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对教育环境知觉的年级差异分析——以徐州医学院为例
2014-03-10苏中平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江苏徐州221004
苏中平 (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江苏 徐州221004)
魏甜 (徐州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221004)
赵婷 (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江苏 徐州221004)
袁媛 (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院,江苏 徐州221004)
陆召军,杜宗明 (徐州医学院教务处,江苏 徐州221004)
教育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育人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心理环境。前者是 “教与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包括师资环境、教学设备环境、学习资源环境、自然环境、时空环境等;后者由学校内部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构成,包括课堂气氛、人际关系、科研学术、班风校风、情感环境等。研究表明,教育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术成就;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和成就感[1]。而学生对教育环境的满意的知觉,能够反过来鼓励学生愉快地接受学习[2]。这提示我们,要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感受,用内在的尺度去探索并设计适应性的教育环境,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环境,使其与学生自身发展和谐统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徐州医学院抽取2000名在读学生进行施测,回收问卷1931份,经严格筛选,有效问卷为1673份,有效率86.7%。其中一年级607人,占36.28%;二年级538人,占32.15%;三年级528人,占31.56%。
1.2 方法
研究采用由英国Dundee大学开发、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翻译的 《教育环境评估量表》(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3]。该量表由5个维度,包括50个项目组成,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克朗巴赫a(Cronbach’a)系数为0.93。其采用likert量表的五级记分制,即 “非常符合”、“符合”、“有时符合”、“不符合”、“非常不符合”五级。记分方式为:正向陈述的条目这五级相应分值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如果是反向陈述的项目则反向记分。该量表包括9个反向记分题,满分250分,按得分情况划分四个等级 “非常好”(201~250分)、“较好”(151~200分)、“问题很多”(101~150分)、“问题严重”(1~100分)。得分值越高,说明教育环境越好;反之,说明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越严重。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双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采用SPSS18.O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从年级层次方面分别就学生对学习的知觉 (12项)、学生对教师的知觉 (11项)、学生对学术自我知觉 (8项)、学生对环境的知觉 (12项)和学生的社交自我知觉 (7项)五个维度进行分析与研究。
2 结果
2.1 教育环境的总体得分情况
教育环境的总体得分情况见表1。表1显示教育环境总分处于四个等级中 (“非常好”、“较好”、“问题很多”、“问题严重”)的第二个等级,即较好这个档次。5个维度的平均得分率均接近70%,说明学生对教育环境各维度的知觉较高。
2.2 教育环境的年级差异
表2显示医学生对教育环境知觉随着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且教育环境总得分在不同年级间存在差异 (P<0.01)。此外,学习知觉、教师知觉、环境知觉、社交知觉在不同年级间存在差异 (P<0.01);学术知觉在不同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3对不同年级教育环境知觉进行事后分析,显示教育环境知觉及学习、教师、环境、社交知觉在一年级和三年级之间、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存在差异 (P<0.01)。
表2 医学生对教育环境知觉的年级差异 分
表3 不同年级医学生对教育环境知觉的事后分析
3 讨论
3.1 教育环境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教育环境总分为 (174.12±21.52)分,得分率为69.65%,说明医学教育环境总体处于较好水平,学生对教育环境总体上比较满意,这与单天明等[4]研究结果一致。各维度的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师知觉、环境知觉、学习知觉、学术自我知觉、社交自我知觉。其中学生对教师的知觉得分率最高,社交知觉得分率最低,可能是由于该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验课、见习课、案例教学课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与老师交流的机会,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友谊。社交方面可能与医学院校课程繁多,学生心理压力大,社交范围小有关。
3.2 各维度得分情况分析
3.2.1 学习知觉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知觉最高,且一、三年级,二、三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一年级学生从高中跨入大学,思想放松,学习主动性不强;二年级学生对大学生活逐渐适应,思想成熟,对学习的价值意识增强,学习自主性增高;三年级学生迫于实习就业及考研压力,思想负担较重,自我调节能力不及一、二年级,从而学习知觉降低。
3.2.2 教师知觉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知觉随着年级上升而呈下降的趋势,且一、三年级,二、三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随着年级上升,医学课程增多,学时增多,节奏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度增加,对老师的要求相应增高,传统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不能满足高年级学生的需求。
3.2.3 学术知觉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学术知觉在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学术知觉总体得分率为68.15%,说明各年级学生学习自主性较高,学习目标明确,对已学知识掌握程度较好。这可能与该校的学分制考核制度有关。学生们一定程度上有选择课程及授课老师的自由,因此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着较高的学术知觉。
3.2.4 环境知觉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环境知觉随着年级上升而呈下降趋势,且一、三年级,二、三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高年级学生学习内容相对深入,对学校网络资源、图书资料需求增多、对教师水平、教学环境等要求增高。此外,一体化的教学计划、同步化的教学过程和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缺乏弹性,不能满足高年级学习者的需求。
3.2.5 社交知觉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社交知觉随着年级上升而呈下降趋势,且一、三年级,二、三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大学,对周围的环境比较新奇,同时课程相对较少,空余时间较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社会活动中。高年级学生课程增多,迫于考试压力,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书本上,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较小,与人沟通交流减少。
3.3 建议
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教师教了些什么,而是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合理的价值观应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教学对学生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如何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这提示我们,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教学针对性”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面临的外部环境,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与教学组织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提高教学效率[5]。
此外,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上 “听、记、背”为主的传统学习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广学生在课堂上 “说、想、辩、做”为主的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6]。在学术方面,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在教师方面,加强师生沟通,建起教学内部的 “情感链”。总之,增强教学服务意识,满足大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进一步增强教学管理的弹性,使教学充满活力,为每个学生达成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1]Genn JM.AMEE Medical Education Guide No 23 (Part1):Curriculum environment,climate,quality and change in medical education-a unifying perspective[J].Med Teach,2001,23 (4):337-344.
[2]Pimparyon P,Mcaleer S,Pemba S,et al.Educational environment,student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a Thai nursing school[J].Med Teach,2000,22 (4):359-364.
[3]Roff S,Mcaleer S,Harden RM,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J].Med Teach,1997,19 (4):295-299.
[4]单天明,孙宝志 .医学教育环境测量与高等医学教育改革 [J].医学教育,2005,(2):91-94.
[5]马冬卉 .大学生多样性与教学针对性研究 [D].华中科技大学研究所,2008.
[6]单天明,孙宝志 .大学生对医学教育环境知觉的年级差异 [J].医学与哲学,2005,26(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