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迁移”植入
——也论习作教学困局与对策

2014-03-07吴琼靖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4期
关键词:迁移消极习作

吴琼靖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 苏州 215021)

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迁移”植入
——也论习作教学困局与对策

吴琼靖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 苏州 215021)

学生在大量地、高品位地阅读、观察积累素材,并有意识地将所学、所读、所背的消极积累有意识地勤加运用,学会积极语言表达的技巧以及从“被迫式”的写作氛围转变为“我要写”的状态,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赋到沧桑句便工”。

消极积累;积极语言;理念寓于其中;语言输出

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对其今后学习能力、各科成绩至关重要,也对日后升学、就业影响深远。

一、“博观定会约取?厚积必将博发”?——不见得

大量地、充分地积蓄力量,才拥有了写文习作的涓涓不竭之活水。学生习作提高的不二法门便只是“多读、多背”,先积累,再“多写”吗?学生依然干涩、空洞的作文告诉我,问题没那么简单。“多读、多背、多写只是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1.泉涓涓无处流,活水不活。也许有人会说,学生作文中语言干涩、空洞系语言积累贫乏所致。但事实并非仅限于此,笔者长期推行阅读实践,孩子读除教材要求的一篇篇与其各方面水平大致相当的文章外,《亲近母语系列》、《新语文读本》等等各类图书孩子均有所阅读,有些甚至可以熟读成诵。每种读本内含的各式各样词语、句式的文章,孩子一般能理解。由此推之:学生头脑里积累的语言应是相当丰富的。况且心理语言学告知:阅读与写作一样,也需凭借头脑里积累的语言。那为何出现“水壶水满却倒不出”的现象呢?笔者最近在《御语成文》中寻踪索骥、觅得解答。人脑中积累的语言分两种,一种是消极语言,一种为积极语言。消极语言仅能借其在阅读中理解。例如,笔者为新苏州人,长期在此生活使得自己可以听懂苏州方言,却不会用之与人沟通,为消极掌握。只有指导学生尽力将阅读、背诵所获消极语言迁移、运用于写作中,才能使其转化成积极语言,才能使其在写作中自然而然地迁移、运用,才能使其运用语言能力得以提高,才不至于让学生的活水成为闷在泉里、壶里的死水一潭。

2.读破万卷书,下笔未必神。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由多因素制约,一是多积累,二是善观察、勤练笔,三是能将多读、多背所积累丰富的语言自发或自觉地迁移、运用于多写之中,四是在能逐步积累丰富的遣词造句的经验。如何将阅读、背诵所获语言自发或自觉地迁移、运用于写作中,并能融入学生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是写成有神佳作的关键。学生不能只局限于积累阅读,若想切实得提高驾御文字描述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能力,就必须有自己的想法,思维有一定的深度。这一点,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是个难点,却也是希望点。

二、抛砖引玉,一得之见

我在仰望前贤、膜拜妙作的同时,一直在苦思如何能做到前人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无数教学实践与众多前辈及同仁的文字中,拾得几条“相见恨晚”、与之共鸣的妙策。

1.增强“输出”的意识,有效迁移表达。要增强学生在写作中尽力运用阅读、背诵所获语言进行表达的意识,就要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他们关注课文的语言,在作文教学中研究优秀作文的语言,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作文与其比较,进行反省,使其深切地感受到好文章语言之优美丰富,充分地认识到自己语言之贫乏。一旦学生增强此意识,产生这需要,便会在写作中有意识为之,将多读、多背所积累丰富的语言尽力迁移、运用于表达之中。同时,也反过来使学生在积累阅读的时候,能有意识地思考,辨别、吸收所需积累,会甄别、筛选“他山之石”了,自然于习作大有好处。

2.加强运用所积累语言进行表达的方法指导。在写作中,让学生将胸中之意用恰当而又丰富的语言表达出绝非易事。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一方面固然要加强遣词造句的指导,另一方面亦要加强尽力运用所积累的丰富语言于表达中的指导。指导尽力运用所积累丰富的语言进行表达,方法有二,其一,在依据提纲边想边写每段时,让学生不要想一句写一句,而是先想这段的要点和顺序,理出语段的层次,再沿着已确定的这段的写作思路斟酌究竟运用什么样的词语、句式来表达。这样便可克服学生遣词造句的通病——“在边想边写时由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要想写的内容及叙述的条理上,无暇顾及尽力运用多读、多背所积累丰富的语言”。其二,根据“物—意—象—文”之写作规律,让学生先将要写的人、事、景、物在脑海里“放电影”,即进行形象思维,然后再放一遍,在放的同时,尽力用好词佳句叙述、描写脑海里浮现的人、事、景、物。

三、若要笔落惊风雨,需入情境且共鸣

《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并指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文章贵在情真,而境能育情,情能造境。学生在大量的阅读、积累、博观、厚积后,必须自己创设情境,对所写内容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加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诱发对情境的体验,才能真正写成有一定深度的好文章。在情境中,他们“发现事实、事理的真谛”,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而不是从别处搬来的公式和口号。笔者推荐班级学生坚持阅读钱理群先生的《新语文读本》,其中入选的作品主要不是作为语言知识、阅读写作知识的例子,而是着意为学生搭设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我希望通过这座桥梁,能够让他们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的言语中去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并形成共鸣,有自己的思考与感触,探索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从根本上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一学期来,收效良好。

作文教学的情境“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其中”,促使学生萌生惊异感、向往感、自由感等。让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欲望自然而然得到培养和激发,从“被迫式”的写作氛围转变为“我要写”的气氛,从语言的消极积累到积极运用,将对孩子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G623.2

A

1674-9324(2014)34-0134-02

猜你喜欢

迁移消极习作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