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炫富大赛”看“微话题”的戏仿与解构

2014-03-07张雪雯

今传媒 2014年3期
关键词:戏仿微博解构

张雪雯

摘 要:2013年8月,新浪微博上掀起了一场“炫富大赛”,网友们以花露水、洗脸盆、胶带等常见物品为拍摄对象,配以夸张幽默的介绍,将人们司空见惯的物品吹嘘成为奢侈华丽的物件,由此迎来了众多网友甚至明星们的围观。在此次“炫富大赛”中,传统意义上的“炫富”被解构,可视信息不再是奢侈品,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高端产品”被戏谑贬低,本无长处的物品被冠以“财富”的象征。此外,微博上仍然有许多类似的“热门话题”,如“女汉子大赛”、“变美大赛”等,均是打破人们传统的视觉印象,以夸张的语言和图片为主要标志而颠覆人们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本文以“炫富大赛”为例,以网络亚文化为基本框架,旨在分析其中的戏仿案例,探究微博“热门话题”的解构手法。

关键词:炫富大赛;微博;戏仿;解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092-02

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主要是指以##的形式发布微博时,#号内的关键词即为话题词的一种微博形式。通常说来,微博热门话题(即“微话题”)根据微博热点、个人兴趣、网友讨论等多种渠道的内容,经过话题主持人补充修饰和加以编辑,可以在专有页面上阅览或者讨论和相关词汇有关的微博。“微话题”涉及种类繁多,按照新浪微博的栏目分类,主要有“热门话题榜”、“同城”、“电影”、“活动”、“公益”等18个类别。而此次的“炫富大赛”首先是属于其中的“活动”一栏。经过发布后的话题,通过提高讨论量等方式进行推广,就有机会被新浪微博推荐到“热门话题”,从这一角度来说,“炫富大赛”之所以能够成为“热门话题”之一,首先是其内容和参与方式极具吸引力。

一、“炫富大赛”事件回顾

事件的起因是由网友@我的同事是个婊子在新浪微博上发起的“微话题”,并介绍道:“#炫富大赛#想炫富的时候怕别人说你装逼?现在开始堂堂正正得炫富!本次大赛为期一周,参赛要求:拍下能展现你的经济实力的照片,@我的同事是个婊子+#炫富大赛#+你的参赛作品,下图一是我的参赛作品。奖品:没有奖品!既然是来参赛的都是有钱人还要什么奖品!!要向世界证明我们就是有钱!”从2013年8月19日至8月底,“炫富大赛”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参与,有超过230万条的相关微博涉及到了该话题。如网友@果露鲜将一卷鞭炮挂在耳朵上,却配以文字说明其为“红宝石镶绿翡翠耳坠子”。网友们或将胶带套在手腕上佯作“手镯”,却冠以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来历,或将冰糖称为“钻石”、葡萄称为“宝石”、甚至将垃圾筐称为“康熙官窑款红绿地落花纹素三彩加红釉彩梅瓶”。

就在网友们自得其乐的过程中,“炫富大赛”也同时吸引了知名人士的参与。网友@刚嫂武妙发上传了一个脸盆的图片,图中印有主演赵薇、林心如、苏有朋的头像,并称,“太奶奶说这套官窑是乾隆年间的老物件了”。影视演员@任泉转发给当事人林心如,“你就随便感受一下”,引起了@林心如的忍俊不禁,发了一个流汗的表情,并惊叹,“哎呀妈呀”。

就在“穷鬼炫富”笑翻网友时,中国新首富之子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因为一个“哦”字转发了@央视财经的新闻,并因此而被誉为此次比赛“炫父最大赢家”。同时,按照比赛要求,为时一周的“炫富大赛”也在8月25日悄然落幕。

二、“炫富大赛”文本分析

1.升格与降格的相融。戏仿方法主要分为升格和降格两种,前者是将平凡琐碎的事物以不同表现风格升格,而后者则是将宏伟崇高的事物以反讽的形式使其降格。尽管两种表现手法不同,其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否定表达对象,使原本形象解构。而在此次“炫富大赛”中,升格和降格两种手法并没有被完全拆分,两者相辅相成地搭配、融合,被网友巧妙地运用到微博原创作品中。毋庸置疑,话题主持人在其中担任的是导火索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话题事件的走向和基本形式。“炫富大赛”的主持人@我的同事是个婊子在介绍完活动规则之后,首先开始“炫富”晒图:图片中的胳膊上画着一只手表,并画有名表欧米伽标志的品牌标志,更为引人注意的是,图中赫然写着两个汉字“名牌”。原本凭借高昂价位而成为人们“炫富”符号之一的手表仅仅被一支笔的绘画而模拟调侃,其中的“名牌”二字更彰显出其中“炫耀”的含义。一方面,奢侈品牌的高姿态和身份被降格,另一方面,胳膊上所画甚至是“莫须有”存在的“手表”被抬高身价,成为所谓的“名表”。

在众多“炫富”的事件中,证明自己“富有”的最后证据就是价值不菲的用品,而这些“奢侈品”、“名牌”大多是建立在惊人的价格和物品数量的稀有之上,因此导致了财富与名牌一定程度上的对等关系。如网友拍摄一只赤裸的脚,脚背的一侧画有耐克运动鞋的标志,并声称是“全真皮打造”。一方面,需要金钱购买的鞋子被人人都有的器官替代,这无疑是对Nike品牌的降格;另一方面,微博文字的调侃将一双脚吹捧为“Nike公司全球限量”,也是对所见之物的升格表现。网友杜撰和编造的夸张词汇并非凭空想象,而是依据许多品牌广告词在推销产品时的语言或者文字介绍。华丽的辞藻大多是为了烘托所“炫”之物的身价不菲,将推销或吹嘘的物品营造出崇高感和神圣感。然而当这种氛围被抽空和解构,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在价格或稀有程度上背道而驰的物品,因此导致了讽刺和戏谑的效果。

2.群体性戏仿浪潮。从公元前开始,戏仿就作为艺术手法而经常为作家采用,直至当今网络的出现,而使得这种现象更加被塑造成为一种浪潮,从而引起全民的躁动甚至狂欢。作为颠覆传统、质疑神圣性和权威性的重要表现手法,戏仿长期以来为事件中的某一个或者某一部分群体而追逐。甚至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其戏仿与解构的始作俑者也仅为胡戈一人,网络和受众仅在传播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相比较而言,微博的话题活动却是由成千上万条微博组成,颠覆大众的心理定势不再由一条微博或者一张图片而决定,每一条微博和图片都成为了事件的主力军。传播范围和速度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播媒介的变化,网络、手机媒介的拓展为网络亚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传播者与受众的身份界限不再清晰,双向互动使网友既感受到了信息的新鲜性又参与其中,继而有分享的愉悦感。在微博平台上,传播者与受众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意味着微博创作者的身份复杂性和群体数量的庞大性。而“热门话题”正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使得文化恶搞有了群聚效应,从单一的个体走向集体的狂欢。

此次“炫富大赛”中,众多网友“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地晒出相似物品并冠以同样的名称。如许多网友将透明宽胶带套在腕上并称其为“翡翠手镯”,“全黄金打造”,或者将冰糖放于首饰盒中称为“钻石”,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热门话题的共通之处不仅是参赛的规则,更是微博内容发布的目的,正是连结每条微博的纽带使得众多微博之中难免有相似,更由此加深了观看者的印象,引起受众共鸣。

三、剑走偏锋——“微话题活动”的影响

通过风格化方式挑战正统思想或者主流文化的形态往往被冠以“亚文化”之名,此番“炫富大赛”也正属于此类。然而不同的是,作为此番“主流”角色的多为真正炫耀自己财富,房地产商们以“奢华”、“皇家”、“至尊”为炫富广告,“富二代”甚至用百元人民币点烟……这种“炫富”意在宣扬自己的拜金主义和错位价值观,而这正是网友们所敌视和嗤之以鼻的。正是基于对传统有钱人真正炫富的讽刺,“炫富大赛”以模仿、类比等手法将社会的主流印象大幅度颠覆。例如某网友将鸽子蛋作为“戒指”戴在手指上,并称:“喏,我干爹刚从意大利给我带回来的鸽子蛋钻戒,不大,24克拉而已。只是章子怡那只的2倍。哎,谁叫干爹心疼我呢,钱不是事儿,把我手指压疼了他会心疼的,大家来感受一下。”此微博中涉及到的不仅是关于财富的敏感词,更直指近来暗含腐败、包养等不正当勾当含义的“干爹”词汇。而网友模仿“干女儿”自鸣得意的口气正是在模拟其自恃傲物的个性,意指讽刺其扭曲的价值观。

从现实效果来看,“炫富大赛”虽然只是民间自发的一场网络活动,但是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对有钱人炫富而带来负面影响的一种情感宣泄。或者从另一角度来看,戏仿所造成的角色错位也为公众娱乐和情绪释放找到了一个缺口。

参考文献:

[1] 胡疆锋.恶搞与青年亚文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6(6).

[2] 刘茹斐.网络戏仿的认知心理基础[J].理论月刊,2011(4).

[3] 胡静.网络恶搞现象的青年亚文化特征解读[D].山东大学,2009.

[4] 张珺.后现代主义文学戏仿现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戏仿微博解构
还原
解构“剧本杀”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玛格丽特?A?罗斯论戏仿的读者接受
试论韩国现代文化中对《西游记》的戏仿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