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进生转化的途径及对策
2014-03-07曲海涛
曲海涛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品行或学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在一个班里为数不多,却因经常犯错误或是学习落后,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不少的麻烦。尤其是品德、学习都很差的学生,他们人数虽然很少,但能量却不小,是班级的消极因素。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每位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下面笔者就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转化的途径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对后进生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童年时代由谁带路,周围世界中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都决定着他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番话十分深刻地揭示了家庭早期教育在一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家庭影响造成后进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溺爱型、粗暴型、放任型、紧张型和误导型。
(二)学校教育对后进生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后进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缺乏公正、缺乏信心和缺乏方法。
(三)社会原因对后进生的影响
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表现在:不健康的音像制品、书籍、报刊、赌博游戏等;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良的伙伴。
(四)个人原因
学生的个人原因主要是学生学习不好,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辨别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差。
以上是后进生形成的四个方面的原因。做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关键,从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加强联系,共同合作,从而使后进生转化为优生。
二、后进生转化的途径及对策
下面仅对后进生的转化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尊重后进生,教师就要设身处地为后进生着想,即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时刻别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想想自己过去当学生时,不也犯过错误、做过错事吗?当老师批评自己时,自己当时是什么心情呢?希望老师怎样对待自己呢?这样你就会理解学生犯错误时的心情,就会冷静地控制自己,从而采取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切记不能采用讽刺挖苦的办法,那样会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二)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
辩证地分析现象,从缺点中找优点,正如优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一样,后进生也不可能没有优点。从善于发现优点入手,发展优点逐步巩固,从而使缺点降级或基本克服,这是转变后进生的有效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努力,激发他们的感情,这样会加速教育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思想升华。诸多教育实践证明,赞扬后进生的微小进步要比嘲笑后进生的明显劣迹高明得多,教师既要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又要及时肯定给予嘉评。
(三)给学生创造“闪光”的机会
要给后进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心理学研究证明,后进生想表现自己的欲望比优生还要强烈,但是自己却压抑这种欲望。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制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让后进生有一种不受歧视、不被遗忘、不受冷遇的感觉,使他们抛开自卑,增强自信心。后进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应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帮助引导和教育他们,切实做到动之以情,使他们愿意与教师推心置腹地谈心里话,吐露真实思想,及时教育转化他们,使他们有所进步。
(四)教师应做学生的表率
良好的师表是无声的教育。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道德品质、行为作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因此,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以身立教,不要以师长自居放任自己。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躬行实践。假如你要求学生不迟到,而自己上课却来迟了;做操时,你让学生不说话,你自己却不停地与别的老师闲聊,这样怎能不影响教师威信和教育效果呢?
(五)通过家访全面了解后进生
曾一度视为家校联系主要手段的家访,正日益被教育者淡化。21世纪的中国是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而情感教育、个性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与此相应的家访的意义也就在于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两者应该说是高度相契的。从走出校门进入家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是教育观念的改变,而后者对我们正是最重要的。
(六)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持之以恒
反反复复是后进生思想转变过程中常有的现象。即便是转变较好的,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故态复萌现象。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班主任要有思想准备,不怕反复,即使出现了反复,也要及时了解其原因,分析他们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做细致的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持之以恒地关心教育后进生,他们总会真心实意地改变自己。
(七)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抚平后进生心灵的创伤,开发他们的智力,必须在加强品德教育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把他们旺盛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他们一旦把精力用到学习上来,随着知识的增长,分辨是非能力的增强,道德面貌和思想境界也会发生重要变化。
总之,对后进生我们要有热情,要给予慈母般的温暖,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后进生,陶冶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树立信心。同时,教师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多给予帮助,还要给时间,不应操之过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努力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改变他们心中的自我形象,信心百倍地跨入优生的行列。当然,这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合作,形成合力教育,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会取得最佳效果。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