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乡村主要群体,办好农民爱看节目

2014-03-07谢寒梅

今传媒 2014年3期
关键词:乡村群体

谢寒梅

摘 要:电视具有声画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直观具体、视听兼备的独特优势,在农村它尤其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1]。农民喜欢看电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电视节目,新闻、专题、娱乐和农业科技,能够一定程度地满足收视需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村的信息资源与受众资源更加丰富,电视传媒应该以喜闻乐见且具有创造性地节目来吸引受众,积极主动地开拓并占领农村这个亟待开发的市场。市级广播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要明确为农民服务的宗旨与要求,针对群体,以“三贴近”为原则,抓住意义深刻的主题宣传报道,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做出好听好看的节目来。

关键词:乡村;群体;爱看;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115-02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电视收视观众已达10亿之多,而在这众多的观众中农民占75%以上,由此可见,电视传媒的收视群体主要是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农民[2]。有人预见,在未来的20年中,中国城乡尽管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农民依然是电视受众的主要群体。因此,生长在我国的各级电视媒体,谁也不能忽视对农节目的重要性。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台开设涉农节目也不少,但是农民真正喜爱收看的却极其有限。这种状况不得不促使电视人、特别对农节目的电视人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农节目应该怎样去做,怎样让农民喜欢收看自己的节目。

商丘广播电视台自1994年开办以来,坚持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原则,做老百姓喜爱看的节目,自始至终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技知识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突出地方特色,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多年来,我们对农村的各个社会群体进行研究,分析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精神食量,有针对性地开办栏目,实行分众化传播,走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电视事业的好路子。

一、对准基层管理者办栏目,让乡村能人带头致富

农村社会基层管理者是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组织者,是集体财产所有权的主要代表者,是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的具体执行者[3]。同时,在这个人群里,还不乏一些乡村科技人员、致富能人。一般说来,这些人在村里有威望、有影响力也有号召力,是乡村农民的主心骨。锁定这个群体办栏目,节目就会有一定的收视率。柘城县慈圣镇李家店村是商丘市有名的三樱椒生产基地。可在最初引进种植三樱椒的时候,却有着一番破折。习惯了传统种植模式的农民,年年是小麦地里点玉米,或割罢麦子栽红薯,对于种植经济作物三樱椒,很多人顾虑重重,一是担心种不好,二是担心没销路,忙忙碌碌干一年,只见辛苦不见钱。村会计李为民看透了大家的心思,率先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栽植5亩三樱椒,第一年一亩地净赚3000元。比之传统的种植玉米、大豆多挣2000元,投资成本也并没有增加。村民们看到三樱椒的赚钱优势,纷纷效仿村会计,很多人家几乎把所有责任田都栽植上了三樱椒。全村的500多亩土地,竟然种植了400多亩,三樱椒一下子成了农民致富的好帮手。几年下来,村里很多人家靠种植三樱椒发了财,购买了机动车,盖起了新楼房。这就是典型的带动作用,假如当初村会计不带头、不示范,很难想象三樱椒在该村的命运,村民们也看不到种植三樱椒的巨大商机。片子播出后,许多农民反映说:乡下人文化素质低,接受新事物慢,胆子小,凡是种植新产品,都是前怕狼后怕虎的,所以,村干部的示范作用必不可少,过去的那句老话在农村还不过时: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二、对准务工人群办栏目,使打工者安心劳动多挣钱

商丘地处中原腹地,历朝历代的农民都是以土地为生,但是农业是一个投入多、周期长、赚钱慢的低收入产业,农民虽然辛辛苦苦地常年劳作,一代代却过着贫穷落后的日子。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他们不再重复上辈的生活轨迹,纷纷打起行囊,背井离乡,到外地的工厂里打工挣钱。据虞城县沙集乡统计,他们每年都有一万多农民工到张家港务工,从事企业员工、服装加工、个体餐饮等多种职业,每年全乡的打工收入数千万元,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主渠道。但是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青壮年长期在外务工,成了家里留守老人、孩子的情感牵挂。为了让这些留守者安心放心,我们开播了《乡村纪事》栏目,记者天南地北采访在外打工的农民,报道他们的工作、收入和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家里的老人、孩子收看。当他们在电视机前看到我们采访的节目时,很多人高兴地流出了热泪,说,这比在电话里说话强得多,他们干活、吃饭、睡觉的样子都能看到,这使家里人减少了许多挂念。

三、对准种养专业户办栏目,让他们的经验技术得推广

我们认为市级电视台开办农村节目,应该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为主旨,在节目内容上,要针对广大农民朋友“欲知”、“应知”的内容,选择那些农民群众关注度较高、能挖掘出深刻主题的、对老百姓有意义的事件进行报道,多报道农村带头或引导农民致富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商丘广播电视台开办的《致富之窗》栏目,多年来,一直受到观众的青睐。睢阳区娄店乡刘田村的刘新军是一个种植食用菌的能手,起初他是在大棚下种植食用菌,但投资大,成本高,一般农民种不起。他改用林下种植法,利用树荫下的阴凉潮湿特点来养殖,降低成本近十倍,一下子吸引了众多农民的目光。一亩树下废闲地一年的纯利润可达6万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不少乡亲都种植了食用菌。他牵头在当地成立了食用菌合作社,对一百多名种植户统一产品,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并建立固定的销售网络,让大家轻松赚钱,且没有后顾之忧。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大,不少农民来电来函,咨询刘新军的地址、电话和考察线路,要学习技术,在自己的土地上树林里种植食用菌,发家致富。

四、对准养老问题办栏目,让农村敬老孝老成美德

多年以来,农民的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由于国家的养老机制还没有健全,国家对养老资金的投放还不到位,使得很多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突出出来[4]。很多农民一生辛苦劳动,勤俭持家,含辛茹苦养育了四五个或七八个子女,待到儿女长大成人,他们却失去了劳动能力。身体健康能干活的还好些,身体常年生病的就成了很大的问题。笔者耳闻目睹的两个例子就极为典型。有一个村干部、老党员,一生养育了9个子女,晚境却非常的凄凉,儿女不孝顺,病卧在床多日,贫病交加,终于在一天夜里惨死在自己的床下。还有一位农民,一生养育了8个女儿,待8个女儿出嫁成家,他只好跟着两个侄子过生活,侄子不孝顺,他饥一顿饱一顿的艰难度日。实在熬不下去,他选择了投塘自尽。为了教育广大农民善待老人,树立尊老敬老养老的良好社会风气,1990年我们开办了《农家灯火》栏目,专门报道农村的养老问题。20多年来,先后播出了尊老养老典型100多人,他们遍布在全区各个乡村,他们的模范事迹和高尚品德,感染和影响了许多人,为乡村道德风尚的改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对准个体商户办栏目,让他们文明经商树新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愈加活跃,2009年以后,商丘市各个县、区的乡镇都建立了农贸市场,农民商户进入市场,经营服装、副食、蔬菜、水果、粮食、面粉等日用百货。这些文化素质不高的人聚集在一起,生意上生活上的磕绊摩擦会时常发生。还有跟顾客的交往沟通,矛盾过节,应该怎样化解,怎样解决都是每个商人认真对待的问题,事情处理的好,和气生财,处理的不好,就会问题百出,市场不得安生。针对这些情况,商丘电视台《黄土地》栏目的记者深入市场,和多家市场管委会负责人沟通协商,达成共识,推出子栏目《乡村大市场》。该栏目除了宣传商户文明经商,和气生财,大家都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建设繁荣乡村市场,还经常给农民急缺生活生产物资做广告。这样电视台一举两得,既宣传打造了市场,又拓展了广告资源,可以说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乡村夜市这一新生事物的宣传上,主要从城乡差别正在逐渐缩小的角度,说明农村人照样能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待遇,鼓励青年农民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建设农村,守住乡村美好的家园。一些青年农民看了节目后,很受启发,取消了进城务工的念头,决定在家开店经营或种植养殖,致富发财。

参考文献:

[1] 谭英.电子媒体传播农业政策类信息的效力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4).

[2] 吴杰.电视对农节目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2).

[3] 赵国平.农业节目如何服务“三农”[J].中国记者,2007(7).

[4] 张陈.关于农业电视节目的思考[J].新闻前哨,2005(4).

猜你喜欢

乡村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试论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原因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为特殊青少年群体遮风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