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实质及其功能研究
2014-03-09方胜林
方胜林
(内蒙古海拉尔铁路防疫站,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0)
经络实质及其功能研究
方胜林
(内蒙古海拉尔铁路防疫站,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0)
快痛神经网、慢痛神经网、交感神经网都可称为经络,三者及相关神经组成经络调控系统,调节基础生理活动。分析了经络的实质及其功能以及气的涵义与针刺镇痛的外周机制。
经络;痛觉神经;交感神经;初级传入;针刺镇痛
1 经络的实质
经络,顾名思义就是有着传输干道的网络。《黄帝内经》表述的皮下十四经脉及其分支,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的通道系统也许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经络,无法实现经络的功能。简单推理一下,能够沟通全身上下、表里内外各处组织的只有血管和神经。因此毛细血管旁的交感神经和慢痛神经成为可能,另外,毛细血管旁还有一种神经,由于分布量少容易被忽视,那就是快痛神经(痛觉初级传入有好几种,本文快痛神经与慢痛神经均为特指)。交感神经依交感链连接成网络,可称经络。Aδ纤维和C纤维中枢端都发出上行支和下行支进入李骚束。慢痛神经为C纤维神经、含P物质。人脊髓免疫组化显示,在后角的Ⅰ~Ⅲ层和李骚束有密集的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和终末,排列呈点线状或密网状,在中央管周围也有较密的P物质阳性纤维[1]。慢痛神经有成为经络的可能。在神经节内,同类神经都可通过胞体形成电突触,因此所有感觉神经各自都可构成网络。经络如此重要,应该是进化最古老的神经之一,所以有特化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可排除。电针镇痛及其它效应的研究显示,2Hz和100Hz频率有着显著不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不同的初级传入和神经环路完成[2]。显示经络可能有两种神经且都与痛觉密切相关。已有的现代科技研究成果不能解释《内经》中经络的作用、针刺的效应和经络现象,因而科学合理地解释经络必需要有理论创新。本研究认为快痛神经除介导痛觉外,在刺激未达到疼痛阈值前还介导细胞外基质机械牵拉形成的牵拉感觉或不适感、发硬感觉,且只在神经敏感梯度处于低级档次时产生这种感觉。产生疼痛感觉前的神经活动为生理状态。生理状态下,快痛神经的敏感性呈阶梯变化,每一个敏感梯度都对应一个基质浓度。在刺激物浓度不变情况下,敏感度提升一个梯度就可产生牵拉或不适感觉,通过神经活动效应降低刺激物浓度,或者敏感度回降下一个梯度,牵拉或不适感觉消失。这种感觉变动许多人都曾亲身体验过。快痛神经中枢端分支之间通过电突触构成连接。快痛神经连接的主要效应之一是调节神经间敏感度的均衡。低位中枢中间神经的树突树和轴突网可对神经的敏感性进行集团式整合,而且可跨脊髓节段远距离整合,整合的目的是均衡神经敏感度。如整合足和头部的神经,使两部位受整合的神经敏感度一致,这是针刺远距离作用的基础。集团式整合可形成穴位和经脉。中间神经的整合是快痛神经网络敏感性调制的主要形式。调制的结果是使整个神经网络的敏感性趋向一致且保持稳定。这就是真正的经络。另外,慢痛神经网和交感神经网也可泛称为经络。器官组织有自己内在的一套生理、病理活动反应系统,而快痛神经、慢痛神经、交感神经及相关神经则组成另一套器官组织外来的生理、病理活动调控系统,可称为经络调控系统。
2 经络调控系统的功能
经络调控系统的功能之一是调控初级传入。“针感”(酸、麻、胀、重等)即“得气”应该是由受刺激后感觉神经敏感性提高、感觉阈降低的结果。这是一种复合感觉,涉及多种感受器和传入神经(Aβ和Aδ类),很显然这些感觉神经的敏感性是经过整合一起同时变化的。传统针刺的捻转提插可刺激胶原纤维,而胶原纤维是快痛神经的适宜刺激物,反复刺激可提高神经敏感度。很多人能偶尔感觉到病变后发硬的器官组织,尤其是空腔器官(如食道、十二指肠等),而且往往会明显感觉到发硬组织的大小、形状、质地。这也是一种复合感觉,多种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同时被激活,同样涉及Aβ和Aδ纤维神经敏感性一起变化。本文推测的结论是:快痛神经调控其它Aδ纤维敏感性,慢痛神经调控其它C纤维神经敏感性,快痛神经通过中间神经调控Aβ纤维神经敏感性,慢痛神经参与C纤维神经末梢突触前抑制环路构成,交感神经调控肌梭γ-传出的自发放电,继而间接调节肌梭传入。也可简单地说快痛神经接受机械刺激,它调节接受机械刺激神经的敏感性;慢痛神经接受化学刺激,它调节接受化学刺激神经的敏感性。反之,一些感觉神经也调节痛觉神经的敏感性。经络敏感性相对恒定可保障其它初级传入敏感性基本稳定、变化局限。初级传入是神经反射弧活动的基础,而初级传入受经络调控系统的调节,也就是说经络调控系统可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生命体所有的神经。传统针刺对内脏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应该就是通过调节初级传入的兴奋性使神经反射活动回归正常。电针的作用机制复杂,应除外。
经络调控系统的三种神经存在相互制衡关系,也就是既兴奋又抑制的关系,其中快痛神经为主要方面。交感神经活动相对独立,匹配的快痛神经和慢痛神经敏感度同步变化。有趣的现象是社会关系中也存在一个三权制衡体系,即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相互制衡。如和经络调控系统对应,交感神经相当于行政权,管理基础生理活动;立法权相当于快痛神经,是权力的根本、主要方面;慢痛神经相当于司法权,裁定行为活动是否符合规则,器官内组织的活动是生理活动还是病理活动。可见世间万物是相通的,三权制衡体系可能是最佳的制衡与管理模式。
3 气的涵义与针刺镇痛的外周机制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道路,言及经络有必要讨论气的涵义。《黄帝内经》中气是一个复合概念,不同篇章有不同涵义。一种是比较隐秘的真气,养生家修炼的,“谨守其气”“气至而有效”的气,是快痛神经的活动。一种与能量代谢有关,“少火生气”的气,是慢痛神经的活动。慢痛神经递质P物质可直接扩张微小动脉,可诱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开放毛细血管和扩张微静脉,增强能量代谢。另外一种主要与中医临床证候有关,气行血行的气,是交感神经的活动。 气虚症典型症状气短、乏力。气道平滑肌有儿茶酚胺能传出纤维分布,吸入β受体兴奋剂治疗哮喘;有力与无力取决于肌紧张,精神兴奋可导致肌紧张增强,肌紧张源于γ-传出神经的反射性活动,假设交感神经调节γ-传出自发放电,那么气短、乏力都与交感神经活动密切相关。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这些都是交感神经的主要分布区,症状也与交感活动有关。甚至顾护体表皮毛的气的功能也可用交感活动来解释。中医一个有名的论断是情志致病、情志可化火,这仍与交感活动过强有关。中医还有一种药物作用的气,补气药的效应。黄芪、党参、大枣等补气药都可正性调节细胞的功能活动,包括胃肠的运动。
实际上传统针刺的捻转提插可提高痛觉神经的敏感度,穴位处纯属补气,没有泄气。针刺的主要效应之一是泄内热,气实则热,内热是慢痛神经异常活动导致的能量代谢旺盛。“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针刺调实补虚,补的是快痛神经的气,而最终的效应是泄了慢痛神经的气。推测途径有二个:一是提高了快痛神经的敏感性,制约了匹配慢痛神经的异常活动;二是激活了经络上的整合中间神经,也就是疏通了经脉,从而调整了神经敏感度。
针刺的另一个主要效应就是镇痛。电针可刺激中枢阿片肽的释放。传统针刺的捻转提插可能没那么大的刺激强度。本文认为Aβ、Aδ类纤维神经的局部活动有防止和消除炎症的功能。针刺镇痛外周可能途径一是制约慢痛神经的疼痛敏感化,一是调动微环境自稳能力,也就是抗炎机制。现代研究证实慢痛神经在诱发炎症和强化炎症反应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需要慢痛神经疼痛敏感化且大量释放递质。炎症是级联反应,炎症启动需要炎症介质共同作用。在炎症启动前制止慢痛神经疼痛敏感化,降低炎症介质的浓度就有可能防止炎症发生。著名的闸门学说以抑制痛信息上传来解释轻揉疼痛部位可缓解疼痛,然轻揉举动更重要的生理意义可能是从源头上减轻慢痛神经疼痛敏感化和组织损伤。针刺合谷治牙痛可能之一就是兴奋牙髓的A纤维神经,阻止慢痛神经疼痛敏感化和慢痛产生,亦可消除由于水肿牙髓腔高压导致的快痛。牙髓细胞和神经中发现有脑啡肽和β-内啡肽,因而有可能存在调控SP释放的局部反馈系统。缓激肽可刺激牙髓脑啡肽的释放,脑啡肽又抑制缓激肽的产生[3]。现有研究表明局部存在抗炎机制,而且一些神经反射活动也有此类效应,如迷走传出和乙酰胆碱就有抗炎作用[4]。
[1] 任惠民,卢守祥,贺建广,等.人和鼠脊髓中的P物质阳性结构—PAP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8(2):30-31.
[2] JI SHENG HAN.Acupuncture analgesia: areas of consensus and controversy[J]. Pain, 2011(152):541-548.
[3] 潘乙怀,金向青,王惠宁.牙髓组织中甲硫氨酸脑啡肽与缓激肽相关性的体外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35(3):184-186.
[4] 石德光,胡森,姜小国,等.迷走神经兴奋对内毒素致大鼠心脏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1):26-28.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8-28
方胜林(1967-),男,内蒙古海拉尔铁路防疫站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经络学。
R224.1
A
1673-2197(2014)23-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