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好八连⑥ 传统精神代代传

2014-03-06专题策划上海军事检察院

预防职务犯罪专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南京路八连霓虹灯

专题策划:上海军事检察院

资料来源:“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

火红记忆

永远的好八连⑥ 传统精神代代传

专题策划:上海军事检察院

资料来源:“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

图1:2007年7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专程到八连看望官兵。

“永远的好八连”系列策划

□香风毒雾刮不倒

□艰苦奋斗葆本色

□不拿群众一针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

□一尘不染品行正

■传统精神代代传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这是毛主席于1963年8月1日凌晨,为好八连题写的光辉诗篇。50年前,时代需要“好八连”精神,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编者按】

自今年第一期起,本刊开始连续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一红色主题。起初,编辑部对如今重提八连精神是否会有人关注也心怀忐忑,但让我们感到意外又欣喜的是,作为国庆献礼,上海主持人版《霓虹灯下的哨兵》话剧重新回到剧院,并联合八连官兵在南京路实景演出,让观众重新记起了那支优秀的连队、那些动人的故事。这或许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精神意义不但没有被湮灭在历史中,反而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光芒,我们有理由相信,好八连精神将会代代相传……

图2:1991年11月,在支援南浦大桥建设中,连队即将退伍的20多名老战士组成“老兵突击队”,奋战在建设工地。这是他们在140多米高的高墩上作业的场景。

图3:1992年4、5月,八连官兵怀着对南京路的深厚感情,投入“繁华南京路商业街大会战”。

“新哨兵”重回南京路

为了向国庆献礼,以文艺表演形式,进一步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观点,不断巩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进集中反“四风”改作风转为经常性的作风建设,经典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她的故乡重新上演。

自10月1日起,SMG(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主持人版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连续五天在上海人民大舞台演出,好评不断,场场爆满。主持人们抛下平日里镜头前的冷静范儿,演起戏来毫不逊于专业演员,有声有色地诠释了解放初期“南京路上好八连”身处闹市、执勤为公的故事。许多观众在看完了话剧以后直呼“过瘾”:“原来这些主持人还可以这样。”这部献礼建国65周年的话剧演出也是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向观众传递正能量的一次创新尝试。

10月18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100名官兵参加实景版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演出。当日上午,部分专业话剧演员、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南京路上好八连百名官兵及社区居民文艺团队共同在南京路步行街演绎环境戏剧——实景版《霓虹灯下的哨兵》。

52年前,以“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为题材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首次被搬上舞台。52年后,这部久演不衰、常演常新的话剧走下舞台,重回故事发生地——南京路,在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永安百货公司前进行实景演出。

演出中,人民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拒腐蚀永不沾”的道德品质,军民鱼水情深的革命传统,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作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电影版《霓虹灯下的哨兵》春妮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陶玉玲,赵大大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袁岳也来到现场观摩演出,熟悉的剧情让两位老演员热泪盈眶。袁岳在看过演出后情绪有些激动,“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还是忍不住想流泪,这场演出让我感到很亲切,备受鼓舞。”该剧目的导演、76岁高龄的陈薪伊先后执导过四版《霓虹灯下的哨兵》,与该剧有着不解之缘,她说这部剧经久不衰与其永恒的现实意义息息相关,“《霓虹灯下的哨兵》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在南京路上演更有意义。”(据《东方早报》、新华网)

图4:八连争当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这是八连战士带领西康路小学师生到人民公园瞻仰张思德烈士塑像。

图5:八连官兵与云中居委干部一起在南京路巡夜,同建和谐平安。

第二故乡鱼水情

八连官兵始终心系第二故乡,积极投身到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行列。43层高的新锦江大酒店,是上海最豪华的现代化宾馆之一。1988年9月,即将竣工的新锦江大酒店的建筑垃圾还没有清理,客房布置尚未就绪,酒店就接受了当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动画片电影周接待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八连来到了这里担负起清理楼面垃圾的艰巨任务。大楼是全封闭的,清理垃圾时,整个楼层空间泥沙飞扬,灰尘弥漫,干部战士虽然戴着口罩,但根本不顶用,口腔、鼻孔全都呛满了灰尘。大楼只有两部工作电梯,为了不与建筑工人争用电梯影响施工进度,他们就扛着装满垃圾的麻袋从40多层的高楼上踩着楼梯下去。负责工程验收的大酒店筹建处陈副总指挥对此感叹不已。新锦江大酒店开业以来,八连的精神一直被他们看作是一种企业精神加以坚持和提倡。

改革开放以来,经上级批准,八连官兵先后参加众多上海市重点工程建设:上海华亭宾馆、龙柏饭店、新锦江大酒店、30万吨乙烯工程、新客站、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太浦河引水工程、上海博物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南京路步行街改造,地铁一、二、七号线工程,浦东国际机场、上海科技馆、高架道路、上海火车南站、世博园场馆建设……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八连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典型,他们始终保持八连的光荣本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公举东从大学生成长为优秀士兵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典型。公举东自1992年12月入伍以来,继承和发扬连队的光荣传统,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并获得首届“五四青年奖章”。江泽民主席三次亲切接见他,赞扬他“大学毕业,又当上了国家干部,再到部队来当兵,很不容易”。称赞他的事迹“对于部队也好,对地方的同志也好,对战士、对干部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八连的付出,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上海市规划局的领导说:“我们一遇到攻坚任务就想到‘好八连’,上海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到哪里,‘好八连’的旗帜就飘扬在哪里,哪里任务最艰苦,哪里就有八连官兵奋战的身影。”一位集团老总说:“我们大厦浇灌的是钢筋水泥和沙石,铸起的却是‘好八连’艰苦奋斗、坚如磐石的精神。”

编辑:冯晓淑 fxs0914@163.com

八连格言:

·高楼大厦里要全部装满咱们无产阶级的正气,那就更美了。

·不要忘了我们是穷人的孩子。

·有钱乱花是败家子的习气,艰苦奋斗才是革命战士的本色。

八连新故事

张桂林的觉醒

张桂林上到大三来当兵,目标很明确:当两年兵回去继续上学,为毕业找工作积累“资本”。

这个“大学生士兵”喜欢独来独往,为人处世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生哲学。因此,在一些战友眼里,张桂林有点“恃才自傲”。

一天,团支书让他发挥绘画特长,利用课余时间出板报,他认为这是“侵占战士的个人利益”,满脸不高兴;排长请他为战士补习文化知识,他借口“学习要靠自己”,推脱不愿干;战友批评帮助他时,常常是话不顺耳便闹得吹胡子瞪眼睛,不欢而散……

连队干部没有简单对待他的问题,而是采取了“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张桂林思考“立身做人,当兵为谁”的道理。

一次,上海市书画家协会到八连过“军营一日”,连队有意安排张桂林负责接待工作。见到那么多“名家”、“大家”,张桂林忙前忙后,东跑西奔,不亦乐乎。

在老师的指导下,张桂林画了一幅《独钓寒江雪》,地方报社记者拍下这个场景。第二天,这张意在表扬八连战士多才多艺的照片,刊登在了报纸上。看到报道,张桂林不好意思起来,忍不住心想:自己那两把刷子,凭什么见报,还不是因为八连的威望高,人家爱屋及乌,自己沾了八连的光,平时却没给连队做什么贡献。

此后,张桂林有了主人翁责任感。连队也才尽其用,安排他担任连史讲解员。

为胜任传递光荣传统的“火炬手”,展示八连学习党的指导思想的成果,张桂林读连史、学理论,查资料、写文稿,精心续写了连队近年的发展历史。参观者听了他的精彩解说,无不称赞他“有学识、有水平,不愧为好八连新一代”。

投以桃李,报以琼浆。在连队,他被评为“理论学习标兵”、“优秀士兵”,还当上了文化骨干。做错事情,也能够虚心接受战友批评;战友遇到困难,他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还为贫困地方的学生捐款。

退伍离队时,他由衷地说:“在八连当兵,我在学习政治、熟读连史、弘扬‘连魂’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精神隧道。这让我一辈子受益无穷!”

图6、7:10月8日,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南京路实景演出,许多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猜你喜欢

南京路八连霓虹灯
夜钓
霓虹梦
张钒油画作品
基于PLC的霓虹灯控制系统
好八连战士想念周总理
好八连,永不褪色的旗帜
上海南京路百年变迁
论辽朝南京路建制
透视上海市城市规划与城镇化进程
《霓虹灯下的哨兵》民间隐形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