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朗诵的技巧要点探讨

2014-03-08牛颖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语势朗诵者诗歌朗诵

牛颖

(东莞市大岭山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820)

诗歌朗诵的技巧要点探讨

牛颖

(东莞市大岭山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820)

诗歌作品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朗诵技巧近年来也受到了人们及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通过介绍诗歌的各种特点,重点探讨了诗歌朗诵过程中的技巧要点,旨在提高诗歌朗诵的质量,以供类似研究参考。

诗歌朗诵;表现手段;语流;技巧要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格局,现代诗歌作为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已逐渐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食粮。现代诗歌具有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意象经营重于修辞和形象鲜明等特点,其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内容高度反映了群众的现实生活,表现出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而朗诵作为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在各种文学文体中,诗歌从本质上是最适合朗诵的文体,但不同的诗歌有其独特的形式,若朗诵者没有认识到诗歌朗诵的特征点,不深入把握诗歌的意蕴,是无法充分表达出诗歌的真实意境的。因此,朗诵者必须掌握必要的朗诵技巧,才能更好地进行诗歌朗诵。

一、现代诗歌的特点

诗歌形式与其它文体的区别主要在于诗歌需要分行,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现代诗歌与古代格律诗的不同之处在于,现代诗歌没有固定的行数字数,少了一些呆板、固定的格式,多了一些变换自由,这有利于自由、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现代诗歌在内容上极少有客观的陈述,而是通过直抒胸臆或选取几个典型的生活场景来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爱憎等思想感情,即使像《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样的叙事诗,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现代诗歌用有限的篇幅表达一种感情,往往具有语言和情感上的跳脱性,其所表达的内容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更容易引起现代人感情上的共鸣。

二、现代诗歌的朗诵

现代诗歌的朗诵,要把握的是诗歌的内在韵律节奏,即诗人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这种感情的起伏变化在诗歌朗诵中的表现手段,一是声音的高低起伏,一是语流的快慢停延。

(一)声音的高低起伏

声音的高低起伏可以表现在诗行内部和诗行之间语势的高低变化,也表现在诗歌语句末尾语调的升降抑扬。诗行内部和诗行之间的语势变化大致有四种类型:高低起伏式、前高后低式、前低后高式、中高式。

高低起伏式是诗歌语势高低变化最常见的模式。一首比较长的诗歌的朗读,总体上都有起有伏,这种起伏没有固定的格式,否则就会形成固定、单调的模式。另外三种模式其实都是这种形式在一定范围内的特殊变化。

前高后低式可以用来表达幽深空蒙的意境和悲怆苍凉的情感,例如席慕容的《长城谣》的第二句“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中,“尽管夺了焉支”要高起,“又还了焉支”则应降下来,这样一高一低,表现出历史的沧桑感。

前低后高式可以用来表达激动、昂扬的情感,这种感情不断增强,到最后以最强音爆发出来。例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最后一段: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这一段开始时,语势低沉平缓,读到后来,声音越来越高,到最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句,可以用激情澎湃的声音喊出,让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尽情迸发出来。

中高式又分为缓升缓降式和缓升突降式两种。缓升缓降式一般用于诗行的内部,诗行意义的重心在中间时,可以在被强调的词语处用重音表达,而重音自然是语势的高峰,前面可以让语势逐渐上升,后面可以让语势逐渐下降。例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一句,重心在“历史”一词,它既是这一句的重音,也是语势的高峰,前面的“照你在”三个字逐渐升高,后面“隧洞”一词应稍低于“历史”的语势,而“蜗行摸索”应再低一些,其中“摸索”一词应比“蜗行”再稍低一些。

缓升突降式一般出现在诗行与诗行之间,一些感情比较强烈的诗句中,如四句或四句以上的排比句,在朗诵的进程中,朗诵者的感情不断加强,表现在声音上,语势也逐渐升高,当升到一定程度时,语势由逐步上升转而突然下降,这样转折的好处在于能够舒缓听众越来越紧张的情绪,也便于调节朗诵者的情绪,更顺利地转入下面的内容,还避免了单一上升模式的单调。

例如鲍国安老师在朗诵《历史的脚步》中的一段:

海湾那一边是什么?是汪洋大海不见边;汪洋大海那一边又是什么?是彼岸,是银海湾,是金海滩;这一路,是蔚蓝色的梦幻;这一程,是蔚蓝色的浪漫;是让人心念念有词的银晃晃;是让老天爷都睁开双眼的金灿灿……

在这一段朗诵中,鲍国安老师采用慢调低起的方式,然后语速加快,语势逐渐升高,到了“这一路,是蔚蓝色的梦幻”一句,语速减慢,声音稍低,接着又逐渐升高,到最后一行的“老天爷”三个字时,语势达到这一诗节的最高点,然后突然低下来,慢下来,这样,让听众激昂、高亢的情绪突然得到释放,紧张的心情得到舒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诗歌语句末尾语调的升降抑扬与一般文体的朗诵也不一样。诗歌比普通的叙述性的文体语调的升降变化要频繁得多。在一般文体的朗诵中,语调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在句子的末尾,而且以平调和降调为主,这两种语调适合表现陈述和肯定的语气。

(二)语流的快慢停延

诗歌中语流的停延,既受标点和诗行的制约,又不完全被标点和诗行所控制。

诗歌分行,客观上就造成了每个诗行间的停顿,这样,在自然口语中没有停顿的地方,如果是在换行的位置,自然就要有停顿。

说诗歌的停延不完全受诗行、标点的束缚,是因为它主要受到感情的表达、重点的强调的影响。在行与行的停顿中,我们朗诵时也应照顾到诗歌的内容。例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很像一组排比句,读的时候很容易一气呵成,但从内容上看,“是淤滩上的驳船”与下面的句子练习更紧密,所以在它前面应作较长的停顿。

在诗行之间或标点之间,有一些句子表达的感情需要一泻千里式的喷发,那么诗行之间或标点之间的停顿要短于正常停顿的时间。例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最后一段:“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与“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这两处,是作者对祖国热爱之情的爆发,读起来要一气呵成。

诗行内部的停延,更多的是体现出诗歌的韵律节奏,与格律诗不同的是,这种节奏不是一种整齐的节奏,而是一种不断变化的韵律节奏。

诗行内部的停顿,比较有特色的有两种:一是跌宕式停顿,二是蓄积式停顿。所谓跌宕式停顿,指的是为了表现诗歌中感情的起伏跌宕而进行的停顿,这种停顿时间比较长,比较适合表达细腻缠绵的情感,例如,王小丫和刘芳菲在2008年新年新诗会上朗诵的吴奔星的诗歌《别》,就采用了大量的跌宕式停顿:

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你/走了;没有和谁说起;只留下//一双眼睛;在露珠里;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只留下//一排影子;在小河里;你/走了;笑容//融化在夕阳里;双眼//动荡在//露珠里;影子//摇晃在//河水里;哪里///都有夕阳;哪里///都有露珠;哪里/都有河水;你走了;留下了///整个的你!

频繁的、长时间的停顿,表现了诗中那种有些沉重有些缠绵又有些压抑的离别之情。

蓄积式停顿,指的是在感情爆发之前而进行的停顿,目的是积蓄力量,让感情的爆发更加强烈。例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结尾处,可以在“我亲爱的”后面,有一个较长的停顿,使最后的“祖国”两字用一种较强的力量爆发出来。

诗歌的停顿连延,与朗诵的语速密切相关。一般说来,表现沉重或细腻感情的诗歌,朗诵时语速要慢一些,表现欢快或激昂的感情的诗歌,朗诵时语速要快一些。语速慢时,感情停顿比较多,延长音也比较多,音节、词语、语句间隔较长,甚至一字一顿,语速快时,则一气呵成,音节、词语、语句间隔较短,朗诵时,要快慢结合,疏密相间,这样,就有了一种摇曳多姿的变化美。这种变化的韵律节奏在相同格式语句的朗诵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赵忠祥老师在朗诵流沙河的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中“劳人听过,思妇听过”两句时,“劳人听过”一句没有停顿,而“思妇听过”中,“妇”字拖长,而且后面有一个长时间的停顿,并且,前句句尾上扬,后一句句尾下降,正体现出了现代诗歌朗诵的变化美。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诗歌的朗诵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若朗诵者没有把握好必要的技巧,是无法表达出诗歌的真实意境及意向的。本文通过探讨诗歌朗诵的技巧要点可知,朗诵者在朗诵过程中,必须注重声音的高低起伏,使得诗歌朗诵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同时还需要注重语流的快慢停延,以体现出诗歌的变化美。

[1]苏叶.诗歌朗诵探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05期.

[2]郝素玲.浅谈朗诵的技巧的艺术[J].大家.2011年第10期.

I222

A

1005-5312(2014)11-0260-01

猜你喜欢

语势朗诵者诗歌朗诵
语势的妖娆
开启文化类节目的霸屏时代 成就文学与电视的完美遇见
政论文中排比句的巧妙使用
雅言诵经典之路浅析
关于朗诵者朗诵与诗文作者朗诵的比较分析
浅谈朗诵者应该如何选择朗诵稿件
我是小小朗诵者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诗歌朗诵会举行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语意与语势
Migrant Worker Poets Recite Works in Ha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