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2014-03-07石宏
石宏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深感头痛的老大难问题,“少、慢、差、费”现象更是小学作文教学中较为突出的现象。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封闭式”的教学观念、“灌注式”的教学方法是阻碍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绊脚石,学生主导作用的弱化,人文特性的失落,导致作文教学出现费时多、效果差的局面。因此,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才是作文教学的出路。
一、改革命题方式,变“统一”为“多样”,使学生愿写
作文的命题方式与学生的写作兴趣密切相关。根据调查显示,小学生喜欢教师指明范围自己去命题的占42.6%,而喜欢教师统一命题的仅占13.5%。这恰恰表明,教师命题的统一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引发学生倾吐心声,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鉴于上述原因,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教师应该把命题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变教师统一命题为学生自主命题,引导他们把眼界放开,去捕捉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具体的做法是:
1.教师命范围,学生命题目
教师围绕习作训练的要求,命大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景和物,自命小题目。这种命题方式富有弹性,能给学生留下选择素材的充分余地,为学生的写作带来更多的自由空间。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我喜欢的艺术作品》一题时,我先拿出一件艺术品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写下他们所观察到的。大部分学生能写出来,但是都没有写出这件艺术品的主要特点。我转而告诉学生,这不是“我”喜欢的,那么,你们能写出你们喜欢的艺术品来吗?学生们的思维一下活了起来,纷纷动笔,《我的小帆船》《我的最爱——根雕》《我喜欢的玛瑙雕刻》等丰富多彩、感情真实、富有“艺术”性的好文章跃然纸上。
2.鼓励学生自主命题
教师只提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体验自由命题。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假如我是科学家》一文时,我先把收集到的材料发给学生,告诉他们不是只有研究火箭的是科学家,研究水稻的、研究防水工程的也可以成为科学家,科学分为多个领域,你想在哪个领域发展自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生活经历,写出了以自己名字命题的不同题材的文章,如《皮鞋大王——黄子辰》(父亲是鞋店老板)、《营养学家——宋佳宇》(平时喜欢各种食品),还有《机器人之父》《我是影像大师》等。
这样的“命题”作文,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体现了学生差异性的特点。学生的习作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且所写内容富有情趣,令人耳目一新,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抒写真情实感的好文风。
二、优化教学过程,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会写
作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期间教师既不能放弃引导,听之任之,也不能忽视学生主体,越俎代庖。
1.帮助学生审清题意,以“导”为主
例如在写《童年趣事》这个题目时,教师要和学生讲:这篇习作是写童年的事,写成现在的就文不符题了;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如果你写成记人的文章,那就离题万里了;这篇文章的关键词是“趣”,你选择的材料必须有趣,没“趣”就偏离中心了。只有这样,以“导”为主,引导学生选材,启发学生想象,才能使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习作。
2.批改习作重在“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文批改是教师的“专利”。语文届曾一度提倡“精批细改”,结果是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改,对教师的批改意见,总是“敬而远之”。从实效看,应该提倡“多批略改”与“面批导改”相结合。即在批改优秀学生的习作时,应多做针对性、引导性强的眉批总评,使之按“批”修改;而批改后进生习作时,宜采用“面批导改”法,当面指出习作中的问题,听取学生意见,师生讨论,然后让其自改。总之,要把“改”交给学生,多方激发学生参与“改”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逐步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
三、搞活训练机制,变“任务”为“动力”,使学生乐写
学生一般会把习作看成是“任务”,为完成“任务”而作文,也就无所谓“兴趣”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因此,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必须在作文教学中引进激励机制,多写快乐作文,从而培养学生的成功动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语文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选择一些优秀习作,指导他们修改后向各地青少年报刊投稿,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在报刊上发表,所产生的冲击波将是非常强大的,或许能引导他走上写作之路,将来成为一名作家,更主要的是使全校学生看到了希望,受到激励,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写作氛围。
作文教学的难点在小学,希望也在小学。小学作文教学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我相信,只有小学教师明确要求、更新观念、发挥优势,小学作文教学才能突破瓶颈,踏上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 付淑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