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下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分析①

2014-03-09李杰

关键词:价值链集群纺织

李杰

全球价值链下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分析①

李杰

通过对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企业的调查研究,重点分析我国及浙江纺织服装企业出口形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照国际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态势,找出浙江纺织服装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培育优势企业、打响自己的服装品牌,修炼内功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对策

0 引言

最近10余年,浙江一直名列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大省,但是由于生产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厂家,纺织服装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占比达98%,在国内各行业中占比最高。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较低,很大一部分是代工企业,生产贴牌产品。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但由于长期的低价竞争而频频遭到发达国家反倾销起诉及贸易壁垒的困扰。近几年来,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劳动力价格和原材料上涨、环保压力加大,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面临外需疲软、订单转移明显及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困难,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经营日益艰难。而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与浙江有着相似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特别是在服装生产方面,拥有许多知名的国际品牌,代表着时尚界的流行趋势,使得上述这些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顶尖地位,保持着独特的竞争力。本文将通过分析全球价值链国际品牌的运作模式,借鉴欧洲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优势,来找出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比较优势,并对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对策。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有两大类:一是基于创新的集群。欧洲发达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的纺织服装产业区,其特征是创新、高质量、功能的灵活性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健全的法制规范下企业间自觉的合作关系,各行为主体具有协同效应和集体效率,因而使得生产企业、产业化区域获得持续的竞争力。二是基于低成本的集群。处于降低成本的目的,企业间的合作是偶然的,甚至不存在的,企业主虽然都在一个区域内工作和生活,但很少共享信息或讨论共同的问题,集群内企业间信任度低,往往恶性竞争。如由于全球产业分工而在浙江绍兴出现的纺织企业的价格战。

浙江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主要是建立在农村或乡镇企业的基础上的集群,具有民营资本为主、劳动密集型等特征。绝大部分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产业集群总体上处于上述第二种类型,需要向第一种类型升级,但其升级又受制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宰的全球价值链。

1 我国及浙江纺织服装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分析

1.1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生产总量和贸易总量在国际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从纺织服装全球价值链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却处于一个尴尬地位,发达国家拥有核心竞争力,处于绝对支配地位,享受着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厚利润;而处于经济发展中的亚洲国家,尽管生产量和贸易量巨大,但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端位置,产品的附加值低、利润薄。见表1。

表1 我国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总值表 单位:亿美元

1.2 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出口在我国进出口中占比分析

浙江省2013年1~9月纺织品服装出口567.97亿美元,同比略有增长,出口额仍位列全国第一。

表2 浙江省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总值表 单位:亿美元

2 国际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态势

2.1 国际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历史

纺织服装产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实现工业化初期,大多优先发展纺织服装工业,用比较低廉的价格占领出口市场以换取外汇,如英国、日本、韩国。国际纺织服装生产中心在历史上经历过3次大的转移,第一次发生在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国际纺织服装生产中心从东方转移到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从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转移到亚洲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第三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又回到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本土。世界纺织服装生产中心经历了20多年后的回归,是经济全球化过程和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随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链不断优化,世界纺织服装生产还将继续向亚洲地区集中。

2.2 产业链不断优化,全球价值链下的纺织服装生产和贸易格局已经形成

随着信息化的蓬勃发展和物流业的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链已逐渐形成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优势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产业链。亚洲发展中国家是纺织服装产品的生产者,欧盟、北美和日本是纺织服装产品的消费市场。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竞争力下降是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产品大量出口发达国家市场的原因之一,是纺织服装产品价值结构重置和全球价值链形成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产业衰落的根源。

2.3 纺织服装产品价值结构分析

纺织服装产业全球价值链是为实现价值而连接生产和销售等全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主要从产业的组织层面、空间层面、产品和服务层面等方面研究技术与创新资源的全球化分配与流动规律以及对应的附加价值分配。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全世界不同的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到营销、售后服务等活动①井敏之《基于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见北京邮电大学2008硕士学位论第6页。

在全球价值链没有形成的时候,产品的研发过程、生产过程和市场营销等大部分环节都是在一个企业内部完成的,利润率是相同的,但随着生产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市场营销、物流等信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共享,参与到产业竞争中的企业越来越多,各企业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选择从事价值链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充分竞争使得价值链各环节的利润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进入价值链各环节的门槛有高有低,利润率下降幅度也有差异,形成了价值链各环节与附加价值之间的“U”形曲线,又称微笑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纺织服装行业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

价值链价值竞争的结果就是由于发达国家拥有资金、技术优势,不断开发并垄断高利润率的产品或价值环节,一些低利润率的产品或价值环节就转移到不发达国家,在产业价值链内,存在着利润从产品的制造环节流向销售环节,从价值链的中间环节流向上、下游环节的趋势。我国虽然是纺织服装产品的“世界工厂”,但在价值链的高端基本没有我国的位置,我国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仅占到10%左右的利润,其他部分都被品牌的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瓜分掉了。而这些环节大多被发达国家所垄断,落入发达国家的企业口袋。

3 困扰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并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块状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产业集群的增长优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土地、能源等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攀升,国内外其他地区低成本的产业聚集,体制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弱化,价值链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而逐渐消解。

传统的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生产的产品档次都不高,产业进入门槛极低,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煤、电、油等不可再生资源,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循环、低效率、低附加值”的“三高三低”经济发展模式容易受到环境承载力的制约,严重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不进行产业链升级,一些产业集群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如下:

3.1 产品附加值低、缺乏自主品牌

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大部分企业通过OEM方式融入了全球价值链,部分龙头企业已实现从OEM向 OBM的跨越,小部分企业甚至实现了价值链的升级。然而,总体来讲,产业集群在“微笑曲线”中的地位多数处于低端环节,不注重品牌效应,企业仍然以加工出口为主,产品也以中低档布料及服装为主。全球许多名牌服装产品在浙江均有生产,但在国际市场上很难找到浙江自主品牌。尽管经过近20多年的努力,品牌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享有国际知名度的“名牌”。在纺织服装产业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上早已不缺产品,而品牌和名牌才是竞争的法宝。

3.2 外企加快抢滩中国市场

近来,一些国外品牌频繁派代表到中国考察,试图通过收购服装生产企业或者与其合作的方式,控制国内纺织服装产业上游产业链。据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透露,今年以来,已先后有美国、加拿大、朝鲜等地客商到宁波进行考察,要求与当地企业合作。此外,随着内地经济发展,外出务工劳动力减少,用工荒问题对浙江纺织服装企业经营影响日益显著,因工人不足造成生产线停工、订单不能完成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仅宁波服装企业用工缺口就达5万人以上。

3.3 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层出不穷

目前,国际市场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主要有“两怕”: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害怕中国产品进入该国市场,损害其本国纺织服装产业;墨西哥、土耳其等纺织服装出口大国害怕中国抢占其市场份额。于是,这两类国家便联合起来,想方设法地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设置障碍。

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的加深,“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态纺织品”等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国对纺织服装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5月8日,欧盟关于纺织品标签的新法规将正式实施,其要求纺织品标签须注明原产国,须显示是否含有源自动物的非纺织品部分等,此举不仅将增加浙江纺织品输欧的贸易风险,还将增加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成本负担,延长通关时间。与此同时,从2012年4月起,日本要求所有输日纺织品提供不含特定偶氮染料的检测证明,同时进行逐批检测。据测算,1件衣服进行偶氮染料检测的平均成本达800至1000元人民币。尽管经过协商,中日双方启动了“白名单管理体系”,首批24家中国企业已获得“白名单资质”,但更多企业对日出口面临风险。此外,2012年2月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发布了最新的纺织品有害物质检测标准,湿法纺丝纤维和涂层将增加N-甲基吡咯烷酮和二甲基乙酰胺项目检测。

3.4 劳动力成本攀升

纺织服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曾经是产业发展的优势,但目前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于东南亚国家的4~5倍,特别是越南的低成本优势已逐渐凸显,成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数据显示,在2013年的美国市场上,越南成为第二大纺织服装出口商。浙江纺织服装企业在过去大多凭借价格优势取胜,如果2014年纺织服装用工成本增加幅度在30%~35%之间,假设2014年用工成本增加30%,对于生产企业而言,用工成本占收入比重将会增加3%以上,即由7%提升至10%左右。如果产品售价不能提高,对微利或亏损企业来说,后果不堪设想。

3.5 贷款利率提高,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融资难

浙江纺织服装企业8成以上都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信用体系缺失造成的。由于市场资金短缺,企业的贷款利率越来越高,受冲击最大的是中小民营企业。不少纺织服装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不灵,正常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进入行业的门槛较低,纺织服装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许多企业为了能多取得流动资金使得企业更好运转起来,不断开发出新产品上市,会低价处理其积压的库存,导致企业低价恶性竞争。从国际国内资金市场发展趋势预测,企业取得贷款更艰难,融资成本会越来越高,资金监管也会越来越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光靠企业自己的能力是解决不了的。

4 如何提升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求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纺织服装产业应在当地化与全球化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为此,需要进行新的区域治理,依靠相关企业之间的互动合作,调动创新动能,营造有利于产业区域内企业繁衍的环境氛围。

4.1 加大纺织服装产业应用基础科学研究、注重服装品牌的市场化运作

品牌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不能简单用金钱来衡量,它体现一种企业文化和价值。商品既要融进文化、民族的元素,又要能满足世界上不同的文化的消费群体的需求。

品牌的高知名度可以带来高附加值,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因此,浙江的纺织服装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维护品牌的形象,以品牌促进产品的销售,以品牌树立企业的形象。

要重视应用基础科学与产业应用技术开发创新的衔接,加强产学研结合及纺织服装业与相关产业的结合,通过实施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以推进纺织服装全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即从出口贸易以“跑量”为主、依赖价格竞争,转变为依靠质量、品牌、设计占领国际纺织服装产品市场,为纺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奠定坚实基础②孙琪《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以浙江宁波为例》见《经济问题》2007年第4期58页。

服装产品日益同质化,企业需要加大服装品牌市场化运作的投入,加强品牌的文化定位,消费者不再是以简单的保暖和遮羞功能来选择服装,而是更加注重树立自身形象,标榜自己文化种群的一种外在标志,如“唐狮”品牌的拥趸者就是中等收入的时尚年轻人。市场竞争最终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质量的竞争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品牌竞争来实现,品牌的投入和运作最终会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宁波服装企业中的“雅戈尔”、“太平鸟”等品牌。

4.2 政府部门加强引导,扶持、规划、培育大型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

以政府为媒介,引导纺织服装企业走上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资源配置合理、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少、劳动力资源优势可以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完善行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因为单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遇到信息不对称、技术瓶颈、规模不够等困难,需要同行间进行商讨。政府应协调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分工协作,建立企业创新战略联盟,推动行业关键技术的整体突破,变单打独斗型为协同网络型,可以大大节约企业有限的资金、物力、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开发高品位、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污染、低消耗的“三高二低产品,”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各种产品的国际认证、环保认证来提高自己的技术和环保标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浙江纺织服装行业中具有技术、管理、资金或品牌优势的大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其他企业并做大做强,培育出优势企业,集中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对规模效益反应敏感的产品。以资产和业务两重纽带所形成的企业联合,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另一种形式,缩短产业链,减少流通环节,增强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4.3 打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对于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要针对不同类型予以应对。对于明显的歧视性政策,如以安全、环保或保护消费者利益为借口,特别制定的一些歧视性政策,企业间要抱团取暖,要坚决进行反击,或进行双边磋商或诉诸国际贸易组织予以解决。对于因传统习惯和技术水平因素造成的差异而形成的技术壁垒,一方面生产企业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诉讼,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纺织业界的交流。

具体实施办法有:1)尽量选用环保原材料。染整加工是纺织品由原料加工成成品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控制品质不能局限于染整工序,还应考虑上游企业的原料选择。要尽量选用产生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较低的浆料上浆的布料。如采用绿色纤维作原料,加工成的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舒适性、光泽性,而且易生物降解,废弃后易降解,符合环保要求。2)要选用绿色印染辅助药剂,即选用植物或矿物色素染色,这些色素染出的织物具有较好自然色效果,并且不会污染环境。3)对于产品的包装和生产过程的善后处理要谨慎从事,发达国家环保要求不仅是指产品本身,更要求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因此,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也要进行净化处理达标才能排放。

建立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预警机制,帮助企业及时应对国外贸易壁垒,制定纺织服装产品进出口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推动企业开展标准认证工作。

4.4 努力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换代步伐

产业集群是产业链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产物,是产业规模化经营的必然结果,努力开发专利产品和原创技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浙江品牌,以发展品牌服装、新型化学纤维、高档纺织面料和应用开发特色优势为重点,加快纺织服装产品优化升级,从而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可以使生产高度专业化,降低经营成本,充分发挥产业链整体效应,形成上、中、下游资源配套,相互协作的运作模式,同时推进各产业聚集地的联动发展,放大集群的区域效应。

4.5 建立和完善纺织服装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纺织服装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不仅为企业融资提供有力证据,同时也可提高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从整个行业来看,也有利于形成守信践诺的良好风气,从而产生促进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企业自愿、公开透明、服务会员、扶优扶强的原则。借鉴台湾纺拓会运作的模式和经验,可以由第三方机构或者由行业协会来构建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有偿服务的形式对纺织服装企业的金融、财务状况、人力资源配置、经营运行状况、企业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社会信誉等诸多因素加以客观分析和评估,为申请企业提供一份详尽、科学的信用分析评价报告和相对应的企业信用等级,作为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参考依据。

[1]井敏之.基于产业集群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6.

[2]孙琪.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以浙江宁波为例[J].经济问题2007(04):58

[3]李岩.广东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9(05).

(责任编辑:竺小恩)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Zhejiang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Cluster under Global Value Chain Circumstances

LI Jie

F407.8

A

1674-2346(2014)01-0075-06

10.3969/j.issn.1674-2346.2014.01.016

2014-02-20

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全球价值链下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分析”[编号:Y201326781]

李杰,男,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浙江宁波315211)

猜你喜欢

价值链集群纺织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