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注聚技术在二类油层油井中的应用

2014-03-08大庆油田采油一厂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层段水驱管柱

大庆油田采油一厂

分层注聚技术在二类油层油井中的应用

杜良大庆油田采油一厂

二类油层通过运用分层注聚技术,使油层吸水状况得到了改善,有效吸水厚度比例由65.2%增加到85%,其中小于0.5m和0.5~1m的薄差层吸水厚度比例分别提高了15.8%和24.6%;油井含水回升速度由初期的0.26%/月下降到0.03%/月;单井产油递减速度由0.125吨/月下降到0.029吨/月。分层注聚技术有效地控制了井组含水回升速度,达到了稳油控水的目的。

二类油层;分层注聚;注聚量;管柱优化

1 聚合物注入量的确定

分注时聚合物注入量采用试验的方法来确定,试验分为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两种方式。由室内实验结果可知,不同渗透率级差的井组,在聚合物用量小于300mg/L·PV时采收率变化不大;随着聚合物用量的增加,采收率略有下降;当聚合物用量超过300mg/L·PV,随聚合物用量的增加,采收率下降明显,用量越大采收率下降越快。实验表明,300mg/L·PV是聚合物用量的分界点。注聚时为保证采收率不受太大的影响,聚合物注入量应小于300mg/L·PV。

现场试验在萨中开发区的二类油层进行,注采井距在125~150m之间,聚用量300mg/L·PV。试验结果表明,300mg/L·PV注聚量使油层含水回升速度加快,采收率明显降低,这与室内实验的结果相吻合。

为了充分发挥厚油层潜能,同时控制含水回升速度,提高采收率,分层注聚措施应在聚合物用量200~300mg/L·PV之间实施最为合适。

2 分注井选井、选层标准

(1)选井标准。以注入井为中心的井组含水开始回升,且井组聚合物用量在200~300mg/L·PV时,注入压力应大于1.5MPa。

(2)选层标准。层段间渗透率级差大于3,隔层厚度≥1m,且分布较稳定时,层段间吸水量相差应在70%以上。

3 分层注聚管柱的优化

分层注聚管柱采用偏心环形降压槽分注技术进行改造后具有如下优点:①采用偏心分注结构,可适应多层分注;②偏心孔直径Ø20mm,在水驱空白和后续水驱阶段可投入常规堵塞器进行分层配水;③节流元件为环形降压槽,节流效果好;④同心与环形降压槽可串联使用,减少了备用节流芯数量,灵活组合,最大限度满足分层井动态调整需求;⑤测试调整时的投捞水嘴工作量小,成功率高;⑥与水驱高效测调完全兼容,管柱可同时满足空白水驱、聚驱及后续水驱的需要。

通过优化注聚管柱,一次打捞成功率96.5%,一次投送成功率94.7%,提高了测调效率;测试合格率达到99%,比原来同芯井测试合格率高出24%,提高了分层井的分层控制作用。

4 笼统定性、分层定量测调技术

笼统定性、分层定量测调技术根据空嘴检配实测资料,重新确定层段性质,制定分层注聚方案,提高层段匹配性。试验中,统计分层测调89口井,总层数301个,共提液93个层,降速28个层,调整比例达到40.2%,提高了分注层段配注方案的合理性。通过分层井的匹配调整,总吸水厚度比例提高了19.2%,薄差油层动用程度提高了4.3%。

5 应用效果

(1)二类油层通过运用分层注聚技术,使油层吸水状况得到了改善,有效吸水厚度比例由65.2%增加到85%,其中小于0.5m和0.5~1m的薄差层吸水厚度比例分别提高了15.8%和24.6%,有效提高了油层动用程度。

(2)油井含水回升速度由初期的0.26%/月下降到0.03%/月,单井产油递减速度由0.125吨/月下降到0.029吨/月。分层注聚技术有效地控制了井组含水回升速度,达到了稳油控水的目的。

(栏目主持 樊韶华)

10.3969/j.issn.1006-6896.2014.10.077

猜你喜欢

层段水驱管柱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特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层段划分新方法
浅水平井完井管柱通过性风险预测
基于Workbench的加热炉管柱结构优化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展布规律研究
高含水油藏细分注水层段组合优选方法研究
水井的层段注水措施研究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