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个人幸福感的现状与提升

2014-03-08冯佳妮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幸福观幸福感主观

冯佳妮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当代大学生个人幸福感的现状与提升

冯佳妮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种思想进入大学校园,给大学生注入新思想的同时,也带给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态度,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幸福感

幸福是人类亘古不变永恒追求的主题之一。幸福的获得虽然要以一定的外界客观条件为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人们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生活态度。幸福感是教育的起点和过程,幸福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的人格。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是一个整体性的评估,在一些因素上大学生幸福感的得分较低。根据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在衡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程度中,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程度相对略高于平均水平,消极情感则相对较低,这说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间主观幸福感差异均不显著。尽管男生和女生在某些维度上略有差异,但整体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是没有差异的。经济状况只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有影响。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实际上表示的是父母的收入状况和经济能力,并不代表大学生自身的经济状况,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的主观感受,只要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不影响到他们最基本的需要,那么主观幸福感就不存在明显差异。

二、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属于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容易改变的,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但却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1.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为突出。父母教养方式既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幸福感,同时还可通过影响孩子的自尊等人格因素间接影响其幸福感。大学生的家庭生活越轻松温馨,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越和谐融洽,其主观幸福感相对越高。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能促进孩子形成自信、宽容、乐观的人格特质,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而且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

2.学校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教育活动迎来了新的挑战,教育内容逐渐由以人文关怀、素质发展和专业教育并重向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等单一化方向发展,教育方式由以学习、思考、实践等多样化向注重实际操作的功利化倾向发展,导致大学生过分追求名利,注重物质利益的实现,忽视素质和精神的共同进步。当生活学习中遇到挫折或困惑时,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在这种悲观、消极心态的影响下,导致其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下降,从而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3.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个人在社会中得到认可的重要体现,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呈明显的正向关系,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则体验到的幸福感越强。大学生的情感支持主要来源于父母、老师和同辈群体,其中父母的支持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依靠和坚强的后盾力量,老师的支持能增强大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同辈群体的支持能增强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都可以增加他们的喜悦感和安全感,从而在增加他们的积极情感、降低消极情感的同时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

(二)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起到一个内在的、隐性的、根本上的潜移默化作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1.人格因素。人格的形成,遗传因素是基础,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起主导作用。人格贯穿于个体心理的诸多方面,且可通过后天教育培养健康人格。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表现在,人格通过影响生活事件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在生活当中因个体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自我评价方式的不同,对同一事件则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和处理。人格因素影响个体的认知方式和评价方式,从而影响其对生活满意度,因此,人格特征成为影响主观幸福感最有力最核心的因素。

2.心理参照系。心理参照系,是指人们为了应付心理压力、挫折、适应环境而选用的一种精神上的自我保护机制,是人们维护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独特的心理过程。大学生的思维意识趋于独立化、价值趋向现实化、个体需求日益多样化、行为方式突现个性化,对于新事物的感知度和敏感度远远高于社会其他群体,因此他们更容易把高层次的群体作为自身的参照系,当生活学习上遭遇挫折和不幸时,经常表现出自怨自艾、自愧不如等消极情绪,对自身评价造成严重偏差,这不仅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长期消极情感的体验和积极情感的缺失,甚至对生活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这些都将直接阻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3.归因倾向。归因倾向则是指在整个归因过程中个体将结果的原因归于内在或外在的个人倾向。将原因归于内在因素的称为内控者,将原因归于外在因素的称为外控者。大学生不同的归因倾向会对其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影响。当大学生在面对负性事件时,若将原因归于环境、时机、运气等外在的不可控因素时,其主观幸福感就会较高;而当他们把失败归因于个人能力、性格、自身努力等内在可控因素时,其内心便会受挫,自信心就会下降,从而就会表现出较低的主观幸福感。

4.成就动机程度。成就动机程度是指个体在追求自身目标和实现自我价值过程所体现的对成功这一动机的期望值。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成就动机程度可能造成当事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大学生作为自我实现欲较强的一个重要社会群体,往往比其他群体表现出更高的成就动机程度,但其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再加上没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在没有达到自身设立的目标时极易表现出消极情绪。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很难获得较高的幸福感。

三、增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幸福观教育

幸福观教育在高校德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幸福观教育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大学生只有把人生的价值融入到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才是真正获取人生的美满和幸福。高校教育还应加强素质教育,突出人文关怀。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或者思想上缺乏明确价值观的引导,导致他们没有勇于追求幸福意识和能力。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不仅能使其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还能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到更多幸福感。正确的幸福观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分析处理生活中的矛盾,合理定位自己,从而在提高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的基础上也能增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二)融心理咨询和生活辅导于思想政治教育中

心理咨询和生活辅导能引导大学生心理向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让大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对大学生日常生活进行管理、教育和生活辅导是增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渠道,而目前生活辅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应积极关注大学生生活动态,在摸清大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生活辅导,有效改善其生活状态从而影响其生活态度向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在学习方面,帮助那些因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大学生端正态度,及时纠正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目标和理想。积极鼓励,并发动学习较好的同学帮助学习能力有欠缺的同学。在生活上,对于经济上有困难的、有需要的学生,首先应帮助他们解决最根本的生活问题,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情感生活中,根据学生性格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帮助他们疏导、解决生活中的情感困惑。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是在对正确幸福观教育基础上获得的,应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幸福。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大学生多种心理需求,使大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和活动中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并在活动中体现自我价值,享受过程、收获成长、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从而感受更多的幸福感。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幸福感。社会实践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和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更能激发大学生行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切身体会感受到来自社会中人和事,体会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喜悦,学会感恩,从中得到生活感悟和人生启发,从而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幸福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并在实践过程中收获感情、收获喜悦,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从而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

(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式

学习也是一个创造幸福的活动。高等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真理、结交良师益友的平台,同时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知识的获取、素质的提高能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学习目的的崇高性也能带来幸福感。高校应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采取以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帮助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从而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教学设计要突出人文关怀和素质培养,学校应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选好教材和阅读书目,使学生在努力取得进步的同时得到认可。

[1]肖瑞兰.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2]常红梅,米俊魁.大学生幸福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3).

G641

A

1005-5312(2014)11-0227-01

猜你喜欢

幸福观幸福感主观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