策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开展以完善企业管理,促进技术创新为主要目的“创新创效”活动,增强广大职工的参与意识。
6.发挥党员团员的模范作用,巩固企业职工工作基础
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国有企业中党员干部只有把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尊重职工的意愿,倾听职工的呼声,反映职工的需求,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制定好有利于国有企业长远发展的政策,把它落实到企业的实处,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共青团组织也是国有企业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巩固青年工作基础,鼓励青年职工围绕企业经营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凝聚工程”等,引导青年为企业改革发展汇聚力量、献计献策,共建企业美好未来。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2012.10.8.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修订版)[J].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C].高等教材出版社,2013,(11):16.
[3]赵景芳.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现代径济信息,2012,(9).
[4]张军.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企业文化,2013,(10).
(责任编辑 高云)
D663.1
A
1671-0681(2014)01-0113-04
谢俊(1974-),男,湖北黄冈蕲春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吴东华(1955-),女,山东郓城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