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配合牵引、理筋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2014-03-09刘玉生卢军峰赵万良刘克剑
刘玉生,卢军峰,赵万良,刘克剑,刘 展,王 航
(雅安解放军37医院 疼痛科,四川 雅安 625000)
针刀配合牵引、理筋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刘玉生,卢军峰,赵万良,刘克剑,刘 展,王 航
(雅安解放军37医院 疼痛科,四川 雅安 625000)
目的:观察以针刀松解枕部软组织治疗为主,配合颈椎牵引、理筋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种安全性大、易操作、易推广的针刀术式,配合颈椎牵引、理筋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356例,随访0.5~10年。结果: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4.1%,其中治愈209例(58.7%),显效92例(25.8%),好转34例(9.6%),无效21例(5.9%)。结论:针刀配合颈椎牵引、理筋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颈性眩晕;枕部软组织;针刀;颈椎牵引;理筋推拿
颈性眩晕已成为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我院采用以针刀松解枕部软组织治疗为主,配合颈椎牵引、理筋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取得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999-2011年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3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9例,女性217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为41.6岁,病程5个月至3年。
1.2 诊断标准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倾向于排除法,至少应有以下特征:①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②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③部分患者旋颈试验阳性;④颈部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反屈、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等;⑤多有颈部外伤史;⑥排除其他原因。
1.3 临床症状和体征
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发作性眩晕,其中213例眩晕发作与颈部活动有关,猝倒史59例;伴枕部、项部僵痛335例,上肢麻木53例,头痛327例,恶心231例,耳鸣71例,心悸、胸闷63例等。扪及枕部、项部肥厚、筋结、条索样痛性物者311例,旋颈试验阳性292例,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51例。
1.4 辅助检查
X线片示: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278例,棘上线不连续171例,椎体后缘双边征112例,钩椎关节增生197例,骨桥形成7例,项韧带钙化52例等。MRI检查显示:椎动脉受压、变细、双侧不对称215例。
1.5 排除病例
经相关检查和会诊,均排除神经科、眼科和五官科眩晕性疾病患者。
1.6 方法
1.6.1 术前准备 查看枕项部皮肤须无发红、破溃,将后发际线以上约10cm头发剃掉。让患者坐在可升降的凳子上,将头面部前部置于自制的“针刀手术架”上,该架上部有一可活动平板,平板中间有一比头面部稍小的洞。嘱患者埋头使项枕部皮肤紧张,用食指指腹贴于紧张的项枕部皮肤,由项部向枕部滑动,准确扪出项枕部皮肤肌肉与枕骨的移行部,标记出这一条弧线,此线为针刀最低进针点。再扪出枕外隆凸与上项线,标出另一条弧线。两条弧线的两端均不超过枕项部发际两侧的边缘,即不会超过胸锁乳突肌后缘。在两线之间逐一找出压痛点并标记。调整凳子高度及“针刀手术架”活动平板角度使患者舒适地埋着头,常规碘伏消毒枕项部,铺无菌孔巾。
1.6.2 针刀治疗 戴无菌手套,选用汉章牌针刀,在已标记的痛点处,针刀刀刃与人体纵轴平行,与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走行方向一致,针刀体与枕骨表面切线呈垂直位快速刺入皮下组织,缓慢进针达枕骨面,如出现沿枕大、小神经走向触电感时,则改换针刃方向。在软组织内向左向右向上各约5mm范围切开紧张、粘连、挛缩、增厚的软组织各2~3次,再紧贴骨面横行铲剥2次,转动针刀90°向上铲剥2次,边治疗边退出针刀,并由助手及时用无菌棉签压迫针孔止血5min。该针刀松解方法不向枕骨大孔及颈脊髓方向操作,不会发生意外,是一种安全性大、易操作、易推广的针刀术式。1周后同法再治疗1次为1个疗程。针刀治疗前半小时口服一次敏感抗生素常规剂量以预防感染。
1.6.3 颈椎牵引 针刀治疗后当日即可进行颈椎牵引。采用平卧位枕颌带间断牵引。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者,先行中立位牵引,初始牵引重量3kg,约1周后行颈部前屈20°~30°位继续牵引,牵引重量调整为4~6kg,20~30min/次,1~2次/d,2周为1个疗程,必要时治疗3个疗程,两个疗程间休息2~3日。颈椎生理曲度基本正常者,宜直接行颈部前屈20°~30°位牵引。
1.6.4 理筋推拿 针刀治疗第5天后施行。患者坐位,先点压风池、风府、天柱、肩中俞等穴。两手拇指自上而下交替点按颈椎两侧膀胱经,在枕项部施行掌揉法、弹拨法等手法。遇到痛点、痛性筋结及条索状物则反复推理,直至痛点基本消失,手下感觉基本平整。7次为1疗程。
1.7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眩晕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眩晕明显减轻,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随访期间,偶有加重,颈椎牵引后减轻;无效:眩晕无改善或稍减轻,随访期间,眩晕时有发生,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治愈209例,占58.7%;显效92例,占25.8%;好转34例,占9.6%;无效21例,占5.9%;总有效率为94.1%。无一例发生意外情况,仅针刀治疗过程中,11例发生心慌、冒汗等不良反应,平卧数分钟后自然消失。
3 讨论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加之颈性眩晕缺乏诊断标准,临床上多为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后的排除性诊断。颈性眩晕与枕项颈部软组织病变、颈椎失稳、退变、椎动脉受压、颈交感神经受刺激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对颈性眩晕认识的深入,有人通过病例观察认为,约3/4的颈性眩晕症是由枕颈部软组织病变引起,约1/4的颈性眩晕症与颈椎的骨关节病变引起的椎动脉变化有关。其产生机理是由于枕颈部软组织中感受器的部分传入纤维与小脑、前庭神经核、红核、丘脑等有关眩晕中枢相连通,因而枕颈部软组织病变,其无菌性炎症的化学、组织内压变化,通过脊神经后支的传入,可以引起这些中枢的兴奋而产生眩晕。
枕骨上项线、下项线与上下项之间项平面附着的软组织称枕部软组织。起始或止于上项线的有寰枕筋膜、斜方肌、头夹肌、胸锁乳突肌,止于项平面的有头半棘肌,止于下项线的有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针刀治疗时,切开紧张、粘连、挛缩、增厚的枕部软组织,铲剥枕部软组织在上项线、项平面、部分下项线的一些附着点,放松紧张、痉挛的软组织,解除肌内高压,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代谢,消除无菌性炎症,恢复动态平衡,从而消除了对该区域内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第三枕神经的卡压和无菌性炎症的化学刺激,眩晕中枢兴奋性减低或消失,眩晕消失或减轻。
颈椎牵引的作用原理:①有效解除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②有利于椎间关节紊乱时被嵌顿的关节滑膜组织回复;③可使扭曲于颈椎横突间的椎动脉恢复常态,减少椎动脉的痉挛,从而消除肌肉中感受器受到的异常刺激,对关节囊、椎动脉壁周围交感神经的刺激以及对椎动脉的直接刺激或压迫,使眩晕消失或减轻。
理筋推拿风池、风府是治疗眩晕的要穴,具有醒脑开窍、祛风止眩的功效。点压风池、风府等穴,弹拨肌肉纤维,能有效疏通经络,解除肌肉、血管痉挛,畅通血液循环,松解或剥离粘连,软化或消除痛性筋节及条索状物,调整机体内部平衡失常,从而消除或减轻了引起眩晕的致病因子。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70.
[2] 王全兵,刘红英,邱平.颈性眩晕100例诊疗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5):429.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4-11
刘玉生(1963-),男,四川省雅安解放军37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颈肩腿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
R255.3
A
1673-2197(2014)15-0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