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教育与隐性问题的博弈
——论高校贫困生管理的弊端及解决方案

2014-03-11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助学金贫困生家庭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1 我国现阶段高校贫困生现状

1.1 高校贫困生人数日益增加

教育部曾发布的一项重要通知,实施贫困生招生专项计划,增加各大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使得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基本都能上重点高校。本年度贫困地区的学生有机会上重点高校的百分比将比去年增加10%左右。

今年各大高校专项计划的招生规模由2013年的3万名增至5万名,最大程度上鼓励了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学习优秀学生积极主动报考各大高校。

《北京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显示,北京大学将进一步提高户籍为农村的考生入选比例。清华大学与6所知名高校一起实施了面向全国所有户籍为农村户口的贫困学生的自主选拔“新百年自强计划”。华南理工大学的“筑梦计划”针对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各项对高校贫困生有利的政策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因此使得各大高校的贫困生的数目越来越多。据2013年数据统计,高校中贫困生人数高达596万人,约占全部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24.06%;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人数约为170.1万人,占全部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8.27%。

1.2 高校贫困生现状

高校贫困生指的是高等本专科学校中家庭贫困,没有能力自主交付学费,生活没有基本的保障,日常平均生活费尚达不到学校要求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农村户籍的学生。造成这些学生家庭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家里主要靠农田维持生计,经济收入本来就比较少,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就更是雪上加霜;

(2)有许多西部边远地区或者山地区域的家庭不能够充分理解和实行国家要求的计划生育政策,很多人家里都有四五个兄弟姐妹,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贫困情况更加严重;

(3)有些家庭突然产生变故,导致家里缺少主要劳动力,失去经济来源。

总的来说,全国高校所有学生中贫困生所占的比例很大,而且近些年的数目和比例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1980年前后,贫困生的比例还只有大约5%;1995年前后,本专科大学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已经达到15%以上,到2005年已达到了350多万。据最近统计表示,高校的贫困生的比例已经达到31%,特别贫困的大学生的比例为14%。目前,贫困生的数目仍呈现出急剧增多的趋势。

高校的贫困生现在成为了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高校中做好各项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的评选和发放以及对于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引导工作,是学校老师、辅导员和班干部在学生工作方面面临的重要任务。

2 目前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五大问题

2.1 思想问题

大多数的贫困生思想积极向上,有顽强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仰,在困难面前不畏艰辛,绝大部分的高校贫困生能用端正的心态来看待自己暂时贫困的现状,能够没有怨怼,吃苦耐劳。

前段时间,杭州一女大学生为了一条围巾,残忍地杀害了宿舍里其他五名女生,并将其肢解,而造成这一惨案的直接原因,竟然是舍友们买了围巾向其炫耀。这一时的冲动,毁了六个孩子的前程,也撕裂了六个原本幸福的家庭。

因此,作为学生工作者应该认识到,部分贫困学生可能存在进取心不强,存在自卑心理甚至甘于堕落等思想问题。

2.2 心理问题

与同龄人相比,贫困生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面对来自家庭、经济、环境等负担,甚至是一些突发的家庭变故,贫困生就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抑郁心理、挫折心理等心理上的问题。有些个别的贫困生由于个人的种种原因,把自己独自隔离起来,不愿意和周围的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这些学生把自己长期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敢向周围人介绍与展示自己。久而久之,甚至会导致心灵畸形发展。

贫困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压力,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周围同学和老师及时的引导和交流,就很容易影响他们的自身发展。这样的人走上社会以后,如果要面对独立一人经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很容易会爆发出种种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发现他们心理上的问题和精神上的压力,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

2.3 学习问题

贫困生明白读书不仅仅是在大学中获得知识的途径,同时也是今后能够走出目前贫困状态的唯一手段。因此,他们学习非常刻苦,上进心很强,学习目的明确,通常都能取得奖学金,并且能通过其他的兼职来减轻家庭负担。同时,更容易产生因学习压力较大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心理,贫困生们把提高学习成绩,努力获得各种荣誉,在各方面完善自己作为日后能够顺利就业的前提条件,从而改变家庭和自己的现状。这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更多一般学生所不能理解的压力。

有些贫困生为了获得奖学金而拼命学习,与此同时,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也做很多兼职,这种做法使他们处于紧张、急躁的状态。也有部分贫困生成绩较差,固执地认为只要是贫困就一定不能仅仅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自己贫困的现状,最后导致放弃学业,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2.4 生活问题

为了能够使贫困生们都能够顺顺利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的补助政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能够申请到助学金。有人曾指出:如果说高考是进入大学校门不可回避的门槛,那么对于那些贫困家庭而言,大学学费则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隐性门槛。

因为家庭经济情况不乐观,绝大部分贫困生都生活俭朴,当然也有少数贫困生有很强的攀比心理,经不住物质诱惑,最终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

2010年曾有三名大学生在歌舞厅由于与他们产生口角,便残忍地杀害了另外两名学生,事后调查,有两名学生家庭贫苦,一名学生父母离异,他们都把自己封闭在小团体中,互相影响,最终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2.5 交际问题

当代大学生中经常会出现的“潮流”给贫困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校园中明显存在的贫富差距给贫困生们带来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有些贫困生没有自信去另外寻找人际交往的空间,久而久之,便不再乐于与他人交往;如果因为“寒酸”的形象而受到别人异样的目光,就可能会使他们产生敌对的态度。

3 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方法

3.1 落实经济帮扶

国家对于贫困生的资助政策主要有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种种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经济负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到教育机会。

助学金在为贫困学生上学提供基本经济保障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其一,使贫困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对于某些家境很是贫困但是又不求上进的学生,助学金反而助长了他们的虚荣心。在我们周围就有很多同学在拿到助学金以后,就开始高消费,请客聚餐等,这让没有获得助学金的同学感到失望和难过。

其二,降低了学生的诚信度。目前,贫困生认定的依据主要就是生源地开具的贫困证明以及学生提交的在家庭情况调查表中对自己家庭经济情况的描述,但是也有学生通过开具假证明的方法获得助学金。而且,刚入学时大一新生能够主动申请的学生并不是很多,但是大二以后得知了只有贫困生才有资格得到助学金或者某些助学金后,就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争取贫困认定,这就反映出一部分学生并不是真正需要助学金,助学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诚信度。

其三,感恩意识的缺失。有些人贫困获得资助时毫不感激,而未获得助学金的贫困生则认为自己应该获得助学金。

其四,破坏了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得到助学金的学生人数毕竟是有限的,难免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争取助学金而与同学反目。可见,国家助学金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破坏学生的友谊,影响师生感情,成为破坏学校稳定与和谐的导火线。

因此,对于学校各项助学金的发放,有以下建议:

(1)将助学金的一部分用来建立创业基金,从而能够激励贫困生们积极进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贫困的现状。

(2)如果申请到助学金的贫困生有高消费、不及格等问题出现时必须要退还一部分已经获得的助学金甚至于在校期间不允许再次申请助学金。

3.2 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教育

第一,在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各大高校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嫌贫爱富等问题,有一部分贫困生不能够正确认识到造成自身贫困的原因以及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战胜贫困,产生了自卑或者偏激的心理。因此对于贫困生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关心注视其心理状况,通过单独谈话或者侧面了解情况,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加强贫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宣传身边优秀的典型,逐步培养他们正确的观念,使他们健康成长。

第二,积极发挥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合力,促进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贫困生的帮助和关心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建立学校—辅导员—学生干部三位一体的网络,使贫困生在学校里能时刻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怀。

当前我国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高校要建设和谐校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如何促进贫困大学生群体与学校、社会的融合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在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困难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通过扶助一个贫困生,往往能带动一个贫困家庭、家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是较大的。

第三,加强诚实守信教育。“90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曾一度成为媒体评论的对象,我们要认识到深入开展大学生诚信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主题团日,以及观看教育片、组织专题讲座等活动,使贫困生树立牢固的诚信意识,养成坚定的诚信品格。

第四,加强职业生涯教育。贫困生很容易受到来自择业、就业的压力,当今社会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为了保证就业,在大学期间会通过考四六级、计算机培训、考研等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这些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金钱基础上。目前,就业市场上存在很多暗箱操作,都使贫困大学生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在网上有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某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惜逼自己的父母去借高利贷,用来给自己的工作铺路。

进行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他们在正确认识自我的情况下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在遇到就业的挫折时不气馁、不灰心,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平和的心理、健康的择业观从容走进社会。

3.3 发挥学校资助中心作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文件精神,专门成立学生资助中心,本着一切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构建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和成才扶助的平台,力争做到经济上资助到位、生活上关心到位、思想上引导到位、精神上鼓舞到位、心理上抚慰到位,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采取更为科学、务实、贴心的方法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提高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资助中心主要负责在校生的奖学金助学金审核、勤工助学的审批与工资发放、学生贷款代偿等。每年九月份的贫困生认定,十月份的奖助学金审核,都要涉及高达220多万元。国家对于在西北边远地区工作的大学生,有学费代偿和贷款代偿等政策,这些政策也使贫困的大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为国家的西部石油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生资助中心负责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资助中心的作用,加强对贫困生的管理和引导,完善贫困生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的贫困生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为学校勤工助学岗位人员的选拔、贫困生的各项评奖评优、助学金的发放等提供方便。

贫困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入研究高校贫困生心理,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对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和高校刻不容缓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张晓琴,陈松.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2]石云霞等.关注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0).

[3]常炜.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中国教育报,2005(3).

[4]杨晓帆,杨敏.高校贫困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3).

猜你喜欢

助学金贫困生家庭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