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比较
2014-03-07高梅张凌峰付永航
高梅张凌峰付永航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比较
高梅①张凌峰①付永航①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于本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200例,根据不同采血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进行静脉血采集,对照组进行末梢血采集,对血常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中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检查项目的差异。结果:两组血常规检测指标中WBC、RBC、PLT、HCT、H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静脉血采集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更为客观准确,静脉血液采集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静脉血采集; 末梢血采集; 血常规; 影响; 应用价值
人体血液主要由血细胞、血浆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组成,通过血常规检验可以显示血液中细胞数量和细胞形态变化等情况,有助于临床诊断多种疾病,例如贫血、感染、造血功能异常及血液系统疾病等,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基本、最常见的化验项目之一,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相关血液指标[1]。常用血常规检查采血方法主要有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两种,其中,末梢血采集法临床上应用最普遍,疼痛感轻,患者易于接受。目前,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细胞计数仪的普遍应用,采血方式逐渐发生改变。相关研究证明,采集静脉血检测结果数据更为客观、准确,为进一步研究两种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6-12月于本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200例,对两种采血方式血常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12月于本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200例,根据不同采血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18~69岁,平均(41.5±12.7)岁;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19~71岁,平均(42.7±16.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和试剂 两组患者采集血液后均使用X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进行检测,稀释液及清洗液为仪器专用配套试剂,抗凝管为EDTA-K2真空抗凝管(美国BD公司生产)。
1.3 检测方法 严格按照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操作规程测试,使用前进行常规保养维护以及仪器的质量监控;将仪器处于稳定条件下,且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的操作说明对血细胞进行检验保养,保证仪器性能稳定,仪器在24 h连续工作的状态下,按程序自动清洗并进行定标,将各项参数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进行测定。
1.4 参考指标 (1)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为:成人为(4.0~10.0)×109/L;(2)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范围为: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3)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范围:成人(100~300)×109/L;(4)血红蛋白含量参考范围:成年男性为120~160 g/L,成年女性为110~150 g/L;(5)红细胞压积正常参考范围:男性为1.40~0.50(40%~50%),女性为0.37~0.45 (37%~45%);(6)平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参考范围:成人为81~93 fL;(7)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质量(MCH)正常参考范围为27~34 pg;(8)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参考范围为320~360 g/L[2]。
1.5 采集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清晨9时左右,确认空腹状态下进行采集,观察组采用静脉血采集法,选择患者肘部静脉作为静脉血采集部位,清洁消毒皮肤后,采用一次性采血针连接真空抗凝管进行采血,采血量5~8 mL,采集血液后向抗凝管内加入稀释液进行稀样,轻轻摇晃调匀,动作轻柔,避免发生溶血现象;对照组采用末梢血采集法,选择患者左手食指或无名者内侧,清洁消毒皮肤后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针刺取血,置于抗凝管。两组采集的血液标本均充分摇匀后,运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所有样本均于采血后2 h内完成检测。
1.6 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等检查项目。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血常规检测指标中WBC、RBC、PLT、HCT、H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C、MCV、MC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检测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血常规检测指标的比较(±s)
组别 WBC(×109/L)RBC(×1012/L)PLT(×109/L) Hb(g/L) HCT(%) MCHC(g/L) MCV(fL) MCH(pg)观察组(n=100) 5.8±1.4 3.8±0.6 220.0±60.2 112.9±15.8 42.4±20.1 319.8±28.8 82.9±6.9 26.8±5.5对照组(n=100) 6.6±3.6 3.6±1.0 207.0±85.4 101.7±18.4 31.5±21.5 322.4±28.9 83.1±7.2 26.6±5.6 t值 9.14 8.95 15.69 18.43 8.75 2.20 3.37 2.2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血液主要由血细胞、血浆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等共同组成,血液的各种组成成分异常改变可直接反应机体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血常规通过对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相关血液指标进行检查,显示血液中细胞数量和细胞形态变化等情况,为贫血、感染、造血功能异常及血液系统疾病等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查项目之一。因此,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检查时,不同采血方法采集的标本结果与检测结果正确性、检测可重复性有着密切联系,采取何种采血方法,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常用血常规检查采血方法主要有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两种;末梢血采集法主要是通过采集患者手指或耳垂的末梢血稀释后进行分析,对于恶性肿瘤、白血病等患者,在化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液组分变化[3]。因此,需要反复抽血进行血常规测定,由于末梢血采集法疼痛感轻,患者易于接受,采用该方法可有效减低患者反复穿刺痛苦,且采血操作方便简捷,特别是对于难以通过静脉采集血液的小儿患者。因此,末梢血采集法临床上应用最普遍。
末梢血采集法虽操作简便,易受患者接受,但临床应用中常因受多种因素限制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影响因素主要有:(1)当患者末梢血温度过低时,在相同的条件下,末梢血容易发生溶血,造成检测结果偏低,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2)末梢血采集时受到患者出血速度的影响,采血时间较长,采血比较费力;(3)由于末梢采血部位较为特殊,血液均来自毛细血管,血液循环较差,出血量少,出血不畅,为取得充足血液量,常需反复挤压采血部位,易使其他组织成分混入血液标本,加速血小板凝集,造成标本被稀释[5]。血小板计数减少,本次研究静脉血采集组血小板计数平均(220.0±60.2)×109/L,而末梢血采集组平均为(207.0±85.4)×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挤压亦可造成白血胞破裂,造成白细胞暂时升高现象[6],本次研究采集组白细胞计数平均为(5.8±1.4)×109/L,而末梢血采集组平均为(6.6±3.6)×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末梢血液由于血液自身的情况,往往并不能十分正确的反映患者全身血液情况,易造成对患者病情的误诊漏诊[7]。
目前,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得到广泛应用,静脉血采集法已逐渐替代末梢血采集法,成为临床血常规检测的主要采血方法,相对于末梢血采集法,静脉血采集法具有以下优势:(1)血液分析仪需要的血液标本量相对较大,标本量的多少对检测结果的干扰较强,静脉血采集法能取到足量的血液,且静脉血管可反复穿刺,可重复性强;(2)血液中含有多种成分,末梢血采集法受采血部位影响,标本成分复杂,多为毛细血管血、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混合成分,影响检测结果,静脉血采集标本受外界物质干扰少,血液纯度高,可准确反映各种血液成分的组成[8];(3)静脉血采集部位一般均为患者肘部前静脉,该部位血液受环境影响较小,相对于末梢血,其所包含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等成分更为稳定,能够较为真实、客观的反应患者全身血液循环状况,取得更加有效且稳定的检验结果[9];(4)传统末梢血采集法采血完成后将标本置于普通试管,可造成血小板随放置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造成血小板假性降低,静脉血采集法采用抗凝试管,可有效避免血小板测定结果低于实际情况的现象发生[10]。因此,除非患者机体特征必须采用末梢血采集检验血常规之外,血液常规检测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静脉血采集法,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综上所述,不同采集血液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所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临床应用静脉血采集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更为客观准确,静脉血液采集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周丽华.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l2,22(5):1122-1123.
[2]李春华,祝建东,尹淑君.1200例健康成人指血与静脉血的血细胞多参数检测对比[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7,20(1):46-47.
[3]朱健.比较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5):617-618.
[4]韩秋青,王爱玲,韩风杰.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0,4(26):112-113.
[5]林湘蔚.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170-171.
[6]周秀萍.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4):49-50.
[7]赖淑仁.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l,10(11):149-150.
[8]常永超,刘好,刘治平,等.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2010,18(2):112-113.
[9]解承娟.静脉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10(15):350-351.
[10]刘小东,崔会欣,焦冠勇,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6):111-112.
10.3969/j.issn.1674-4985.2014.24.015
2014-04-14) (本文编辑:蔡元元)
①解放军458医院 广东 广州 510602
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