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2014-03-07吴珉

黑河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课外活动挫折

吴珉

教学生学会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因素和健康个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知识容量不断增大,相应地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会更多,有的学生就不能正确对待,影响到个性的成长。做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为学生的发展铺平道路。

一、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一)家庭教育不当

由于家长自身的原因,使子女遭受挫折和承受磨难,也是屡见不鲜的。有些家长或沉迷于麻将桌或迷恋于舞厅,对子女的生活起居漠不关心,对学业不闻不问。这部分学生,在校情绪低落,神志恍惚,对学习缺乏热情,应参加的有益活动往往也是漠然处之。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失衡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家庭中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城市中小学生中,单亲家庭子女所占比例为5—10%,也就是说,平均每个班中至少2—3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之中。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少年儿童,缺少父爱或母爱,家庭生活不完整,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尤其对他们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更大。这些学生在学校中有的性格孤僻,极不合群,也有的顽皮异常,经常惹是生非。

(三)家庭的其他原因

有的学生本来生活在一个完整和谐的家庭。但由于其他原因,如自然灾害毁了家庭,疾病或意外灾祸失去了父母,使他们有的成了孤儿。此类情况,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造成了巨大的挫折和磨难,也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

(四)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

每个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周围的人对你不尽是颂扬、掌声和鲜花。你取得好的成绩或名誉时,会遇到别人的嫉妒和诽谤;你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身体某方面有不足,会遇到别人的嘲讽和挖苦。这种情况尽管不是普遍现象,但有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会退缩,使一些学生愿意独来独往,慢慢就会不合群。

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应采取的策略

学校教育是为学生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学生是祖国的生力军和未来的希望。我国未来的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取决于学生有无健康的心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无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迎接挑战。学生遇到挫折,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问题的反应。“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给教师的工作内容增加的难度和提出的要求,教师不应被动等待,而是要主动出击。多与学生接触、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多学习一些心理知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学会观察和分析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认识面临的挫折,实际是一种意志薄弱的表现。心理学表明:坚强的意志能推动人去克服困难,使认识产生飞跃。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多开展一些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丰富的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内容,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夸夸我的同学,让学生在班级里找出身边同学的优点,并当面夸一夸,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传递,尽可能不重复,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夸奖。这样可使学生心情愉悦,自由畅谈,连平时较自卑、极少发言的学生也找出了不少优点,现出了“闪光点”,培养了自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与困难、挫折做斗争,塑造他们健康的个性。榜样对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能起最好的示范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能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以此为中介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教师除了用科学家、英雄、劳动模范、革命先烈和一些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作为典范来教育学生外,还要适当地从他们的同龄人中选取典型作为榜样,这样学生才能感到真切,缩短心理距离,消除心理障碍,达到心理相容。

从未遇到挫折一旦遇到较大挫折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差。对顺境中的孩子进行挫折和磨难教育,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方式可借鉴。孩子们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去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磨”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教师应当和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共同制定出培养这部分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的有效方案。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那么挫折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他们生活中的风雨雷电,而是他们成长中的一座座通往成功的桥梁,他们会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这将是教育者最大收获和幸福。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课外活动挫折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挫折使我更坚强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单亲家庭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的个性表现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