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谈声乐基础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2014-03-11李得茂甘肃陇东学院音乐学院745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0期
关键词:唱法美声唱法音色

李得茂 (甘肃陇东学院音乐学院 745000)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究竟应怎样科学地指导学生练好声和唱好歌,培养其基本的歌唱方法,以提高其声乐素养和演唱水平,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声乐初学者的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科学的态度和哲学的头脑,才能使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近几年来,本人教学实践进行了各种唱法的尝试与探索,感触良多,现就声乐基础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靠后”

由于人们生活的地域位置各不相同,文化氛围、语言习惯及发声方式也不一样,许多地方的人在讲话时只有口腔共鸣,有的甚至连口腔共鸣都很少,就连在一个方圆几十公里的小县城内,发声方式也有不同之处。普通话的普及不等于唱歌方法的统一。初学声乐的人往往都是按自己多年讲话的发声方式习惯来唱歌的。声乐教材中的发声练习,就是用来训练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的。

学生在开始接触发声练习时,教师—般都要强调将发声位置靠后一点,以求得口咽腔等其他腔体的共鸣,与讲话时的发声方式区别开来,以免出现“白声”。记得笔者在刚开始接受正规的声乐训练时,老师也是要求将发声位置靠后,但这种“靠后”是针对没有共鸣效果的过分“靠前”而言的,如果老师一味强求靠后,又不告诉学生“后”到何位置,音色是怎么样的,学生就会很容易误入歧途。声乐学习和器乐学习是不一样的,器乐的技巧表现形式,不管是吹、拉、弹,是外在的,显而易见的,而声乐学习只能靠内在的“意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教师对于声音位置的“靠后”和“靠前”必须有一个辩证的认知,要采用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白,什么样位置的声音是最理想的,什么样位置的声音是错误的。

第一,声音位置过分靠后,沉闷、发暗的音色会使学生误认为这就是美声唱法的特殊效果,从而误解了美声唱法的概念。殊不知美声唱法的发声位置虽有靠后的要求,但主要是注重共鸣体发声,讲究声音的洪亮、光彩、力度。有一些学生在刚开始学声乐时就不断地模仿了靠后的声音模式,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积重难返,声音始终卡在喉咙里出不来。在外行听来,还认这种音色有美声的味道,因此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其发声方式的训练上做了很大的调整,将过分靠后的位置再靠前一点,声音再亮一点。经过几个月的找感觉训练,学生的音色有了较大的变化,声音不仅纯正了,而且有了穿透力。当再演唱歌曲时,声音有了质的飞跃。

第二,发声位置过分靠后,造成声带受挤压而紧张,高音不容易上去。唱高音,发声位置靠前;唱中低音,位置稍靠后。第三,发声位置老靠后,不仅声音卡在喉咙出不来,共鸣少,音量小,而且对咽喉、声带造成损伤,容易引起上呼吸道充血,并患上炎症。声乐初学者的年龄一般都是十六七岁、十八九岁的女生和男生,刚渡过了变声期,声带仍然很嫩,若不让他们注意嗓音卫生,发声方法不当,时间久了会造成声音嘶哑,声带闭合不全,就等于葬送了唱歌的前程。

二、关于“靠前”

前面我们谈了发声位置靠后带来了许多问题,那么是否让学生练唱时只要将声音的位置一律靠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呢?这就要因人而定了。对于那些习惯一张嘴便是“白嗓子”的学生,练声时仍然要将发声位置靠后,只要声音不卡在喉咙里,直到有共鸣的感觉为止;而对那些发声的位置本来就靠后且有些共鸣效果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做到靠后能唱,靠前也能唱,但这个靠前依然要与讲话时不带共鸣的“白声”区别。那么怎样引起学生掌握好这个适中位置的分寸呢?这就得靠教师示范,向学生展示“错误的白声”“靠前的音色”“靠后的音色”“过分靠后的音色”这四种发声位置的音色,然后让学生去反复模仿体会,直到位置找准为止。这就要求声乐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声音观念,而且要有超常的审美能力。当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以上四种不同的发声方法带来不同的四种音色的时候,学生的正确的声音观念也就形成了,同时也有了初步的审美能力。正确的声音观念和审美能力,是在对不同的声音位置和不同的音色效果的对比中产生的,“靠前”的观念导致的声音效果和“靠后”的观念导致的声音效果,也要通过对比才能辨别。所以,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一味地“靠后”是不对的,但一味地“靠前”也是不对,当“靠后”和“靠前”处于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时,才会产生最理想的声音效果。

总之,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先要开发后口腔部分,也就是咽腔、软腭、悬雍垂部分,这个“靠后“的腔体必须首先建立起来,这是为了扩大发声空间,就象音箱一样,不管是高音喇叭、中音喇叭还是低音喇叭,必须要有一个箱体,人体发声的箱体主要在后口腔,所以,“靠后”是基础,“靠前”是目,“靠后”是为了更好地“靠前”。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当学生经过了一两年的声乐学习,懂得了呼吸,明确了发声方法,理解了共鸣,知道了吐字咬字,基本走上了正轨以后,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多开“小灶”,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以发展她们的个性,让她们体现不同的风格,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子。由于每个人的发声器官构造各不相同,歌唱状态也不尽相同,音色也不同。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应采用一种方式和感觉,去生搬硬套所有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练唱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要根据学生本人的嗓音条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如有的学生气息运用不好,就用长期以来前辈们总结出来的气息口诀,一次次地练习。有的学生吐字咬字有毛病,就从咬字正音抓起,并以著名歌唱家的演唱为例,分析其吐字咬字的技巧;有的学生音域较窄,高音区即使用假声也上不去,这就不要强求于她了,有女高音就有女中音、女低音。

因材施教首先要考虑“先天”的因素。有的学生的嗓音先天就洪亮圆润,有的学生的嗓音先天就嘶哑暗淡,有的学生先天就音域广,有的学生先天就音域窄。所以,不同条件的学生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形。那些身体过分瘦弱,平时讲话音量就小、胸腔及肺扩量小、走路稍快便气喘吁吁、横隔膜缺乏弹性的学生,是很难唱好歌的。她们只能借助话筒轻声哼唱。对这样的学生,除鼓励她们多参加体育锻炼外,还要训练她们的深呼吸、长憋气,以训练横膈膜的控制能力,并促使气息向腰腹部扩展,去寻求歌唱的“支点”。因材施教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头形、口腔的大小、声带的长短宽窄,因为这些学生的发声位置及音色有直接的关系。掌握了这些情况,指导时才能做到量体裁,衣扬长避短。如有的学生习惯用靠前的音色,本来唱得较好,教师却偏要她唱出靠后的音色就不实际了;有的学生嗓子较“嫩”,发出的音似童声。对于那些乐感强、基础好、音色纯、基本上掌握了一两种不同发声方法的优秀学生,要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更好地挖掘她们的潜力。如选择著名词曲作家的新作品或由著名歌唱家、歌星演唱的有一定影响的具有独特的演唱风格的录像片,让学生多方位地欣赏,学习模仿各种演唱方法与技巧,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四、新的唱法要学习

中国唱法是一种新的边缘唱法。它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而形成,遵循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原则,以传统的民族唱法为基础,借鉴、吸收了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及戏曲唱法的成分,以美声的功底、民族的风格、通俗的感觉组成了中国唱法的基本框架,创造了独特的演唱技巧,是一种似民美、美民、民通、美通的唱法,是一种比其他任何一种唱法更优越更科学的演唱方法。

声乐初学者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他们乐于接受新东西,愿意涉猎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都是“90后”,“90后”的学生是有特点的,由于当下时代处于一个转型的模糊时期,他们对音乐方面是个盲区,没有明显的趋向性,不像“70后”和“80后”,由于受到的改革开放之初的文化冲击很大,他们大多喜欢通俗歌曲,对交响乐音乐、民族美声唱法、民歌、戏曲唱法都持排斥态度;而“90后”对于通俗歌曲,对交响乐音乐、民族美声唱法、民歌、戏曲唱法,无所谓喜欢,也无所谓不喜欢。这样正好可以正确地引导他们逐渐接触通俗歌曲、交响乐音乐、民族美声唱法、民歌、戏曲唱法、歌剧唱法,既培养他们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又培养他们对现代音乐的兴趣。同时融合各种优秀的有用的唱法,来奠定他们的唱法基础,走上一个正规的声乐道路,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从而为中国的民族声乐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声乐人才。

猜你喜欢

唱法美声唱法音色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放谈通俗唱法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