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工艺对乌龙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
2014-03-07陈泉宾邬龄盛王振康
陈泉宾,邬龄盛,王振康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 福安 355015)
烘焙工艺对乌龙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
陈泉宾,邬龄盛,王振康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 福安 355015)
为了研究烘焙对茗科1号乌龙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试验以茗科1号成品茶为材料,设1因素(温度)4水平+2因素(时间、厚度)2水平的不同组合烘焙工艺。结果表明,110 ℃、120 ℃、140 ℃随时间延长,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下降,130 ℃则上升。不同处理以130 ℃、5 h、500 g处理的茗科1号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最多,140 ℃、5 h、500 g处理褐变程度最高。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延长,茶叶色泽逐渐加深,火功香越明显。
烘焙;乌龙茶;美拉德反应
烘焙是乌龙茶制茶工艺的一道重要工序。毛茶经筛分、风选、拣剔等作业后,半成品茶的含水量多达8%~10%。通过烘焙技术的处理,成品茶含水量控制在3%~4%,便于贮藏;其内含物质在焙火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促进成品乌龙茶汤味醇厚、香高幽雅,回味甘甜,耐于冲泡。掌握适当的烘焙技术可弥补茶叶品质的某些不足,掌握不当则会降低品质,甚至成为焦味过火茶。茶叶科技工作者对烘焙温度、烘焙时间、摊叶厚度、茶叶含水量及烘焙次数等烘焙技术主要因子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乌龙茶茶叶品质[1-4],但是目前烘焙对茶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较少报道。
美拉德反应是氨基化合物(如蛋白质、肽、胺、氨和氨基酸)和羰基化合物(如还原糖、脂质、醛、酮、多酚、抗坏血酸以及类固醇等)之间的一类复杂化学反应,Maillard反应包括三个阶段:起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终阶段,最终阶段反应相当复杂,最终生成类黑素、还原酮及挥发性杂环化合物。这些物质是食品色泽和风味的主要来源,并起到抗氧化的作用。美拉德反应自发现以来,在有机化学、食品化学、香料化学、烟草工业等领域成为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5-6]。烘焙过程中茶叶内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美拉德反应(Maillard反应)是其中发生的多种反应之一[7],受氨基酸及糖的种类,反应物的浓度,初始pH值,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烘焙对茶叶美拉德反应的影响主要集中于茶叶香气的差异及“火候香”的形成[8-9],对色泽影响较大的类黑素及具有功能性物质的中间产物(还原酮)研究报道甚少。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烘焙工艺对茗科1号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不同茶叶色泽、风味的产品及抗氧化性的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用茗科1号品种加工而成的成品乌龙茶为原料。
1.1.2 主要仪器
烘箱、Multifuge X1R高速冷冻离心机、UV-2102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方法
1.2.1 烘焙工艺
试验设1因素4水平+2因素2水平,即温度(110℃、120℃、130℃、140℃)、时间(3 h、5 h)、摊叶量(500 g、1000 g)(盘面积50 cm×40 cm),各组合处理见表1,重复3次。
表1 烘焙设计Table 1 Design of baking
1.2.2 Maillard反应产物的制备[10-11]
精密称取3.00 g茶叶样品粉末,加水30 mL,旋涡震荡10 min,置于4 ℃冰箱中静置24 h,每隔4~8 h震摇一次,过滤。
1.2.3 中间产物及褐变的测定[12]
以蒸馏水为对照,将制备液经适当稀释后在294 nm和420 nm波长下用UV-2102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分别作为Maillard反应的中间产物和最后产物的指标。
1.2.4 数据分析
结果采用DP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间产物的变化
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在294 nm下的吸光值可作为评价美拉德反应所形成的中间产物的量[12]。从表2可知,不同烘焙处理的MRPs在294 nm下的吸光值(A294nm)均大于对照,处理4条件下的MRPs的A294nm值最低,处理6的最高,A294nm值约为对照的1.168倍,最有利于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的生成与积累。对不同处理MRPs吸光值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290nm值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处理美拉德反应产物吸光值Table 2 Absorption value of MRP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研究表明,美拉德反应体系中挥发性物质总量一般在加热4 h后达到最大[13],本试验在110℃、120℃、140℃烘温下,5 h的A294nm值小于3 h,表明在某一个时间达到最高后开始下降,120℃下A294nm值降低幅度最大,这可能是120℃处理时,挥发效应增加比合成效应增加快,使之保留在茶叶中的量相对地减少;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温度高低不同,吡嗪类物质形成途径可以不同[9]。在130℃烘温下5 hA294nm值继续上升,其反应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2 褐变的测定
褐变(A420nm)程度常作为美拉德反应进入最终阶段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表2可知,在本实验条件下MRPs褐变程度,基本随着温度的增高褐变程度增大,处理8的褐变值最大,为对照的1.592倍。A420nm值对照与处理4显著低于处理8,其它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4褐变程度最低,可能主要是中间产物相对保留量最低,导致转化成最终产物量最少。
2.3 不同处理美拉德反应产物对茗科1号色泽、风味的影响
从表3可知,不同处理随温度的提高,时间延长,干茶外形色泽从乌间黄绿到乌褐,叶底色泽从黄绿到黑色,逐渐加深;茶叶“火候”从轻火到老火,火功逐渐升高。相较烘焙时间和摊叶量,烘焙温度对乌龙茶风味品质有较大影响,相同温度处理,茶叶色泽、风味差异不大。
表3 不同烘焙处理茗科1号色泽、风味Table 3 Color and flavor of Minke 1 teas with different baking treatments
3 讨论
美拉德反应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羰氨反应,它不仅能改善食品的风味,还能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受到糖类、氨基酸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水分活度、pH等因素的等影响,不适宜的持续高温不仅损耗了过多的氨基酸和糖类等可贵品质成分,也产生了较多的非水溶性黑色素和某些挥发性组分,使香气组分失调,有损茶叶品质[5,9]。茗科1号110℃低温烘焙时,温度较低,水分蒸发缓慢,热化学反应也慢,随着时间的延长,中间产物略有下降、褐变值略有上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此时可能美拉德反应刚进入反应后期阶段,色泽、风味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140℃高温烘焙时,温度过高,叶温快速升高,美拉德反应较快进入反应后期阶段,产生了类黑素和某些挥发性组分,140℃、5 h、500 g处理的褐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表现为叶底转变为黑色,老火的风味特征,影响茶叶品质。130℃、5 h、500 g处理烘焙时,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量最多,褐变值略低于140℃、5 h、500 g处理,是有利于茶叶抗氧化性的应用。
根据烘焙程度的不同,乌龙茶可划分为不同火功风味的产品,如武夷岩茶分为轻火、中火、足火及高火等产品,安溪铁观音可分为清香型、韵香型及浓香型产品。日本研究认为加热产生的香气代表物质吡嗪类化合物在110℃以上时才有实质性的形成,姚江等对复火对眉茶“火功”香影响研究表明,在100℃处理时,已有明显的吡嗪类物质形成[9]。本试验在120℃下形成“火功”香,随着温度的提高,“火功”香越明显,可能与反应底物氨基酸含量有关,乌龙茶鲜叶采摘标准为中开面二、三叶,氨基酸含量相对低,需在更高的温度下,提高美拉德反应速度,形成“火功”香风味。因此,茗科1号乌龙茶焙火时,应根据原料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烘焙技术,高档茶宜釆用低温(110℃),以免破坏其原有的自然、幽雅、馥郁的花果香;低档茶应采用高温烘焙(140℃),去除毛茶中残留的青草气及粗老气味,产生“火功”香,以改善茶叶品质。
[1] 曾国渊.精制乌龙茶烘焙作用的原理与要求[J].福建茶叶,2004,(1):33-34.
[2] 苏兴茂.烘焙技木在闽南乌龙茶中的应用与探索[J].福建茶叶,2012,(3):27-29.
[3] 张燕忠,张凌云,王登良.烘焙技术在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探讨[J].茶叶,2008,34(2):75-77.
[4] 陈泉宾,王秀萍,邬龄盛,等.干燥技术对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技术,2014,(3):1-5.
[5] 孔保华,李菁,刘骞.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11): 9-13.
[6] 李亚丽,刘晓徐,郑培华,等.美拉德反应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12,37(9):82-87.
[7] 萧伟祥,昊雪原,吴丽舞.制茶中羰氨反应与焦糖化作用[J].福建茶叶,1988,(3):5-10.
[8] 周雪芳.焙火对乌龙茶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3.
[9] 姚江,谢丰镐,胡建程.复火对眉茶“火功”香影响及形成机理研究[J].福建茶叶,1990,(3):19-24.
[10] 邵澜缓.板栗罐头非酶褐变机理及褐变模型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11] 郭艳霞,温学森,魏国栋,等.地黄炭炮制终点及其炮制机理研究[J].中药材,2012,35(3):375-377.
[12] 孟艳丽,曾名湧,张军宁,等.温度对鲢鱼肽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化学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13,(1):69-74.
[13] 孙丽平,汪东风,徐莹,等.pH和加热时间对美拉德反应挥发性产物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9,(4): 122-125.
Effects of Baking on the Products by Maillard Reaction: a Study on Oolong Tea
CHEN Quan-bin,WU Ling-sheng,WANG Zhen-kang
(Tea Research Institut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an,Fujian 355015,China)
Oolong tea from Mingke 1 (Camellia sinensis)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aking on the products by Maillard reaction with the 2 treatments one factor(temperature)four levels and two factors(time and thickness)two lev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s by Maillard reaction were decreased in time-dependent manner at 110℃, 120℃ and 140℃, but increased at 130℃. From the results, tea, the weight of 500 g, exhibited the greatest intermediate products at 130℃ for 5h and the heaviest browning at 140℃ for 5h by Maillard reaction. Sensory evaluation indicated that tea became the dark color by degrees and gave off an excellent fired-flavor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time.
baking, Oolong tea, maillard reaction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CXTD-1-130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茶业发展战略研究、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3GA720002)。
陈泉宾(1977-),男,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加工工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