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制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基地的实践与思考*

2014-03-08周见ZHOUJian吕颖果LVYingGuo程科云CHENKeYun占妍ZHANYan

医院管理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教研室导师制本科生

□周见ZHOU Jian 吕颖果LV Ying-Guo 程科云CHEN Ke-Yun 占妍ZHAN Yan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是指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水平高、品德优秀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以及心理进行指导的一种教学制度。其核心思想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1]。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导师制在我国得到了有效推广,其实施对象以研究生为主。而当今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医学教育强调知识、技能与素质三大要素的有机结合,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成为医学院校与医学生的共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已经逐步成为新形势下医学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并逐渐展示出其优势。

从实施情况来看,导师制对医学本科生的培养主要基于两个基本点:即发挥教师在临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2]。

我院是一所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自2011年9月成为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床边教学基地以来,承担了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的临床课程的床边教学任务,对临床医学专业床边教学过程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拟对本科生导师制在高等医学院校床边教学基地中的实施方法、应用体会进行总结,旨在为导师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提供切实的参考。

建立促进学生个人与专业素质全面发展的本科生导师制度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的个人发展及专业学习需自食其力,导师只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高校教育理念应从传统的授之以鱼的方式过渡到授之以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其关键在于学校是否能为其提供一种具有自由人文气氛,以及能够激发其潜能和兴趣的学习环境,具体而言就是畅通自由的交流平台、以及可以指引学生学习进步的导师[3]。因此,我院导师制的培养目标是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主,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发展策略,促进学生个人与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使本科生导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生活的关注者、思想的引导者和专业的指导者。为保证导师制培养目标的实现,我院制定并出台了相应的本科生导师遴选实施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

1.本科生导师的遴选标准与选拔途径。我院本科生导师的遴选标准为:(1)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经过系统教师资格培训,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年以上,具备丰富的临床教学、带教经验;(2)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3)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能尊重、热爱、关心学生,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在选拔途径方面,先由各教研组提出导师推荐人选,医院教学督导专家组提供候选人的既往工作带教业绩作为参考依据,最后由医院教学领导小组确定导师名单并进行聘任公示。原则上每名导师最多指导2名学生,在导师分配上以学生——导师双向选择为主,医院调剂分配为辅,同时兼顾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导师特长。

2.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方案。导师的工作由各教研室主任具体主管。导师候选人由各教研室为单位推荐,故导师是教研室工作的代表,导师工作不是单打独斗,是整个教研室团队在共同培养学生。教研室主任具体过问、负责协调、布置检查有关工作。各教研室建立导师工作例会制度,每学期至少应召开1次本科生导师工作专题会,对有关工作进行研究总结。

设立《本科生导师指导手册》、《本科生导师工作手册》。《本科生导师指导手册》发至每位被指导的学生,由学生本人保管;手册中设内容记录栏,由学生根据导师指导情况随时填写指导内容和约谈记录等;《本科生导师工作手册》由导师本人保管,该手册是核算导师工作量的依据,也是导师履职情况的考核手册,该手册由科教处在指导周期末时收回,存入导师技术档案。

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周期为1年。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随意更换被指导学生或单方面中止导师职责,有特殊原因必须更换的,须由教研室报医院科教处同意备案;对不负责任和不能履行导师职责的教师,医院科教处将责成教研室负责及时撤换,两年内该导师不得再被推荐为导师候选人。

医院科教处负责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对导师工作情况进行必要的督查,适时召集医院导师工作会议,反馈学生与医院督导意见并督促各教研室及导师及时整改。每轮导师指导周期结束的终末考核作为下一轮导师人选的资质认定。评选优秀导师,《医院奖惩条例》明确对优秀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在晋职晋级及评优、名医专家评选时优先。

3.本科生导师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导师的具体工作量化为:(1)每月与指导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不少于1次;(2)对学生的一对一辅导每月每人平均1次以上;(3)每学期参加学生集体活动或面向学生开设讲座不少于1次,(4)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不少于2篇。另外,每位导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以便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个方面的动态信息,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如在每次约谈后在《本科生导师指导手册》中填写简评并签名。

导师的职责:首先,导师应当熟悉本科生床边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并根据既定目标及方案与被指导学生的兴趣及专长拟定具体指导计划;敦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努力实现已制定的个人与专业发展目标,定期根据学生目标完成情况指导学生动态调整学习计划。其次,导师应及时了解和分析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导师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与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引导,鼓励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帮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督促他们不断进步。再次,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和科研活动,如学生可参与导师的在研科研项目,导师对其科研论文撰写、科研基金申报等方面提出建议与具体指导。

4.被指导本科学生的职责。被指导的学生需履行以下职责:(1)学生每周需向导师汇报本人近期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2)每月跟导师早查房和门诊各1次;(3)每学期完成病史采集、病历分析、体格检查和基本技能考核2次;(4)协助导师完成相关科研活动;(5)协助导师完成其它力所能及的工作。

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用效果

1.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高校现行师资与学生数量不对等,教学与科研不平衡的现状不可避免造成了师生间交流渐乏,感情疏离。这与良好的学习与教育平台及自由与积极的人文学术氛围的大学教育要求大相径庭。在我院接受床边教学的本科生远离省城校园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临床医疗环境并开始接触对学生们来说具有一定盲目性及不可预知性的临床工作,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与失落感,甚至是抵制、抑郁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妨碍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实践。实行导师制,无形之中加强了导师和学生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在动态的反馈与交流中,学生感觉到被关注、被要求、被激励,这可以促进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4]。与此同时,近朱者赤,与优秀临床医师的交流互动本身也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促进。例如,我院开展的床边教学学生“病历评审答辨比赛”中明确学生的比赛成绩与导师挂钩,即学生获奖视同导师获奖,共同荣誉感促使师生一起来准备这次竞赛。有的导师为学生反复修改大病历达5次之多,有的导师还邀请本教研室其他老师事前进行模拟答辩,一名学生参赛往往凝聚了全教研室老师的集体智慧,这共同的努力使他们深感荣誉来之不易,更加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也使学生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2.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同导师术业专攻不同,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平台,利于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主攻方向。同时,导师的带教形式更加灵活,个性化的指导更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热情[4]。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的导师擅长于临床带教,使学生在临床实践、基本技能操作方面获益非浅;有的导师外语水平好,指导学生进行国外文献资料查阅与翻译;还有的导师注意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精神;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导师科研水平较高,对科研有兴趣、且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申请加入导师的课题组,尝试医学文献的翻译、综述撰写、课题申请及数据统计分析方面的知识拓展并接受相关指导,培养系统的科研思维,学习科学的科研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兴趣的发挥与个性化的学习。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强调运用知识,主动解决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在导师指导下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或根据导师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并最终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有助于提高导师个人素质与能力。本科生导师经由教研室、医院两个层面的遴选,同时必须接受学生的评判与医院督导组的考核,考核结果决定是否可以成为下一轮的临床导师。优秀导师在晋升晋级方面具有优先权,这种奖罚机制给导师带来了积极性与紧迫感,使得导师必须具备良好素质与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有利于不断地督促导师们提高自身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一位导师在个人晋升职称笔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他坦诚说这应归功于担任导师的经历促进他不断地学习。有学生反映导师非常谦虚,有的问题当时如不能解答,必定在次日查阅书本后再给以答复,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作用。这种师生关系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又有利于教师理论知识与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4.有助于教研室建设与团队精神的培养。导师候选人由教研室推荐,代表了本教研室教学能力。如何协调与配备不同的导师及助手,如何完善教学计划,体现了一个教研室的整体水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导师并非全能型人才,如有的导师年资高,临床带教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娴熟,但外文水平、信息获取能力不如教研室其他年轻的硕士博士生,每遇这种情况,教研室会再选配导师助手协助导师在这些方面的带教,以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导师的科研项目即为本科团队的共同项目,学生与导师同时参与,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另外将导师工作考核结果列入本教研室考核内容,学生、导师、教研室融为了一个荣誉整体。就是在这种反复的教研室内推举优秀、同舟共济以及不同教研室间竞争的过程中,加强了各教研室的建设,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5.有利于提高医院临床工作质量。首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不仅使学生受益,导师和医院也是受益者。通过对学生的带教、指导,提高了导师自身乃至整个教研室及医院的临床教学水平,有利于导师群体自身知识的更新与业务素质的提高。其次,严格要求学生在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诊疗技术操作等临床工作中做到规范与准确,导师及其他医务人员必须首先自身对各项临床工作做到规范和准确,从而促进、带动整个医院医疗质量的规范化,有力保障了病人的医疗安全,大幅提高了医院优质服务水平。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的问题及思考

对于在床边教学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我院仍在探索阶段,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模式有待优化,一些相关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细化、以求更系统、更规范。

1.逐步探索与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不同的导师能力侧重参差较大,同时在临床经验、临床思路上也有所区别,这种差异性给学生带来了困惑。如在“病历评审答辩比赛”中发现各位导师对病历书写的评分标准理解不同,导致学生产生疑惑甚至无所适从。因此,医院应加强对导师政治素质与医疗业务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导师的教学水平、指导能力应该制定同质化的评判标准。

导师的工作职责与实习带教老师、理论授课老师或班主任既有相互交叉又有相互区别[5],应避免职责混淆而使导师制流于形式。医院应继续完善导师制的评价、考核体系,如签订医院、导师、学生三方协议,对导师应有指导人数、次数的量化指标,指导内容登记在册,听取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意见,不断修正。

学生应承诺遵守导师制度,按时完成导师任务,积极参加导师活动,主动与导师对接;学生作为临床教学的主体,如其职责与权利不明确,易产生畏惧临床操作实践及疏于向导师主动要求指导,在此方面应加强宣教与协调,鼓励学生主动充分利用好丰富的临床资源。

医院管理层则应承诺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为导师制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应积极探索导师指导方式多样化,如通过互联网、微信、博客、电子邮件、网络教学平台等方式。

2.医学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模式问题,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观点[7]。有的按学习时段分全程导师制、高低年级导师制,有的按导师工作任务分为科研导师制、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等[6];吴东等提出五年制本科生教育期间实施“三段式”导师制[5]。我院规定为学生选定导师后以一年为一个周期不得变更,其目的是让导师更有长远计划防止临时观念,但鉴于每位导师的个人能力侧重面有所不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只局限于一位导师指导,难免受其能力、精力、学科视野方面限制,也有师生提出应在中期轮换一次导师或者每位学生可否选择两位导师、或由教研室指定配备导师助手或副导师。在我院实施床边教学,师生比可达4:1,教师资源远较高校本部宽裕,如以本科生导师小组制方式[7],配备专职教学助理作为导师小组的总协调人,也不失为好的方案值得试行。

3.人员配备与奖惩制度。我院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床边教学基地,目前并无专职教学编制人员。导师承担的临床医疗任务已经非常繁重,兼职从事教学、导师工作难免质量受影响。目前公立医院实行绩效改革,地方财政与学校并无相关专门教学经费拨付,医院教学经费完全来自于医院积余,教学及激励经费投入势必受压缩或投入不足。如何理顺教学与临床的矛盾、激励与绩效改革的矛盾,这是医院、学校、政府都应思考的问题[6]。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16

2 罗琪,张颂恩.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效果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3):28-29,44

3 刘瑞梓,陈妍洁,王晨,等.建立基于医学生个人及专业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本科生导师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5):661-662,672

4 Tessa E. Watts(2010) Supporting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through structured personal tutoring: Some reflections [J].Nurse Education Today, 2010,31(2):214-218

5 吴东,张长源,李艳芬,等.“三段式”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导师制模式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5):663-664,692

6. 薛晓春,许明.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48-49

7. 苏宁,孙延平,徐昕昀.临床医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6):17-19

猜你喜欢

教研室导师制本科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坚守教育的美好——临沧市临翔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杨世良访谈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