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应用” 应用教室
2014-03-06陈志威
陈志威
美术学习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包括“文化、生活、想象、创造”,形式包括“继承、应用、动脑、动手”,将内容和形式联结起来,就是“继承文化,应用生活,动脑想象,动手创造”。而这四个“面”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轴心”,这就是课程价值所在。
在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温馨教室的活动中,学生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可以大有作为。每年这个时候,学校专职的美术教师很忙,忙于完成校园文化,忙于协助教室布置……这学期,我想了个“偷懒”的办法:如何通过这次美化教室的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提升我们美术老师的地位和价值,让美化教室为美术教学服务。
一、整体设计
“设计”在古汉语中,最早是“计谋”的意思。“设计”的行为从人类生活
开始就有了。而作为专业术语,“设计”一词来源于法文“dessins”,原是“画”的意思,是工业革命之后才产生的。德国包豪斯把“设计”推到了极致,“设计”成了造型艺术中的专有名词。
设计应该是“形而上”的。有这样一段微博:内衣秀,美;牡丹花,美;内衣绣牡丹,也美;但牡丹花下晒内衣,却是大煞风景的。
这里强调的是美的“和谐统一”,对于教室文化而言,就是整体性。
教室文化首先要有明确主题,渗透环保理念,变废为宝;其次要根据各个年段学生美术素养和每个班学生实际情况及班主任老师素质和特长来确定主材料;最后还要要注重展示效果,将局部统一到整体中来。
二、巧用材料
“美术语言”对“美术”框架统摄下的“设计”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美术语言包括造型元素和造型原理。
造型元素有: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
造型原理有: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对比、和谐……
将生活中的某些物质材料如一次性杯、碟片、蛋糕盘、碎布等通过合理想象,镶嵌、拼贴成新的形象,就构成了一幅幅有趣的工艺贴画。用来制作工艺贴画的实物材料,不外乎“点”、“线”、“面”三种存在形式。巧用它们的固有特征来表现相应的物象,手工制作与艺术表现完美结合,赋予普通材料以艺术的生命力。
“点”对表现形象、丰富纹样的作用很大。通过点的质感、大小、疏密、深浅的不同组合,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贵重的“点”,如珍珠,平凡的“点”,如沙子,还有五花八门的植物的种子。规则排列,成线成面,不规则排列,因物象形,随类赋色。
“线”在工艺贴画中运用广泛,凡描绘形象结构、丰富形象层次、分隔形象块面等都可以用线来表现。“线”有粗线、细线、虚线、实线和规则、不规则之分。不同的材料给人以不同的感受,金属丝的刚毅、冷峻,丝织品的柔顺、亲切,植物茎的淳朴、自然……可曲可直,可折可剪,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独具匠心。
“面”的表现范围更为广泛,材料也随处可见。废弃的布头,过时的挂历,秋天的落叶,瓷片、玻璃、易拉罐,乃至造型别致的小石块,各种颜色的蛋壳……既可以以图选材,也可以以材选图,取其形,取其纹,取其色,全在于奇思异想,妙手偶得。
经过学生之手,进行生活中常见的废弃材料进行艺术化的加工,给孩子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和灵感的来源,教教亲自参与其中,一起感受“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培养孩子们的创新和审美能力。
三、有效组织
我选择了1到3年级来规划部署,实施我的“懒人”计划。
101班:卡纸上的青花瓷花瓶。学习花瓶的对称剪法及用蓝色记号笔描绘自己的二方连续、单独纹样、花纹在花瓶上创意性地展现(图1)。
102班:戏剧人生。让学生了解国粹——京剧及京剧脸谱的知识,从中感受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让学生亲身去制作自己的脸谱,用抽象的色彩来表达自己对京剧脸谱的感知(图2)。
103班:碎布拼贴。让学生知道布这种材料的可塑性、可能性,利用布的柔软性和本身材料的纹理、花纹进行创造性的拼贴(图3)。
201班:盘子上的青花瓷纹样。让学生用蓝色记号笔在盘子画二方连续和合适的纹样(图4),展现中国青花瓷的独特魅力,把教室塑造成一个充满文化的氛围。
202班:盘子上跳舞的小红人(图5)。给我们学校剪纸社团一个独特的展示平台,让学生用剪刀在不干胶纸上自由地散步,剪出抽象、意象的人物,体现孩子的艺术童心,用剪纸来表达自己的语言,整个教室有一股浓重的艺术氛围,采用黑、白、红独特的色彩。
203班:一次性纸杯的利用(图6)。
301班:“秋韵”。在大树上展现我校的线描教学特色,每个学生一片树叶,每一片树叶一幅线描作品(图7),打造秋天诗意的班级氛围。
302班:一次性杯子主题创意。采菊东篱下,用杯子来塑造诗人的意境(图8)。
303班:碟片的利用。让学生用废弃的光盘经过艺术性的加工,展现材料本身的美感(图9)。教室实用与学生学习的结合是布置的亮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乐”,学生就会动手,就会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我们做个“旁观者”,让学生自己兴致勃勃“嚼馍”,比“越俎代庖”强上一百倍。
“授人以鱼莫若授之于渔”, 有时“偷懒”更是一种智慧。
(浙江省诸暨市江藻镇小 浙江绍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