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均等化条件分析
——基于转移支付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
2014-03-09李龙
李龙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院,山东 济南 250001)
转移支付均等化条件分析
——基于转移支付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
李龙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院,山东 济南 250001)
文章运用近16年的转移支付数据验证了龚六堂2000年的观点,即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率与地方经济增长率之间是“倒U型”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地方经济增长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之间也存在着这样“倒U”关系。用这种关系解释两个问题:第一,转移支付对地方经济增长有部分正的刺激作用,无论是富裕地区还是贫穷地区,中央政府都应该对其地方政府给予转移支付,同时转移支付也不是越多越好,也应该有个量的限制,当地方政府的收益足够大时,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就不再那么明显,反而会抑制地方经济增长;第二,从新的角度分析转移支付均等化实现的条件,即富裕地区较贫穷地区较早的进入“倒U”曲线的边际收益递减阶段时,才可能实现均等化。
转移支付;经济增长;财政分权;区域经济
一、引言
财政分权理论认为,财政分权可以鼓励政府间竞争,促进各级地方政府关注本地居民的偏好,从而有利于改善地方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总福利。但是由于外部性问题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使得地区之间提供公共服务严重失衡,造成效率低下,从而对社会总福利造成负面影响。对于这些不利影响,经济学家们主张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以克服。从世界经验来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政府间收入的划分通常无法满足地方财政自身支出的需要;二是财政转移支付有助于实现地方财政均等化目标;三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还有助于推动一些具有外溢性的地方公共项目的投资。
对于地方政府的收人与公共开支而言,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占有重要份额,通过观察美国1953年以来的政府转移数据,可以发现美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占中央政府总的花费20%以上,具有相当大的份额。
我国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以及转移支付制度,至今已运行将近20年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促进地方公共服务发展和均等化中是否发挥了应有作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分配是否完全兼顾了效率与公平?显然,更好回答这些问题对于科学评价我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绩效,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外相关学者对转移支付、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过研究。Baumol(1986)通过对1870-1979年16个工业化国家的计量分析,发现这些国家中经济收敛现象表现比较明显,在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收敛的程度没有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收敛程度大。Cashin、Sahay (1996)运用1961-1991年印度20个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各个地区之间的转移支付与该地区的经济收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中央政府对贫穷地区的转移支付数额多,那么该贫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会超过富裕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然而,各地区间差距也在不断扩大。Devarajan、Swaroop、Zou(1996)运用43个发展中国家20年的数据对转移支付、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过量使用生产性支出的时候,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减慢,而其中的转移支付支出能够带来经济的一定增长。Mila、Mcguire (2001)运用了西班牙17个接受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比这些地区在接受转移支付前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发现这些政策没有有效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水平。Huang、Chen(2012)考察了中国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对地方各类转移支付对地方产生均等化的作用,利用计量分析得出转移支付扩大了各地区间的差异,没有起到均等化的效果。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转移支付进行过研究。郭庆旺、贾俊雪(2008)从地区经济增长效应的视角考察我国财政收支责任的安排对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发现我国社会性的支出责任安排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马拴友、于红霞(2003)考察了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转移支付对地方转移支付对各地区之间经济收敛的影响程度,得出转移支付在缩小各地区间财政差距方面没有发挥明显的效果,没有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转移支付总体分配不合理。江新昶(2007)[1]考察了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区发展差距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我国转移支付在地区间的分布存在“马太效应”,越是富裕的地区,所得到的转移支付量越多,转移支付从总量上没有缩小地区间发展的差距。郭庆旺等(2009)[2]构建了一个多级框架下的两部门模型,考察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存在最优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1995年以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增长,但从2002年所得税制度改革以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增长速度过快,对地方经济的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
三、实证分析
图1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率g和经济增长率r的关系
邹恒甫、龚六堂(2002)推广了Barro经济增长模型,讨论了多级政府下,政府税收、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CES形式的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进行分析。
龚六堂(2000)将各税率参数比例固定,然后对转移支付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拟,模拟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率和经济增长率是“倒U”型曲线,即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如图1)。
数学模型说明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率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率是“倒U”的关系,但是当时数据不充分等原因,龚六堂并未对其用数据加以实证分析。从1994年开始实施转移支付制度以来,至今已有16年的转移支付的数据,刚好满足时间序列最小样本要求。为了验证龚六堂的推论,选取相关的数据加以实证分析。
1.理论模型
为了检验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率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率之间的“倒U”关系,建立以下实证模型:
由于经济增长和转移支付数据都具有趋势性,存在异方差,因此需要对其取对数退势,克服异方差再做回归,建立实证模型。GDP表示经济增长,zy表示转移支付,lnGDP表示对经济增长取对数,lnzy表示对转移支付取对数,dlnGDP表示对经济增长一阶差分,代表经济增长率,dlnzy表示对转移支付一阶差分,代表转移支付率。本文数据来自各期中国统计年鉴以及CEIC数据库,利用1994-2009年度经济数据对经济增长率和转移支付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如果直接使用非平稳的变量进行回归,会存在虚假回归问题,因此在回归模型中应避免直接使用非平稳变量。检验变量的平稳性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平稳性是指序列的均值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同时其方差是有限值,也不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系统的变化。判断变量平稳性的过程称为单位根检验,方法主要有DF检验法、PP检验法和ADF检验法。实践中常用的数据平稳性检验方法为ADF检验。ddlnGDP表示对经济增长的二阶差分,ddlnzy表示对转移支付的二阶差分。ADF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ADF检验结果
由检验结果可知,变量lnGDP和变量lnzy都是非平稳的,存在单位根,在10%临界值都无法拒绝原假设。而dlnGDP和dlnzy都是平稳的,不存在单位根,在1%临界值下都可以拒绝原假设。因此变量lnGDP和变量lnzy都是一阶单整的。变量(dlnzy)2是平稳的,在1%临界值下都可以拒绝原假设。因此可以对(1)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系数很显著,拟合优度也很高,DW值表明也不存在自相关。根据回归结果可以看出dlnzyt和dlnGDPt呈现出“倒U”型,也和龚六堂的理论分析相吻合,即是不断减小的,
为了检验地方经济增长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之间的“倒U”关系,建立以下实证模型:
lnGDPt=α+βdlnzyt+γ(lnzyt)2+νt(3)
数据来自各期中国统计年鉴以及CEIC数据库,利用1994-2009年度经济数据对经济增长和转移支付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2.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由于非平稳变量导致的伪回归,首先对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方法仍是采用ADF检验法,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ADF检验结果
由检验结果可知,变量lnGDP、变量lnzy以及变量(lnzyt)2都是非平稳的,存在单位根,在10%临界值都无法拒绝原假设。而dlnGDP、dlnzy和d都是平稳的,不存在单位根,在1%临界值下都可以拒绝原假设。因此变量lnGDP、变量lnzy和变量(lnzyt)2都是一阶单整的。
3.协整检验
1987年Engle and Granger提出了协整理论和方法,并提出由同阶单整的非平稳经济变量之间的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当两个或多个具有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变量线性回归方程的残差为平稳的,,也就是这两个或者是多个变量间在残差不存在单位根的情况下具有长期均衡的关系。这种回归方程称作协整方程,反映经济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有两种方法可以确定变量lnGDPt、变量lnzyt和变量(lnzyt)2之间的协整关系,一种是在VAR模型的框架下,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另一种就是通过E-G两步法检验残差,确定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由于1994-2009年数据样本有限,无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因此,本文采用E-G两步法检验变量lnGDPt、变量lnzyt和变量(lnzyt)2之间的协整关系。
图2 残差序列
E-G两步法又称为以残差为基础的协整检验,其计算公式与DF计算公式相同,只是分布不同。当残差中含有单位根时,即(3)是虚假回归,该组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运用E-G两步法,首先要对变量lnGDPt、变量lnzyt和变量(lnzyt)2进行协整回归,然后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检验,即可分辨出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运用Eviews 6.0得到协整方程如下:
协整回归是最小二乘回归,导致残差的方差极小,这也导致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时过多的结论为平稳,即拒绝原假设的比率比实际情况要大。恩格尔-格兰杰给出证明,即使这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时,E-G统计量的分布也是非标准的,其渐进分布不仅不同于正态分布,也不同于DF和ADF分布。
协整检验临界值比DF、ADF检验临界值更小些,除了位移项、趋势项等因素影响外,还与协整回归中非平稳的变量个数有关,随着变量的增多,临界值向左移动。因此不能使用DF临界值进行检验,应该根据麦金农(Mackinnon)提供的临界值进行协整检验。
根据研究需要,我们取N=3,T=16,p=0.05,不含趋势项和位移项求得临界值为:
C0.05=-3.7429+(-8.352)/16+(-13.41)/256=-4.3173
对其残差νt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3。
表3 残差平稳性检验
通过平稳性检验可知方程的残差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都通过了检验,拒绝原假设,因此(4)式表示了变量lnGDPt、变量lnzyt和变量(lnzyt)2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系数非常显著,拟合优度也很高,也不存在自相关问题。
由(4)式,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之间存在着“倒U”关系,这和本文上述的推理是相吻合的。
四、一般结论及启示
通过前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转移支付不仅弥补了地方政府的收入,还对地方经济增长有刺激作用。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倒U”型关系说明了转移支付对地方经济增长有部分正的刺激作用。当地方政府的收益足够大时,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就不再那么明显,反而会抑制地方经济增长。
马栓友、于红霞(2003)[3]通过研究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的关系,认为转移支付主要是应该用于补助那些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而人均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不应当接受或少接受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同时举例提出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的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相对发达的富裕地区,中央政府不应给予其转移支付。
根据本文推导出的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关系,马栓友的结论并不完全正确。无论是富裕地区还是贫穷地区,中央政府都应该对其地方政府进行转移支付,因为转移支付对所有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有部分正的刺激作用。同时转移支付也不是越多越好,也应该有个量的限制,即使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发达的富裕地区,中央政府也应该给予转移支付。
第二,转移支付均等化问题。
虽然中央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要缩小地区之间差距,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也建立了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但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并没有出现收敛的趋势,反而差距越来越大。转移支付总体上没有达到缩小地区差距的目的,财政“均等化”变成了“差距化”。
关于转移支付未能实现均等化以及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从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倒U”关系可以得到新的解释。如图3-图5横坐标表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纵坐标表示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假设有两个地区,富裕地区和贫穷地区,它们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图3,富裕地区比贫穷地区变化较平缓,如果富裕地区的转移支付和贫穷地区所获得的转移支付一样或更多,那么差距会一直存在,并随着转移支付增多而扩大,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为G2时,富裕地区和贫穷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四边形ABEF的面积,当转移支付进一步增加到G4时,差距进一步扩大,扩大的差距是四边形ABDC的面积。若要实现均等化,则富裕地区的转移支付应该小于贫穷地区的转移支付,假设富裕地区的转移支付为 G2,贫穷地区的转移支付为 G3(G3>G2),可以看出四边形BNG3G2的面积比四边形ABEF的面积大,因此实现了均等化,减小了差距。但是却牺牲了效率,因为在 G2处,富裕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达到最优处,同时在G3处,贫穷地区的经济增长已经处于“下降的区域”,造成了有 G1G3部分的转移支付的浪费,也是没有效率的,因此为了实现均等化而牺牲了效率,甚至造成了转移支付的浪费。
图3 富裕地区和贫穷地区关系图
图4 富裕地区和贫穷地区关系图
图4所示,富裕地区和贫穷地区的变化类似时,如果富裕地区的转移支付和贫穷地区所获得的转移支付一样或更多,那么差距也会一直存在,并也随着转移支付增多而扩大。为了缩小差距,富裕地区的转移支付应该比贫穷地区得到的转移支付少。假设富裕地区得到的转移支付为G3,到达最优,并且具有效率,那么为了实现均等化,贫穷地区应该得到比G3更多的转移支付,假设为G4。从图中可知,四边形EIG4G3的面积比四边形MNEC的面积大,缩小了差距,但是对于贫穷地区而言不仅损失了效率,而且还造成有G1G4的转移支付的浪费。如果假设贫穷地区获得G3的转移支付,到达最优,具有效率。为了实现均等化,富裕地区获得G2的转移支付,由图可知,四边形G2G3EH的面积比四边形AHNM的面积大,因此缩小了差距。但是对于富裕地区而言,损失了效率。如果使得转移支付在G3,富裕地区和贫穷地区都有效率,但却有CENM面积的差距存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无法实现均等化与效率并存。
图5 富裕地区和贫穷地区关系图
图5所示,富裕地区比贫穷地区变化较快,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实现均等化,并且也不损失效率。假设中央政府对富裕地区的转移支付为G1,对贫穷地区的转移支付为G2,那么在G1处,富裕地区达到最优,在G2处,贫穷地区也达到了最优。同时四边形G1G2BC的面积也比四边形ACFE的面积大,因此也缩小了差距。
通过图3-图5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富裕地区比贫穷地区变化较快时,才可能既实现均等化,也保证了效率,即效率与公平并存。
郭庆旺,贾俊雪(2008)认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未能实现均等化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分配没有很好地兼顾公平与效率准则,同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也没有很好地顾及到地方公共服务需求和财力状况,忽略了财政激励作用。郭庆旺认为未实现转移支付均等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提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还存在着很大缺陷,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原则不够明确,受传统财政体制遗留因素的影响较大,分配公式的合理性、透明性和规范性还不够等等。中央政府提出要缩小地区差距,相反地区之间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还在进一步加大。用本文的“倒U”型曲线解释,我国富裕地区还没有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即富裕地区变化较贫穷地区较慢,出现图3、图4所示的现象,在保证有效率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均等化。因此,只有改变富裕地区变化较平缓的现象,才有可能实现转移支付均等化。而导致富裕地区较贫穷地区变化较平缓的原因,转移支付制度缺陷也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也和富裕地区和贫穷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政府的决策行为等有关系,探究这些因素影响程度也是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江新昶.转移支付、地区发展差距与经济增长 [J].财贸经济,2007(6).
[2]郭庆旺,贾俊雪,高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 [J].世界经济,2009(12).
[3]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 [J].经济研究,2003(3).
[4]贾俊雪,郭庆旺.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 [J].经济研究,2008(6).
(责任编辑:WDY)
Analyze the Conditions of Transfer Payments Equalization——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fer Payments and Local Economic Growth
LI Long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in Shandong Province,Jinan Shandong 250001,China)
Gong Six has raised the notion that the rate of central government transferring payments and local government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is"inverted U"relationship in 2000.In order to validate Gong's point,this paper uses transferring payment data in the past 16 years.On this basis,further deduced local government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ransferring payments also exist the"inverted U"relationship.Used this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there are two problems.One is that the transferring payments to local economic growth has positive stimulus,and whether rich or poor regional areas,the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give its transferring payments to local governments.While transferring payments are not the more the better,there should also be limits on the amount.When local government revenue is large enough,transferring payments to economic growth stimulus is no longer so obvious,but it will inhibit the growth of the local economy.The other is that a new perspective can explain the conditions for equalizing transferring payments to be achieved.When the affluent regions go into the decreasing stage of "inverted U"curve,it may achieve equalization.
Economic growth;Transfer payments;Fiscal decentralization; Regional economy
F061.5
A
1004-292X(2014)03-0062-05
2013-09-10
李 龙(1984-),男,山东济宁人,博士,主要从事财政与金融,宏观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