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综述:侧支循环·

2014-03-08李继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神经内科缺血性

编者按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侧支循环的评估以及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是近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措施主要是通过溶栓、机械取栓使血管再通,但由于治疗的时间窗而受到限制,因此,建立侧支循环对缺血后再灌注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侧支循环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系统评估脑侧支循环将有助于预测卒中发生及复发的风险、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和出血转化的发生率。良好的侧支循环可以缩小缺血性卒中最终的梗死体积,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和预后。随着超声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脑的侧支循环和灌注情况能够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目前的评估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本期专题内容将结合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介绍脑的侧支循环对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意义以及目前研究的概况,旨在促进国内临床医师在此方面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加深理解和遵循中国专家共识,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侧支循环情况尽可能进行全面和准确的评估,进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李继梅

专题主持人:李继梅 教授jimeili2002@163.com

专题主持人简介:

李继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30余年。2004-200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研修,期间参加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等资助的科学研究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多次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分中心负责人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项目等脑血管病方面的基础与临床课题研究,近年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0余篇,编(译)和参加编写专著多部。现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专科分会常务理事。美国神经科学会会员,国际卒中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神经内科缺血性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