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2014-03-10王英杰
王 晶,王英杰,石 鑫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河北省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王 晶,王英杰,石 鑫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河北省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现状分析
1993年8 月,英国爱丁堡召开的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提出,21世纪的医生应该是交流专家、有判断力的思想家、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信息专家,以及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社会支持者和初级保健的提供者[1]。如果仅仅依靠专业教育、精英教育这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识教育才是医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素质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以期掌握目前我省医学院校学生通识教育的现状,医学生对通识教育的了解情况、对通识课程的看法,以及一些意见和建议,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医学院校更好地开展通识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在河北省三所高校(河北医科大学、承德医学院、河北联合大学)的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中进行抽样。在查阅相关文献和其它高校通识教育问卷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请有关专家审阅批改,将问卷用于小范围的预调查并修改后用于正式调查。共发放问卷1280份,回收有效问卷1275份,有效回收率99.60%;其中河北医科大学512人(40.2%),河北联合大学410人(32.2%),承德医学院353人(27.6%)。
1.2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对通识教育的知晓情况 1275个调查对象中,了解通识教育的占29.3%(374人),不太了解的占49.0%(625人),还有21.7%(276人)的从未听说过。问题1、问题3,三所大学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题2,三所大学调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对通识教育的知晓情况
2.2 研究对象对通识课程设置的看法 三所高校调查对象对目前通识课程设置的看法,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对于目前通识课程的作用,1275个被调查者中,36人(占2.8%)认为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785人(占61.6%)认为学到了课外知识;340人(占26.7%)认为对将来就业有帮助;还有114人(占8.9%)表示没有什么收获。
表2 研究对象对通识课程设置的看法
2.3 研究对象对目前本校通识课程任课教师的看法 对目前本校通识课程任课教师的满意度,河北医科大学满意度为78.3%(401/512)、河北联合大学满意度为77.3%(317/410)、承德医学院满意度为79.6%(281/353),三所高校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调查对象对通识教育的建议 在问卷中该问题为多项选择,根据问卷结果,获选率比较高的有以下几项:“希望知识覆盖面更广”为68.7%(876/1275),“希望更多和医学知识结合起来”为54.3%(692/1275),“授课形式多样化,课堂气氛轻松化”为37.5%(478/1275)。
3 讨论
3.1 重视对通识教育的宣传力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医学院校在校生对通识教育的了解情况还比较差,但对于开设通识教育的必要性,绝大多数同学表示认同,说明河北省医学院校学生对于通识教育认知较低,但对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又有较高的认同,这与李润民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各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普及通识教育的相关知识,如宣传栏、报纸、网络、社团活动、开设沙龙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院校更应该重视对低年级新生进行通识教育的普及教育。
3.2 重视对通识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三所高校医学专业在校生对于通识课程的看法,大部分集中在“比较满意”、“一般”,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有待改进”。要想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对通识课程的满意度,应该在通识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上多下工夫,注重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如何让通识教育在知识、学生兴趣和就业压力之间取得平衡也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打好基础,低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一些国家规定的通识课程;二、三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通识课程,可以采取讲座、沙龙等多种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应多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校做讲座,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高年级同学,通识课程应该注重与未来就业的联系,帮助他们顺利渡过社会角色的转变期。
3.3 设置专门机构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管理 有学者提出:“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统一的课程理念指导,几乎没有专门机构来统筹规划通识教育,这就使得通识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很难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3]。对于包括医学院校在内多数高校,通识教育的课程安排、设置等由教务部门完成,这是不尽合理的。为此,有学者提出我国高校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设立“通识教育中心或通识教育委员会”等类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起草规划、协调联络、实际执行、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以及审议、推动、评价全校通识教育事务,制定通识教育课程的有关制度、规范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的发展,并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4]。对于目前国内通识教育的现状,要做到这一点还有难度,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
3.4 注重通识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三所高校在校生对于本校通识课程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一般”、“不满意”,因此,不能放松通识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识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除了要有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以及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学校应鼓励教师不断充电,多为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有计划的开办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等,利用多种形式培训教师,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自身修养。
[1]李连宏,李志红,杨宏爱,等.以学分制改革为核心构建医学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29-30.
[2]李润民,来松海.医专学生通识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115-116.
[3]贺加,罗长坤,黄建军.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89-90.
[4]陈晨.医学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468-471.
G649.21
C
1004-6879(2014)01-0090-02
201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