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状态意义的动词隐喻问题分析*
——俄罗斯民族情感的认知表现机制

2014-03-10海于

语言文化研究辑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俄语图式隐喻

彭 玉 海于 鑫

([1]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中心,[2]哈尔滨 150080;天津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天津 300204)

情感状态意义的动词隐喻问题分析*
——俄罗斯民族情感的认知表现机制

彭 玉 海[1]于 鑫[2]

([1]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中心,[2]哈尔滨 150080;天津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天津 300204)

人类情绪感受、情感活动内容以人的心理活动机制为基础,丰富而复杂,它属于非可见层次行为,因而往往需要借助可见层次动作进行认知隐喻。物为作用动词隐喻衍生情感语义可表示情感状态意义、情感反应意义、情感态度或情感关系意义。本文仅就情感状态意义的俄语动词隐喻问题展开讨论:对俄语隐喻性情感状态动词加以语义描写,具体分析由认知相似性、语义错置、意象图式、隐喻映射,以及隐喻模式等方面构成的动词隐喻运作机制,考察俄罗斯民族情感的语言概念化重构。

情感状态意义 动词隐喻 认知语义 运作机制 民族情感重构

一 引言

正如抽象的美并不能产生形象,抽象的情感很难为人直接捕捉,须通过实体感知方能获得积极认知和物化呈现,作为 “感”与 “思”的高级精神产物,“情感诉诸词

汇极不容易。这一本体困难带来语言上的困难,表达情感的词几乎无法获得直接的词典解释”①Ю.Д.АпpeсяH,ИHmeгpальHOe OписаHиe языка и сисmeMHая лeксикOгpафия.M.,Языки pyсскOй кyльтypы,1995.p.454.,因而语言中除一些基原情感动词之外,人类心理感受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的物为动作语词进行传达,通过可见层次物质方式的内容来识解、体现抽象的情感—心理方式内容,语言实际中相应产生大量隐喻性情感动词,这代表物质动作向情感动作的语义转换和迁移,形成情感性动作事件目标的语义引申。借助具体动作的隐喻,人类情感表现得以形象、细化,彰显出情绪意识、心理体验的深刻与灵动,构成其内在世界情感表达的 “第二语言空间”、“外显化空间”。由此而来的喻义表达,主要有三种次语义类型:情感状态意义、情感反应意义、情感态度或关系意义。俄语中借助认知隐喻表现民族情感②之所以与 “民族情感”产生关联,是因为这些动词性隐喻表达实质上与俄罗斯民族生产、生活、精神、文化等社会活动乃至审美观、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等内容存在一定联系,反映在俄语语言中形成 (广义)物为作用动词特殊的隐喻组配和聚合现象。而这是结合 “概念”重构语言世界图景等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的现象十分突出,手段相当丰富。

本文选取类属当中的情感状态意义,展开动词的认知隐喻问题讨论,一方面对俄语隐喻性情感状态动词加以语义描写,另一方面对其隐喻运作机制展开讨论——该机制主要由认知相似性、语义错置、意象图式、隐喻映射,以及隐喻模式的协同参与构成,同时考察俄罗斯民族情感的语言概念化重构。

二 隐喻性情感状态动词及其语义描写

情感活动是人类精神、意志、心理活动的重要内容,而语言中对隐喻性情感活动意义的表现、区分却很不严谨,语词内涵往往界限模糊。俄语中表示情感、心理感受的动词大致可分为情感状态、情感反应及情感态度或情感关系动词③彭玉海:《俄语感情动词的整合研究》,《当代语言学》2001年第 3期。,而这三类情感活动意义动词许多时候被混同,且表情感反应和情感态度意义的动词又极易混淆为情感状态动词。我们认为,“情感状态”指人所处的一种精神意志和心理情绪 “样态”——一定时间、一定境遇下的情感面貌,重在人自身或面向自身的某种内心感受,表现为并且也局限于主体的心理调适和内在情绪释放、情绪状态。情感状态动词相应地表示情感主体因某种 (较少)确定、不确定的 “理由”自发地或者被动性地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В.Ю.АпpeсяH就曾通过例子MHe гpyстHO,я He зHаю,пOчeMy(我忧伤,但我并不知

道为什么而忧伤)来说明 “忧伤”这一情感状态的 “理由”不确定性①АпpeсяH В.Ю.ЭMOции:сOвpeMeHHыe аMepикаHскиe исслeдOваHия,СeMeOmика и иHфOpMаmика,1995,Вып.34.p.83.。该情感具有确定的时间定位,没有情感指向,往往存在于人的内心,可通过主体外在的物为动作或生理 (动作)表象自然流露出来。情感状态往往没有直接、现实的触发因素,没有外象上的情绪刺激和反应,因而可称之为 “非反应性情感 (HepeактивHыe эMOции)”②Л.H.ИOpдаHская,Meльчyк И.А,К сeMаHтикe pyсских пpичиHHых пpeдлOгOв(из-за любви-Oт любви-из любви-с любви-пO любви),MOскɞOский лиHгɞисmичeский жypHал,m.2,.M.,pГГy,1996.p.167.。

值得一提的是,隐喻性情感状态动词的一个重要语义属性是没有 “积极过程”意义,而这在情感状态 “理由”语义成分中有突出反映。情感状态动词的 “理由”可能是客观的,也可能是主观的、潜在性的,甚至是想当然、无中生有的—— “往往找不出理由”③В.Ю.АпpeсяH,ЭMOции:сOвpeMeHHыe аMepикаHскиe исслeдOваHия,СeMeOmика и иHфOpMаmика,1995,Вып.34.p.83.,连情感主体自己也难以言状,所以这样的 “理由”极可能是不明确的,这些语义表现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其 “过程积极性”。一般而言,隐喻性情感动词各语义次类同 “原因”有一定关联,但表现各有不同:广义上的 “原因”在情感状态动词中具体化为 “理由”,在情感反应动词中表现为 “诱因”,情感态度、关系动词才是狭义上真正的 “原因”④这一 “原因”还在相关情感动词的必有语义配价上反映出来,参见张红 《俄汉情感言语动词语义—句法对比描写》,《外语学刊》2012年第2期。。而情感态度、关系动词的原因是客体身上客观存在的某种属性,只能是客观而确定不移的,这同情感状态动词的 “理由”形成强烈反差。H.Д.АpyтюHOва说得好,“相同的一些理由可成为不同评价的依据,而相同的一些原因却不能导致相异的结果。前者 (指 ‘理由’—— 笔者注)由人控制,并可能掺入随意的成分,而后者则由宇宙间不可动摇的普遍规则左右”⑤H.Д.АpyтюHOва,Типы языкOɞых зHачeHий:OцeHка.СOбыmиe.Факm,M.,Hаyка,1988.p.58.。从而,客观原因往往成为主观行为的理由、依据。反之,主观认定的理由却并不一定代表事件发生的客观原因。产生情感状态的理由可能是主观的,一样的月缺月圆却可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愫、感受即缘于此。所以,理由与产生的情感状态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因人因时而异。

进而言之,俄语中具有 “情感状态”语义表现功能的隐喻性动词十分丰富,以“物性”塑造即重构人的 “心性”,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的情感面貌和情感世界,但这些动词内部却存在语义功能上的一定差别。其中,多数隐喻性情感状态动词反映出来的情绪感受具有明确语义指向,少数动词可能在情感的概念限定性上较为泛化,对情感意义的语言表现具有一种描述性质,侧重于情感的表现功能,语义指向不强

或者不明确,例如俄语动词 Oбyздать/Oбyздывать(给马戴上嚼子使马驯服)、Mальчик был лeт пятHадцати и MOг yжe Oбyздать кOHя(小孩才十五岁就已经能驯马了)隐喻 “抑制情感”(Oбyздывать стpасти),动词 пOбeждать(战胜)隐喻 “控制情感”(пOбeждать свOи стpасти),动词пpOглOтить(吞下、咽下)隐喻 “隐忍某种情感” (пpOглOтить вOлHeHиe/бeшeHствO)及 пpиглyшить[压低、放低 (声音)],пpиглyшить гOлOс(压低说话声)隐喻 “抑制或克制某种情感”,其语义核心点都在于情感状态的一般描述。同样,动词OтOгHать(赶走,驱逐开)隐喻 “丢开,撇开某种情感”:OH с тpyдOM OтOгHал тOскy O Mатepи(他好不容易赶走了对母亲的思念),动词pазOгHать,pазвeять,pассeять隐喻 “排解某种情感”:pазOгHать тOскy,pазвeять тOскy,pассeять тOскy(消除苦闷、寂寞、忧伤),它们的情感状态、表现意义都没有明确的概念限定特征。而动词 пpOHизать(透入、刺入、穿入),如 Лyч пpOжeктOpа пpOHизал тeMHOтy(探照灯的光线划破了黑暗)隐喻 “某种情感深入……”:pадOсть пpOHизала eгO дyшy(快乐深入到他心中),动词 Oсвeтить(照亮、照耀),如 Oсвeтить дOpOгy фOHаpёM (用电筒照亮道路)隐喻 “使容光焕发”:HeвOльHая pадOстHая yлыбка Oсвeтила eё лицO(不由自主的欣喜和微笑使她容光焕发)都重在情感状态总体刻画,包含明显的情感内容外 在 观察因 素,即 “观 察 者 (Hаблюдатeль)”或 “观 察框 架 (pаMка Hаблюдатeля)”因素①e.В.Падyчeва,СeMаHmичeскиe исслe∂OɞаHия,M.,Языки pyсскOй кyльтypы,1996.pp.42,99-101;Ю.Д.АпpeсяHи дp.HOɞый OбъясHиmeльHый слOɞаpь сиHOHиMOɞ pyсскOгO языка,M.,Языки pyсскOй кyльтypы,1997.pp.XXIV,XXIX.,体现出的是一种描写性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另一方面,客观地讲,有时很难对上述两类隐喻性情感状态动词做离散性的区分,因此二者都纳入本文研究的视野,但在认知操作层面上将着重分析具有明确语义指向的情感状态隐喻意义动词。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分析的动词情感隐喻意义,多数源于动词的基原意义、本初义,也有少部分来自基原意义引申出的其他动作意义,即是说,该情感隐喻意义是通过词义衍生的 “链式关系”拓扑结构形式得来的。此外,动词通过换喻或转喻也可引申出情感状态动作意义,如 хMypиться(皱眉,愁眉苦脸)转表 “郁闷”,依据的就是本体动作同喻体动作之间的连带关系或毗邻关系,即本体动作往往通过 “愁眉苦脸”这一表象动作体现出来,плакать(哭泣)转表 “伤心,为……而惋惜”,如плакать Hад гOpькOй сyдъбOй,плакать O пOтepяHHOй MOлOдOсти(为苦命而伤心,惋惜逝去的青春),须将此类情形区分开来。

此外,俄语界对情感状态隐喻的研究侧重于分析 “生理表征”或抽象名词表现的

隐喻情感内容①Ю.Д.АпpeсяH,ИHmeгpальHOe OписаHиe языка и сисmeMHая лeксикOгpафия,M.,Языки pyсскOй кyльтypы,1995;Л.H.ИOpдаHская,ЛeксикOгpафичeскOe OписаHиe pyсских выpажeHий,OбOзHачающих сиMптOMы чyвств,MашиHHый пepeɞO∂и пpикла∂Hая лиHгɞисmика,1972.Вып.16.,如 Ю.Д.АпpeсяH、Л.H.ИOpдаHская等学者主要分析的是 стpасх、OтвpащeHиe、жалOть、стpасть等情感内容的身体隐喻相关的生理表征问题,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没能完全触及俄语动词情感隐喻的实质内容,且分析对象、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加以深入探讨。

三 俄语情感状态动词隐喻意义的认知机制

关于俄语情感状态动词隐喻意义的认知机制分析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认知相似性、语义错置、意象图式、隐喻映射,以及隐喻模式。

(一)认知相似性

俄语情感动词隐喻相似性中的认知选择、认知切分,实际上是自觉完成的,形成了施喻者的一种认知自觉。动作本体与喻体间的相似性,既是人的情感隐喻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同时也是其积极表现方式,“实际上情感从来不直接表达出来,但它总相似于什么”②Ю.Д.АпpeсяH,ИHmeгpальHOe OписаHиe языка и сисmeMHая лeксикOгpафия,M.,Языки pyсскOй кyльтypы,1995.p.455.。情感动词隐喻的相似性指喻体中的具体物质动作与本体中的抽象内在动作之间,存在认知事实上的一种心理相似,这种认知过滤是一种复杂的能动运算机制,有多方面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动作感知相似、动作结构相似、动作 (作用)方式或行为实现方式相似、动作结果或动作影响相似、动作行为感受—评价特点相似、动作功能相似乃至动作性质相似等内容。而具体到不同的情感语义次类,它们在相似性特征上各有不同表现。下面对隐喻性情感状态动词的认知相似性加以具体分析。

ПOдкатить[(波浪等)滚滚而来、涌来],如ВOлHы пOдалтили к тOpгOвOMy кOpаблю;ТOшHOта пOдкатила к гOpлy(巨浪向商船扑打过来;突然感到恶心)隐喻 “(某种情感、情绪)涌上心头、袭来”:Сpазy пOдкатили пOд сepдцe и HастOящая pадOсть,и пpeжHee гOpe(现在的欢乐与过去的悲伤同时涌上了心头),此时体现的是动作本体与喻体之间在动作方式、动作结构特点上的认知相似性。

Хлeстать[(波涛等)汹涌、 (水等)流出或流入],如 ДOждь так и хлeщeт;КpOвь из pаHы хлeщyт(大雨一个劲地下、血从伤口涌出)隐喻 “(情感)涌出、迸发”:ВспOMиHаeтся сpазy вся их гOpькая жизHь,хлeщyт всe Oбиды и Oтpавляют дажe

пьяHyю pадOсть(他们全部的痛苦生活霎时浮现在脑际,所受的屈辱都涌上心头,甚至扫去了酒兴),该动词喻义的产出运用的主要是动作本体与喻体之间在动作实现方式、动作结构特点,以及动作感知上的认知相似性。

Кипeть(烧开或沸腾),如yха кипит(鱼汤开了)隐喻 “情感沸腾、激昂,充满某种情感”:ГHeв кипит в сepдцe(怒火在胸中燃烧)、В HёM кипит злOба(他仇恨满腔)、ГOpькиe чyвства кипeли в сepдцe(痛 苦的 情感 在心 中翻 涌)、OHи кипят дOсадOй/гHeвOM (他们满腔懊恼/义愤填膺),可见动词隐喻注重的是动作本体与喻体之间在动作方式、动作感知特点上的认知相似性。

ВыбOлeть(牙齿因病脱落而痛苦),如 y HeгO зyбы выбOлeли(他的牙齿全坏掉了)隐喻 “受痛苦后情感淡漠,情感上受极大痛苦、受折磨”:y MeHя дyша выбOлeла(我心里痛苦极了),该动词隐喻体现出来的是动作本体与喻体之间在动作方式、动作感知特点,以及动作感受—评价上的认知相似性。

概括起来,俄语隐喻性情感状态动词隐喻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动作方式和动作感知及动作感受—评价特点上的认知相似性。

(二)隐喻语义错置

错位、错置是隐喻形象性的重要语义来源,也是动词隐喻的基本而独特的操作方式和手段。动词隐喻中事件参与者或事件语义关系项的错位,激发施喻者对动作事件内容的能动思考,引领他在动词语义与事件参项之间作各种语义平衡和顺应,去除表面上的矛盾,重构心理事实上的协调,在各层次矛盾的语义关系中确定认知上的突破点,找回动词句子内容与语言认知表现环境 (包括交际语境、事况特点、交际中人的因素等)的对应关系。总体而言,不同层次语义错置均是在施喻者的认知语义意识及语言的认知功能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情感动词隐喻语义错置有两个层次的语义矛盾:(1)表层关系上无直接体现的 “隐性错置”或 “(认知)后台错置”,又包括本体动作同喻体动作的语义矛盾和本体动作事件、喻体动作事件参项之间的交叉对应矛盾,即 “本体动作主体是喻体动作主体”、“本体动作客体是喻体动作客体”,前者的事件逻辑范畴错置记为 “X is Y”,后者的题元①“题元”为结构语义学术语 Argument的汉译对应词,国内语义学界有 “论元”、“题元”、“主项”等译名。—— 编者注参项语义错置分别记为 “Sub.is A”和 “Ob.is B”;(2)从动词句子结构的语义表象上可观察出来的 “显性错置”②彭玉海:《试论俄语动词隐喻显性语义错置——俄语动词多义性的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第5期。,这是动词隐喻句子语义关系上直接体现出的动词基原义同其事件参项,即题元名词间的语义

冲突,反映了动词语义分布关系上的特殊逻辑范畴关系,这一隐喻错置可能存在 “局部错置”,即 “错置”并不全部体现,只反映在主体或客体题元同动词的单向语义冲突中,且这在隐性错置层会引起连锁反应,即隐性错置中的题元交叉矛盾自然消解,因为本体动作中某一事件参项 (题元名词)同动词语义协调,意味着它同喻体动作事件的对应参项不会相互抵触,参见下例:

显性错置:тyпeть(钝、变钝),如Бpитва тyпeeт(剃刀发钝)隐喻 “情绪,……变得迟钝”之义:ЛюбOвь к дeтяM/к Myзыкe тyпeeт(对孩子/对音乐的爱变得迟钝),该动词情感喻义中表层组合关系上的语义冲突表现为主体题元любOвь同动词的语义矛盾。

隐性错置:动词 тyпeть隐喻的 “X is Y”层逻辑错置:Тyпeть2eсть тyпeть1,题元名词之间的语义冲突体现在 “Sub.is A”层错置:ЛюбOвь eсть бpитва.

(三)隐喻意象图式

动词情感隐喻与其他动词类型的隐喻有所不同,其隐喻的过程实际也是施喻者情感体验、情感输出的过程,施喻者认知参与度高,认知投入——心理调动、心力付出性强,而这在意象图式这一环节得到了集中而突出的表现。比如,“痛苦被概念化为重物,是沉重的液体,高兴被概念化为轻盈的液体”①В.Ю.АпpeсяH,АпpeсяH Ю.Д.MeтафOpа в сeMаHтичeскOM пpeдставлeHии эMOций,ВOпpOсы языкOзHаHия,1993,(3):32-33.,这些都是认知主体对情感表现的 “直接心理参与”特性的写照。正如抽象的美有质无形,动词隐喻的抽象情感内容须寄托于具体动作的实象化内容,而其间抽象与具体动作的转化都需要借助于动作的意象结构内容,承载这一形象转换功能的即是隐喻意象图式。此时,人的抽象情感世界借由物化的实在动作意象得以传达,它使心智的符号程序有了动作图式及价值关系的体现,并且对这一价值方式和内容加以重新协调和平衡。因而,意象图式之间有一种认知磨合关系,这也是动作本体和喻体间语义互动性的体现和延伸。情感体验、情感感受和情感活动丰富多样,情感动词隐喻的意象图式方式相应也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重力图式及其各种变体如重力—结果、重力—性质、重力—方向、重力—方式等图式,还有形象—感知图式、存在—过程图式、连接图式、方位图式、状态图式等,如下例有关情感状态动词隐喻意象图式表现及运作的分析:

pазгOpeться(燃烧起来,燃炽),如 Сыpыe дpOва Hасилy pазгOpeлись(湿劈柴好容易燃烧起来)隐喻 “某种情感激烈、强烈起来,情感变得炽烈”、Стpасти y Heё

pазгOpeлись(她的情感炽烈起来)等,该动词隐喻使用的是形象—感知图式及存在—过程图式,其形象化构思包含了情感心理感知的一定动态化特质,而这由本体、喻体动作的进展、表现方式决定,并且这一动态化形式的表现内容,也反映出情感存在意象的过程性特征和高强度特征,因此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张力。

总体上讲,俄语情感状态动词隐喻的形象—感知图式表现十分活跃,这表明其形象性突出,情感认知的形象张力得到充分展现,另外,意象图式的复合化方式也有所体现。

(四)认知隐喻映射

动词隐喻映射是认知概念域的转移、投射,隐喻中的动作喻体和动作本体分属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它们各自包含自己的概念—事理内容,依托心理实体化的意象图式,施喻者将源域意象动作图式映射到目标域,即本体动作的意象框架之中,实现动作认知域的转移。俄语动词隐喻映射总体上有四种方式:(1)由具体动作域向抽象动作域的映射;(2)一个具体动作域向另一个具体动作域的映射;(3)具体动作域向抽象性质的具体动作域的映射;(4)由一个抽象动作域向另一个抽象认知域的映射。

俄语情感动词的隐喻往往是由实体的物质动作内容,向抽象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动作内容的投射,由身体活动和生理经验概念域向抽象的情感活动、经验域映射,个别情况下可能有由一个抽象动作域向另一个抽象域的映射。情感状态动词的隐喻映射,主要是由具体动作域向抽象的情感动作概念域的认知投射。由于本体动作域的情感内容总体上为具体情景下的抽象情绪状态和心理活动表现,以下我们只从喻体动作域的物为动作特点方面加以概括、分析。

(1)由液体事物的物为动作特征域,向抽象情感动作域映射。Бypлить(沸腾或汹涌),如 MOpe бypлит(海涛汹涌)隐喻 “情感迸发”:HeHависть бypлила;pадOсть бypлит в сepдцe(怒火满胸、心里喜不自禁);кипятиться[(水等)煮沸或烧开]隐喻“急噪,发怒”:СOлOMOH кипятился из-за пyстякOв(所罗门因小事而发火);клOкOтать(沸腾、翻腾),如 ВOда клOкOтала и билась в саMOваpe(水在茶炊里沸腾作响)隐喻“情感激昂,兴奋”:БypHая pадOсть клOкOтала в HёM;Всё в HёM клOкOталO Oт гHeва;ЯpOсть клOкOчeт в Hих(他欣喜若狂;他怒不可遏;他们愤怒不已)等。

(2)由固体事物的物为动作特征域,向抽象情感动作域映射。ПOOстыть(渐渐冷却,稍许冷却),如 Пyсть MOтOp пOOстыHeт(让马达凉一凉吧)隐喻 “情感有些冷淡下来,情绪稍冷静下来”:OH заMeтHO пOOстыл,yспOкOился пOслe pазгOвOpа(交谈之后,他明 显 冷 静 了 下 来);сOтpястись(震 动、震 撼),如 ДepeвO в гpOзe сильHO

сOтpяслOсь(树木在大雷雨中强烈震动),也可隐喻 “十分激动,惊讶”:Зpитeли сOтpяслись pазвязкOй pассказа(观众被故事的结局震惊)等。

(3)由气体事物的物为动作特征域,向抽象情感动作域映射。ПахHyть[(某种气味)吹来、袭来、拂来],如 ПахHyлO аpOMатOM цвeтOв;Вeтep пахHyл вeчepHeй свeжeстью (吹来一阵花香;风中吹来一股傍晚的清新空气)隐喻 “(某种情感)涌上心头,充满心中”:pадOстHOe чyвствO пахHyлO Hа Hих(高兴的感觉涌上他们心头)等。

(4)由光亮事物的物为动作特征域,向抽象情感动作域映射。Свeтлeть(明亮起来),如 Hа yлицe свeтлeeт(外面渐渐天亮起来)隐喻 “愉快起来”:Взгляд свeтлeeт;Hа дyшe свeтлeeт(目光变得快活起来;心里亮堂起来)。

(5)由人或动物的物为动作特征域,向抽象情感动作域映射。Hапасть(攻击、袭击),如 Hапасть Hа пpOхOжeгO(袭击过路人)隐喻 “某种情感、心绪突然袭来,忽然涌上心头,油然而生”:Hа HeгO Hапала pадOсть;Hа HeгO Hапала гpyсть;Hа Heё Hапал стpах(他一下子高兴起来;他突然伤心起来;她突然感到恐惧)。

(6)由生理动作特征域,向抽象情感动作域映射。Дyшить(使呼吸困难,使出不来气),如 MeHя дyшит yзкий вOpOт;MOкpOта дyшит(领子太紧,勒得我喘不过气来;痰堵得慌)隐喻 “使苦恼,折磨”:Стpах дyшит их;Дyшат гOpькиe сOMHeHия(他们害怕得气都出不来;痛苦的疑虑使人感到苦恼)。

归纳起来,情感状态动词隐喻映射,主要表现为由具体动作域向抽象情感动作概念域的认知投射。由于不同本体动作域各有自己由语义结构规定的意义特点,喻体物为动作对象的选取相应也各有不同,而且摄取面广、针对性强。

(五)认知隐喻模式

情感动词的认知隐喻模式是其语义操作的枢轴性环节。所谓隐喻模式就是动词隐喻运作实际依循的工作套路和方法,是认知主体从其反复的日常生活动作经验中抽象、提炼出来的关于动词隐喻的特殊知识体系,代表隐喻工作机制的方法、原则、内容,具体动作体验和身体感受在此升华为情感表现的认知工具和材料,并被加工、浓缩为一种程式化的结构,引导认知隐喻的工作流程、路径,直接参与创建动词隐喻语义衍生的具体操作规则、操作模型。

俄语情感动词的隐喻意义产出主要有三种工作模式,即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其中结构隐喻和实体隐喻表现更为积极,且结构隐喻模式的认知渗透力最强,它在其他两种模式中都极可能有所体现,进而形成情感动词隐喻中的复合型认知处理模式。不仅如此,方位隐喻、实体隐喻也可能相互作用、渗透,同样构成动词隐喻模式的一种协同工作方式,交织成俄语情感动词隐喻认知运作的复杂关系网络。这显示出动词

认知隐喻机制复杂而独特的个性。具体到情感动词隐喻的不同次语义范畴,它们在隐喻模式上各有不同的表现内容,同时也反映出其各自的语义构成特点和语义差异。情感状态动词的隐喻操作中除了实体隐喻模式的参与,还有结构隐喻同其他隐喻模式整合并用的各种复合隐喻模式:пOдстyпить(走近、走到跟前),如OHи пOдстyпили к стeHаM кpeпOсти(他们逼近要塞的围墙)隐喻 “情感、感觉涌上,涌向,情绪袭来”:Гpyсть пOдстyпила eMy пOд сepдцe(悲伤涌上他心头),该动词隐喻操作使用的是复合隐喻模式,包括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模式;пepeплeсHyться(水等溅出),如 ВOда пepeплeсHyлась чepeз кpай вeдpа(水溅出了水桶)隐喻 “某种情感高涨”:pадOсть их пepeплёскиваeтся чepeз кpай(他们乐不可支),该动词隐喻操作使用的也是包括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在内的复合隐喻模式。

由此可见,在情感状态动词隐喻模式操作中,实体隐喻模式表现活跃,通过实体隐喻把抽象的情感内容具象化、实体化,这也从一个新的角度反映并印证了通过具体物为动作来隐喻抽象情感动作的语言认知动机、认知务实性。另外,结构隐喻模式也是情感状态动词隐喻的重要操作模式,表明事件结构性认知因素对于不同动作的转化、连通的重要建构性语义功能,方位隐喻模式在此有较特殊的表现,通过物理意义上的方向向量、“方向”性显示出情感状态的自发性、突发性,揭示情感状态主观意志的不可控性及不可言状性。

四 结语

人类情感世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感受、体验和情绪认同世界,这一点在隐喻性的动词语义衍生中有积极的认知体现。本文针对情感状态意义的俄语动词隐喻进行研究,主要就其认知语义性能和操作机制展开了具体分析、讨论。通过分析发现,在认知运作过程中,隐喻性情感状态意义动词有其独特的语义性能和语言表现,形成一套自己的认知工作模式,在该模式下的动词喻义衍生过程中,隐喻相似性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动作方式和动作感知及动作感受—评价特点上的认知相似性;意象图式上,情感状态动词隐喻的形象—感知图式表现十分活跃,这表明其形象性突出,认知的形象表现功能得到充分展现;隐喻模式上,主要使用了实体隐喻模式及各种复合隐喻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涉及了结构隐喻模式。

另外,方位隐喻模式在此有着独特的认知语义功能。进而,隐喻性情感状态意义动词反映出情感隐喻同物理作用方式、实体动作理据之间的认知运作的多环节和复杂性,正是这一复杂机制激发着语言的认知潜能,使情感动词语义结构内核更为充实而饱满、深刻而细致。

An Analysis of Verbal Metaphor with Emotion-State Meaning——Cognitiv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Russian National Emotions

Peng Yuhai[1]Yu Xin[2][1]Center for Russian Language,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2]Department of Russian Language,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ianjin 300204

Human beings have rich and complex moods,feelings and emotive activities,which are based personal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and belong to the invisible hierarchical actions.Therefore,they can only be seen through cognitive metaphors of visible actions.And physical action verbs hereby carry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emotive states,emotive responses,emotive attitudes or emotive relations.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verbal metaphors with emotion-state meanings by describing semantic features of Russian metaphorical emotion-state verbs and analyzing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verbal metaphors in order to observe language conceptual reconstruction of Russian national emotion.

emotion-state verbs;verbal metaphor;cognitive semantics;operating mechanism;national emotion reconstruction

彭玉海 (1968—),男,四川人,黑龙江大学语言学博士,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义学、认知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等。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150080)。Email:hyu@hlju.edu.cn。

于鑫 (1972—),男,河北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语义学、符号学、句法学、功能语言学等。联系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道场117号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B座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 (300204)。Email:yuxin0696@163.com。

* 本文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俄语动词隐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BYY12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俄罗斯民族主干文化概念分析与解读”(项目编号:13JJD74001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NCET-10-0152)及黑龙江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项目编号:TD201201)的资助。

猜你喜欢

俄语图式隐喻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