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物理课堂积累和创造活力
2014-03-11林永龙
林永龙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氛围,不仅是课改关注的热点,也是每个物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物理课堂上要想使学生能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就必须让课堂有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创设充满快乐的学习氛围。让课堂焕发青春的气息,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那么如何才能使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我认为关键是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要创设适合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境
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定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活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起,来共同驾驭课堂。课堂上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一旦学生的思维启动,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悬疑,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研究的问题上来,教师要相信学生是有能力设计、探究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把大量的课堂活动直接给予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度和活动机会,让学生自己积极地参与课堂,从而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有效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较大的创造空间,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促进课堂活跃,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如最近发生的一些事,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事、电视或报纸上报道的,以及网络上所传的一些新鲜、稀奇的事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对他们进行探究,并把他们探究的过程和成果,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保存和积累起来,以后可以给下届的学生进行展示,这样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这些事就发生在他们的身边,身边的人也在做这些事,使他们有争强好胜的斗志去做好这些探究实验,而且他们从中得到的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也能使学生学得好、记得牢,而使课堂更加的生活化、社会化。这样的课堂也就更加的有活力。
二、充分利用实验活跃课堂,让学生从多方面获得知识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自然规律都由实验归纳得出,中学生对实验特别充满兴趣。因此,做好物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否定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并活跃课堂气氛。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如在教学“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教师提出课题,让大家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生都积极思考,提出了这样一些猜想:与压力有关;与接触面光滑与否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等等。然后让大家针对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作好观察,记录好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而且实验让部分学生用传统的实验和部分学生用传感器进行探究实验来分别测量,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来进行分析实验过程,比较两个实验的优劣。这样不仅使物理课堂充满活力,而且使学生轻松之中更加容易记好这个实验的操作,以及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从中他们学得更多的知识和实验方法。
同时教学中也要留有部分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和敢做的良好习惯。课堂中适当提出开放式的问题,例如:我在“反冲运动”一节教学时,要求学生课后制作游戏小玩具——“小火箭”:同桌两人一组。同学甲将一根火柴(火柴梗削细)和一根大针紧贴,用包香烟的铝箔将它们紧紧包裹,再将有火柴头的一端的铝箔弯折过来密封捻紧,把针拔出,就成了一个小火箭。把曲别针掰成45度角,做成支架,放上小火箭,点燃火柴,对准铝箔筒包有火柴头的部位加热,火箭飞出。同学乙在铝箔中包两根头对头放置的火柴,两端都不封闭,放在架上,从中部加热,仅见气体从两头喷出,火箭仍留在架上。通过制作游戏小玩具并进行游戏尝试,学生开始自发地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探究,最终很好地认识了反冲现象,并巩固了动量守恒的知识,也使课堂气氛活跃了不少。
三、课堂教学题材、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现阶段的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有想象力,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就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例:在讲解“力的分解”中,由于这节课比较抽象,课堂上的气氛比较沉闷,所以我在讲到轻支架下挂物体的重力分解时,设计了一个互拉小游戏:同桌两个人一组,同学甲一手叉腰,同学乙竖直下拉甲的肘部。然后交换。游戏中被拉者仔细体会下拉力对手臂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通过做小游戏,学生得出竖直向下的拉力对两杆件产生了沿杆方向的两个作用效果,使上杆受拉,下杆受压,从而正确而又迅速地画出了力的分解图。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真实的感觉力的分解。而对于一些更加抽象的无法用实验展示或实验展示不清楚的,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展示一般常规实验无法看清的物理过程,如宏观或微观现象的空间放大、暂态过程的时间延缓,以虚拟的仿真实验来展示或演绎理想化的物理过程,把静态变为动态,把抽象的变为具体,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在习题课中,有的老师感觉这部分的内容最枯燥,就练和讲,课堂中缺少活力,其实在习题课中也可通过适当时候的活动开展,让同学们对物理这门课加深了认识,他们懂得了物理习题课不是简单的分式加数字的演算,而是围绕题目给定的条件了解具体事物和其变化规律。自编习题,如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然后请一位同学来当“交警”解这道题。这样就活多了,另外在一些难题上,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用诱导的方法,把不熟悉的知识或较难的问题引退到学生熟悉的地步,在暴露中发现问题,用老问题来引出新问题,有时还要故意制造“上当”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三进山城”的过程中活跃起来,教师再稍加点拔,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结合物理教育的特点,把生活和物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气。在快乐和好奇中不知不觉地学好物理知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和探讨中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活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