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014-03-10刘丹
刘丹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是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导向。在财务管理实务中,财务管理总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要实现的根本目的。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总目标,是实现财务管理目的的前提。该文拟就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科学设置问题作一探讨。
一、关于财务管理总目标的不同观点及评价
有关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有利润最大化、总产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多种观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和每股盈余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表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每股盈余最大化观点实际上是利润最大化观点的一种转化形式,即把利润与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并且只适用于股份制企业。
利润最大化与每股盈余最大化观点尽管有一些优点,但也有兩个缺点:一是没有考虑利润的实现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获取利润所承担的风险,从而会导致企业经营者不顾风险大小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损害企业所有者的根本利益。
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也称股东财富最大化,该观点认为股东创立企业的目的在于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其股权获取现金。企业的价值只有投入市场才能通过价格表现出来。这种观点体现了资金时间价值和考虑了风险因素,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选择。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利润最优大化”目标相比较无疑是有所提升。主要表现在:它不仅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等缺点,而且还充分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资本保值与增值的要求。但也存在着下列缺点: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十分抽象而很难具体确定的目标。从非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才能确定,但又由于这种评估要受到其标准或方法的影响,因而难以确定。再从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虽然可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显示,但由于股票价格的变动不是公司业绩的唯一反映,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因而股票价格的高低实际上不可能反映上市公司价值的大小。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被企业管理当局和财务管理人员理解。
由于上市企业大都相互参股,其目的在于控股或稳定购销关系,或者说,法人股东似乎并不把股价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追求的唯一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直接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是企业所有者所希望实现的利益目标。这可能与其他利益主体所希望的利益目标产生矛盾。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不同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后者只是体现了企业对价值增值的追求,前者则不仅反映了企业对价值增值的追求,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77期2014年第4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还蕴涵了企业对降低财务风险与满足长远发展的要求。因此,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无疑更具全面性与综合性。但也应该看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仅适用于上市公司,而不适用于非上市企业。即便是上市公司,该目标也存在以下缺陷:缺乏可计量性,无法用具体的量化指标加以计量。一是在股票数量既定的情况下,股东财富的多少取决于股票市价的高低,而股票市价除与公司自身的经营、则务状况相关外,还要受到非公司所能控制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既然如此,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就不是公司所能有效控制的,以其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无疑会因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二是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一个能层层分解的目标体系,否则就无法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层面发挥指导、调节、控制作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显然无法做到层层分解。
前述各种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利润最大化目标曾得到广泛运用,但无法满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内容单一的缺陷,却因不具有可控性与可分解性而无法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目前学界认识较为统一的观点。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构建
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应该是企业财务状况目标、企业财务成果目标和企业资本积累目标三者的综合。按照这一总目标的要求,企业既要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又要获取满意的财务成果,还要保持适当的积累水平。
所谓良好的财务状况,是指企业具有合理的资本结构和拥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现金流量,从而能够维系较低的资金成本水平与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所谓满意的财务成果,是指企业获得了较高的资本报酬率。而适当的积累水平,是指企业在正确处理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关系的前提下,使自身保持长期稳健发展的留利水平。
设置企业财务指标的目的,在于考核与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按照企业财务指标所反映内容的不同,可将财务指标分为四类,即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和反映企业保 值增值情况的指标。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对应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目标;企业获利能力指标,对应于企业的财务成果目标;企业保值增值情况指标,对应于企业资本积累的目标。由于营运能力指标是对企业资金周转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的指标,而资金周转的快慢取决于资金占用额和资金周转额的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又会同时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因此,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既对应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目标,又对应于企业的财务成果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具有可控性与可分解性,才能够在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而笔者所架构的财务管理总目标与现行的企业财务指标的一致性,正是前者的可控性与可分解性的具体体现, 或者说,现行的企业财务指标体系不过是对财务管理总目标的进一步分解。既然企业是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值的预设来体现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要求的,那么,财务指标值预设的合理程度,也就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要实现的根本目的,科学地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设置,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企业应从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资本积累三个方面来搭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体系。而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较高的资本报酬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泉,适度的资本积累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只有求得三者的统一与协调,企业才可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条件。
(作者单位:黑龙江恒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