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注一体化管理平台在提高聚驱质量管理上的应用

2014-03-09杨功伟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4年12期
关键词:聚驱大庆油田母液

杨功伟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114)

配注一体化管理平台在提高聚驱质量管理上的应用

杨功伟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114)

为进一步提高注聚质量管理,站在三次采油前沿的试验大队在应用聚合物配注一体化平台提高注聚质量管理上取得一些认识,主要内容包括整合以聚驱区块为单位的质量管理单元,再造以工序服从为原则的质量管理流程,提炼以精确控制为目标的配注质量标准,探索以快速响应为手段的黏损治理模式,推进以高效生产组织为目标的配套改革,创造出聚合物驱地面质量管理崭新模式,为油田三次采油地面管理有序、高质、高效管理提供很好地借鉴作用。

配注一体化管理平台;注聚质量;预警管理;黏损治理

1 构建配注一体化管理平台的背景

大庆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而采油六厂是大庆油田最早、最广泛应用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油田,被誉为大庆油田高含水期、高含水后期开发的“大试验区”,是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配套技术孵化、成熟、转化的重要先导性试验场,承担着“开路先锋”的重任。不断改进、完善和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为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高质量应用构建最适宜的管理平台和最优的管理环境,是“大试验区”的职责之一。该质量管理平台是基于以下背景产生的。一是支撑大庆油田4 000万t持续稳产的需要;二是突破三次采油高成本瓶颈的需要;三是完善聚合物驱油技术质量体系的需要[1]。

2 配注一体化管理平台的主要内容

按照“高质注聚保稳产,控制黏损提效益”的思路,强化全过程的质量节点控制,形成了配注一体化质量管理平台下的高质高效管理方法。

2.1整合以聚驱区块为单位的质量管理单元

通常一个聚合物驱开发区块由一座配制站、几座注入站和几百口水井组成。但相对专业的工作性质和独立的管理单元使配制站和注入站“各自为政”,聚合物黏度质量管理是贯穿配制和注入生产的全过程,这样以区块为单位进行整合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依托区块内配制站与注入站在生产流程上的上下游关系,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通过岗位调整、任务同下、指标共担、利益共享的管理机制,实行区块协同运行,改变过去配制站和注入站分开管理、独立运行的管理模式(图1),实现每个聚驱区块同为一个质量管理单元的整合。

2.2再造以工序服从为原则的质量管理流程

现场评价注聚质量的指标就是聚合物溶液从注入站到井口时的黏度合格率。配制站在整合后的管理流程中处于注入站的上游,所以上游配制站的工作必须围绕下游注入站的需要来开展,配制站要对外输母液的浓度黏度指标全过程监控,并根据注入站的需要及时调整,而注入站的工作也要围绕站内水井井口浓度、黏度来进行。这就是上游服从下游、配制服从注入、地面服从地下的工序服从原则[2]。

图1 配注一体化质量管理工作流程

2.3提炼以精确控制为目标的配注质量管理标准

2.3.1 建立配注系统黏度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一是完善了一体化全过程黏度质量控制标准。通过系统分析,结合现场实际,经过反复实践,对配注一体化系统工艺流程中各节点在目前科技水平下黏损极值进行测算(表1),并确立为采油六厂黏度质量工作的技术与管理标准。

二是提高了上游配制站母液配制精度标准。油田公司企业标准规定,母液配制浓度的测定要通过化验法,系统误差在±5%[3]。通过创新提高母液配制精度的“一三七”管理法,提高大庆油田企业标准母液配制浓度精度2%以上。

2.3.2 依据质量管理标准强化质量过程控制

一是加强两级质检。执行聚合物两级质检,严查干粉质量。采油六厂中心化验室负责聚合物干粉固含量、浓度、黏度、不溶物等11项指标的全面检测,平均每50t检测抽检一次;配制站实施集中化验管理,重点监测聚合物的黏度指标,平均每10t抽查一次。2013年共检测3 030样次,黏度合格率97.2%,对不合格产品全部进行了退货处理,确保干粉质量得到控制。

二是精控母液浓度。创新提高母液配制精度的“一三七”管理法,即:确定折算浓度“一个标准”;实施折算浓度与化验浓度、分散下料量与设定浓度、干粉固含量与质检标准“三个比对”;推进听、看、查、算、调、比、检的质量过程控制“七步操作”,2013年聚合物母液配制浓度误差-1.32%,目前,“一三七”管理法已经在大庆油田公司几十座配制站推广,在配制站聚合物母液的配制、外输过程中得到实际应用,有效提高了聚合物配制质量管理和聚驱开发效果。

2.4探索以快速响应为手段的黏损治理质量管理模式

配注一体化管理流程的最终工作目标就是流程末端井口的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指标是否合格,所以黏度质量管理是一体化生产管理过程的核心任务。2.4.1实施基于多维度预警的快速反应

通过黏损产生机理的分析,把影响黏损的因素量化为化验、配制、注入3个系统具体的管理指标,建立了质量管理黏损预警机制,并针对各质量节点制定完善了3个系统的员工预警操作卡片,便于生产操作人员在配注过程中提前发现、提前介入、快速反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2.4.2 实施基于多环节协同的快速反应

厂成立黏损治理小组,对全厂聚合物驱黏损防治进行统筹管理,油田管理部负责对黏损治理工作的全面协调、质量管理和考核;地质大队负责化驱方案的优化、调整,方案执行监督;规划所负责地面工艺评价、优化及调整;试验大队负责黏损指标的监测、提出治理方案并根据厂统一部署进行实施。

2.4.3 实施基于多手段治理的快速反应

开展降低粘损方法研究,在大庆油田率先提出了“冲、洗、分、修、调”的5项治理方法即对管损大的单井管线冲洗,对前后压差大的静态混合器清洗,对压差增大的流量调节器分组,对出现异常的设备维修,对回流大的比例调节泵调参[3]。2013年冲洗管线155条,清洗静态混合器230个,分组分压186口井,平均黏损降低2.2%~2.9%,注入质量控制效果明显。

表1 聚合物配制注入各节点黏度质量控制标准%

2.5推进以高质高效生产组织为目标的配套改革

2.5.1 实行化验集中管理,提高专业化水平

实行化验集中管理的新模式,全厂取消注入站小化验室39个,节约化验仪器60余台套,每个注入站定员减少1~2人。减少仪器设备投入600多万元,年节约运行费50余万元。在聚驱区块为单位的质量管理单元实施创新推行集中化验管理,实施“精兵强将”的专业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化验工作质量效率和工作效率质量[2]。

2.5.2 建立人员内部流动机制,提高用工效率

由于聚驱周期注入的特点,人员流动成为一种常态化。采油六厂的创新性做法是:一是完善制度保障,出台《试验注聚员工内部流动管理办法》,明确了不同注聚开发区块员工相互流动的选拔标准和员工流动程序,使人员流动可以统一协调更加有序平稳;二是加强员工培训和储备,先开发的聚驱区块在正常生产同时还要担负新员工的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为后续开发的聚驱区块做好人员和技术的储备工作[5]。

2.5.3 采取“一本帐”管理,提高设备仪表利用效率

借助配注一体化管理,实行设备仪表台账“一本帐”管理。纵向上,对于停产站设备仪表实行统一调拨使用,在运站设备仪表实行能拆不换,能修不换的修旧利废政策;横向上,各注入队之间相同工艺、相同设备仪表配件统一管理,统筹配备,极大地发挥了备用设备仪表配件的最大作用。年协调各类设备及仪表配件互换互调23次,节约购买新设备投资70余万元。

3 配注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实施效果

配注一体化质量管理平台建立以来,从下3个方面见到了明显效果。

3.1聚驱开发效果进一步优化

通过建立聚合物驱配注一体化管理体系,油田开发技术指标得到进一步改进,开发效果逐年向好。2010至2013年聚驱产量占总产量比例由40%上升到55%,聚驱吨聚增油提高1.2%。

3.2聚驱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创新“一三七”管理法,使母液配制精度控制在3%以内,并已在大庆油田配制质量管理系统推广,使执行17年之久的配制浓度精度100%±5%的油田公司企业标准提高了2%。

通过推行黏损治理一体化管理和预警机制,全过程黏损率7年来下降3.6%,平均年下降0.6%已经接近目前技术水平下的黏度质量管理极值,注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并且喇嘛甸油田黏损治理工作也走在了大庆油田先进行列。

3.3聚驱采油成本进一步控制

通过推行化验集中管理减少运行费用、降低黏损节约聚合物干粉、优化劳动组织节省人力等措施,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 090万元,年均聚驱吨油成本下降4.93元。

4 结论

配注一体化质量管理平台的核心内容是提高注聚质量管理,而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配注精度、黏度损失,配注一体化质量管理平台的建立,实现了生产指标的联动调控,实现了人员设备的优化配置,实现了提效措施的整体推进,发挥配注一体化质量管理平台优势,不断总结管理经验、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改善聚驱开发效果,为喇嘛甸油田“原油持续稳产、高效低耗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大庆油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为集团公司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做出应有的贡献。

[1]马林,段一泓.全面质量管理[M].2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傅家骥,仝允桓.工业技术经济学[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安耀彬,刘翠微,周怡.我国钻井液处理剂标准现状及问题分析[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3,29(12):55-61.

[4]杨俊贞.钻井液用处理剂标准应用现状分析[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2,18(6):23-24.

[5]张云峰.中国石化钻井液处理剂质量现状及解决对策[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27(2):23-24.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polymer flooding quality management,tertiary oil recovery test team obtains some understandings in applying polymer compound—injection integr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to improving polymer flooding quality managemen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units composed of polymer flooding blocks are integrated,the quality management process based on processes are put forward,the compound—injection quality standard,the viscosity loss control mode and new polymer flooding ground quality management mode are developed,which can provide inference for the ordered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ground management of oilfield tertiary oil recovery.

compound—injection integr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polymer flooding quality;warning management;viscosity loss control

2014-10-15

杨功伟(1973-),男,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聚驱大庆油田母液
聚驱后聚表剂“调驱堵压”调整技术研究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聚合母液水优化处理及循环利用
调剖对后续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影响研究
聚驱后残留聚合物分布及对二元驱的增效作用
母液吸氨器安装高度的探讨
氯乙酸母液再利用技术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