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孤独感形成及教育引导综述

2014-03-10李春杰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自卑社交心理健康

李春杰

孤独感是一种由社会缺陷造成的,令人痛苦的主观情绪体验。目前,在高校中大学生孤独感已经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该文从孤独感的含义进行研究,主要探讨了大学生孤独感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对大学生孤独感进行正确教育引导。

一、孤独感的含义

最初,“孤独”这一术语是来自于医学范畴,主要是用来表示人际交往沟通以及情感表述方面的功能障碍。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也在广泛关注孤独感这一研究领域。与国外的科学研究相比,国内比较晚,心理学家们从各自的理论观点出发,也对孤独的概念作了不同的界定。而孤独感一般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的感受,是在社会关系网络不足时的不快乐体验。朱自贤把孤独感看作是人处在某种陌生、封闭或特殊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不愉快的情感。周宗奎、范翠英研究了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发现焦虑程度是影响其孤独感的重要原因。总之,孤独感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通病。

二、大学生孤独感形成的原因

缺乏社会技巧导致人际关系十分紧张。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期都只顾学习,而学校和家长最看重的也只是学习成绩,这样就忽视了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往往会暴露出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人交往,有一部分大学生连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都不具备。大学与中学时期不同,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必须独立。因此,对于依赖性较强的学生来说,一旦遇到人际交往上的挫折就会因没有倾诉对象而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由此就会产生孤独感。

自尊心太重、自卑感太强。在大学生心理变化发展过程中,自尊与自卑是相伴而行的。一方面,他们对自己有较高的肯定,容易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希望能超越别人,使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另一方面,受到自身的能力及社会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他们往往觉得现实不尽如人意,受到挫折后便失去自信心,害怕会失败。因寻求安全感的心理最终造成了对社会活动的退缩,陷入到自卑中。由此便知,自尊和自卑实质上就是两个极端,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对各种环境没有真正适应:对适应大学环境有障碍,独立性较差。很多学生在踏入大学校园之前,都很憧憬它的美好,而在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面对着陌生的校园环境,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各种压力。在学习上,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已经由教师启发授课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这种转变,学生很难在一定时间内就适应,进而会感动无助。在生活方面,由于各地的气候、饮食及习俗都有很大的差异,也让学生产生了对家乡的怀念。总之,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之间的落差让大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外地上大学,他们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与父母的交流就会越来越少。由于两代人的年龄、经历及教育背景都存在很大差别,所以两代人之间就有严重的思想差异,也就是所谓的代沟。代沟使两代人之间难以理解,一般在大学生做出某种决定时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这也是孤独感产生的又一个主要原因。不仅如此,还有学校的不良风气、攀比心理、崇尚暴力等不良因素也是大学生产生孤独感的原因。

激烈的社会竞争。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缺少真诚,竞争和压力使得他们变得更加多疑、猜忌,不愿意被人了解,时刻警戒对方而将自己封闭起来,因彼此间缺少情感交流而感到更加孤独。学生进入大学后,生活在一个比较优秀的环境中,彼此间会展开激烈的竞争,为了今后能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在这一状况下,利益的竞争就成了大学生间不能沟通,产生孤独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沉溺于网络中,脱离实际。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学生因无法适应大学生活,想要寻求心理上的平衡,进而就开始沉溺于网络中,无法自拔。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大学生用他们特有的语言进行交流,完全脱离了生活实际。长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学生的正常认知及情感、心理定位,便会产生无聊空虚的孤独感。

三、对大学生孤独感的正确教育引导

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孤独者在与人交往时往往采用的是消极方式,因缺少社交技能而很难与他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交技能,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交观念,不要把人际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间、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77期2014年第4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耽误学习的事,而是要将其当作是开阔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二是,在社交态度上要积极,要乐于交往,主动交往,变被动为主动,与人交往时要客观评价他人,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三是,对于交往对象也要慎重选择,要多与良师、益友、专家交往。

增强自信,勇敢的走出自卑阴影。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要接受现实,承认自己在性格品质、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不足,与此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增强自己的优越感。高校可以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培训,帮助大学生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为自己的生活添加一些色彩。

改善高校环境和学习氛围。对于高校来说,一是要培养良好的风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师生互动的活动来增进师生间的了解,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二是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多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板报等多种不同的途径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高校也要鼓励校外机构的进入,包括辅导机构、培训机构等,这样才能在参加活动时增进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情感,抑制孤独感的产生。

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日常学习与生活。大学生的时间都是自己来安排的,具体该如何来安排就成了当下大学生在校心理生活质量的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要求学生合理安排日常学习与生活的时间,就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大学生有较强的自制能力,他们能分配好学习与休闲的时间,也能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活动中去,也在有意识的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其次,高校要开展多种校园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们积极参加到集体活动中去,这样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远离孤独感。

通过对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人际关系、自身的自卑感及环境都对孤独感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应该采用更多的方式来对大学生孤独感进行研究,找到问题根源。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自卑社交心理健康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