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功能训练对预防军事训练伤的作用
2014-03-08黄文砚
杨 杰,杨 飞,黄文砚
(第三军医大学军事体育教研室,重庆400038)
军事训练伤长期以来都是困扰部队训练的难题,成为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从训练的角度预防军事训练伤,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是值得从事军事体育训练人员研究的问题。近几年,身体功能训练在竞技体育领域是研究和运用的热点。由此,运用身体功能训练在预防军事训练损伤、提升训练效果方面有较强的借鉴性。
1 军事训练与军事训练伤的关系
1.1 军事训练伤的现状分析
按照军用标准 《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1],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于2006、2007、2009、2010对总后勤部设立的军事训练伤监控点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显示,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分别 6.9%(2455/35582)、10.5%(3807/36254)、15.0%(4076/27230)、18.7%(6699/35902),其损伤的部位主要为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尤其以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最为突出 (见表1)[2,3]。究其伤病形成的原因:其一,是兵源身体素质。我国的兵源主要是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教育主要以文化课学习为主,体育课变为“文化课”、“自习课”现象严重。在这样的学习生活环境下学生的体质无法增强[4],导致招募的新兵身体运动机能参差不齐,但是进入部队后新兵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军人的体能训练标准,形成了新兵身体素质差与军人标准相对高的现状,使新兵身体素质不能适应军事训练强度的需要,不可避免地在训练中造成训练损伤的发生。
表1 训练伤统计表[2,3]
其二,目前的军事训练方法与手段相对滞后,普遍停留在经验型的传统训练模式上,缺乏运用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为支撑的科学训练体系和与训练配套的医务监督体系,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极易造成训练伤的出现。其三,组训队员运动康复知识不系统,疲劳恢复方法欠缺,使军事训练后战士的运动疲劳得不到有效缓解,长此以往极易形成慢性运动损伤。其四,过分强调军事训练对意志品质的考验,缺乏 “以人为本”的科学施训理念,因此,战士们形成了 “轻伤不下火线”的错误想法,使得部分战士带伤坚持训练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出现受伤部位再次损伤。
1.2 训练与训练伤的辩证关系
军事训练是提高战士身体素质的主要方式,是战斗力生成的主要途径。由于受战士自身身心素质、训练方法、手段的科学化程度、训练环境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训练过程中训练伤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训练和训练伤的出现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训练就不会有训练伤,没有出现过训练伤的军队也不会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因此,我们只有在科学施训上下功夫,创新训练理念、寻求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提升训练效果的同时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才能使部队的战斗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2 身体功能训练对预防军事训练损伤的影响
2.1 功能训练的释义
功能训练被主要用于康复领域,是一种功能性康复手段,可理解为有计划或有目的地进行身体训练,以获得某种技能。随着近十几年各国学者研究的深入,功能训练被运用到运动领域,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神经学三个方面对功能训练作出了全新的定义:通过多种灵活性、核心、平衡、力量和爆发等方面的练习,调动多个关节和系统参与运动,使神经肌肉骨骼系统更加科学和有效地调动全身动力链进行连贯运动,以达到运动中动力链的高效,动作模式稳定与整个运动过程能量使用的经济性,并通过加强深层小肌肉的协调发展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能力[5]。
2.2 功能训练对预防训练伤的核心理念
军事训练是为了增强军人身体素质,提高军人实战能力,其主要包括对受训者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运动技能四个层次的训练。2011年版林建棣主编的 《军事体育》从人体解剖的生理弱点、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等因素分析了训练伤的成因,同时从科学施训、医务监督、防止疲劳堆积等方面提出了预防训练伤的意见[6]。但是,实际军事训练中由于受 “从难、从严、反复”的大运动强度训练理念和单一的训练方式的影响,容易使战士产生身心疲劳,如400 m障碍,是对战士的体能素质和技能素质的综合训练,但在实际训练中高频度重复进行400 m障碍的练习,容易造成受训者运动机能的下降、神经反应能力降低、肌肉组织的疲劳。最终导致军事训练伤的出现。功能训练把训练过程看作是 “训练刺激—康复—再生”的一体化过程,注重人体在健康的状态下进行高效的训练[5]。并且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身体素质与运动功能的有机结合;强调神经系统与肌肉、筋膜所形成的完整动力链的协调运动;重视身体各关节的灵活与稳定性;重视力量素质均衡化和完整性;强调身体素质的整体全面发展。功能训练在这样的理论支撑下,把训练和预防训练伤进行了有机地结合,从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角度提升预防训练损伤的效果。
3 对预防训练伤的身体功能训练的方法理论
功能训练是在原有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依照测试—制定方案—训练的程序制定相应的个性化训练方案[7],有针对性地减少肌肉关节的受伤几率,从而降低训练伤发生的可能性。
3.1 功能动作筛查 (FMS)
FMS是 20世纪 90年代美国矫形训练专家Gray Cook和训练专家Lee Burton等人以解剖学和生理学为基础理论用于康复领域和体能训练预测运动风险的筛查系统。其基本原理之一是人体的基本动作模式不应该引起疼痛;如果动作中出现疼痛,应该修正、中断或停止活动和训练[8]。基于对功能动作筛查原理的理解,训练出现的急性非接触损伤是运动过程中由于自身基本动作功能受限所造成的损伤,如软组织损伤;慢性劳损则是人体某一部位因长时间的疲劳或代偿性工作,导致肌肉、筋膜韧带、骨质与关节等组织的损伤,如关节损伤、腰肌劳损等。通过FMS对人体基本动作的测试找到受试者身体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与实施功能训练方案,预防训练损伤的发生。
FMS首先通过积分表评分形式分别对深蹲、过栏跨步、前后分腿蹲、肩关节灵活性、主动直膝抬腿、躯干稳定性俯撑、转动稳定性“7步骤观察系统”的测试,并对肩部疼痛、躯干稳定性、旋转稳定性进行排查,逐步筛查疼痛、动作受限、动作不对称和有意识的重复动作。然后排序找出最为受限、不对称的动作模式,包含了在动作灵活性、稳定性和动作模式上最显著的妥协状况[9]。最后,通过FMS测试可以找出受测人员身体运动能力的不平衡、不稳定或损伤因子,并通过身体功能训练及时进行解决,预防训练损伤。
3.2 激活软组织训练
功能训练相关理论认为:由于筋膜中血管、神经较少,传统训练下的热身活动只是刺激主要活动的肌肉组织,很难对筋膜进行有效的激活;长此以往,肌肉附着点得不到有效的刺激与激活,非常容易发生磨损,从而引起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生。通过专用训练器械对软组织进行激活,使之在训练开始前肌肉、筋膜、神经等都处在被唤醒状态,防止发生磨损而造成训练损伤。
3.3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是指人体核心区域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传到整合完成肌肉收缩力量[10]。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增强核心肌群特别是对人体起着稳定功能的小肌肉群的收缩能力,从而提高受训者在训练过程中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减小关节的负荷,达到预防急性损伤的发生。同时,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受训者在训练过程中把握身体重心,使脚从空中落地点与身体的投影点处在合理的位置,减少落地支撑时的受伤几率。
3.4 动态拉伸训练
动态拉伸训练是对人体四肢和躯干的肌肉和肌筋膜的拉伸,这些动作可以伸展、强壮、稳定和平衡肌肉,其主要功能有:其一,使身体在参与训练之前更具目的性的准备和热身。动态拉伸可以使肌肉组织更具有高质量、长时间的运动功能性准备;其二,可以使神经和肌肉更好地相互协调配合,加强受训者本体感受,促进身体对技术动作训练高效控制;其三,加强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受训者动作幅度和连续动作的能力;其四,可以使肌肉组织进行长时间高质量运动的功能性准备。此系列练习促进训练人员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加强对基础动作模式的控制;其五,通过正确全面的拉伸来伸展和提高软组织的质量以降低损伤的几率,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11]。
[1]黄昌林,张莉,薛刚.《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的编制应用研究及其意义 [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4):286-288.
[2]黄昌林,王前进,王帅,等.2009、2010年全军军训伤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1):59-61.
[3]黄昌林,杨卫强,朱履刚.2006、2007年全军军训伤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1):92-61.
[4]孙砚强,郑志刚.中学体育活动对我国兵源身体素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47-148.
[5]李丹阳,胡法信,胡鑫.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0):72-76.
[6]林建棣,包瀛春.军事体育 [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7]龙斌,李丹阳.功能性训练的科学内涵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72-76.
[8]Gray Cook,Lee Burton,Barb Hoogenboom.Pre-Participation-Screening:The Use of Fundamental Movements as an Assessment of Function Part 2[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y,2006(1):132-139.
[9]邓运龙.预防军事训练伤的功能动作筛查与纠正练习 [J].人民军医,2012,55(10):1058-1059.
[10]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 [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12-15.
[11]孙莉莉.功能训练在帆板项目中的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