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2014-03-06赵海艳盛立英
赵海艳,盛立英
(大连医科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44)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和现象的曝光,学术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所谓学术道德,是指学术主体在对专门的有系统的学问进行研究时所遵循的信念、规范、习惯和传统[1]。学术道德是研究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声誉,是一项基础性工程。高校是否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创造出有国际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学术道德。因此,作为医疗行业技术研究与教学中心的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医学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本文作者从分析医学院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面临的困境及学术道德缺失的不良影响入手,探讨了医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工作的改进的建议。
1 医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的特点
医学道德系统中医学教育的双重目标是让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和学术道德,又具有较高的医学道德素养和人文伦理品德,这是世界性的教育走向,也是时代要求医学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与方向[2]。医学研究生是高层次医学人才,更应直面生命,无论临床技能型研究生还是基础科研型研究生,都需要对生命负责。医学研究生的学术成果无论哪方面都是与伦理与道德密不可分的,都是需要对每个生命体完全负责的。医学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缺失不单是对道德本身的不尊重,更是对生命的蔑视和伦理道德的缺失。《黄帝内经》称医学为“圣人之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医之为道,若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清代喻昌也在《医门法律》中有“医,仁术也”的描述,毛主席更是提出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观点。可见,无论古今医学研究生的道德要求是一贯的,是高于其他专业的。这就使医学院校研究生的培养既有本专业的特点,又有其它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共性。
2 医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面临的困境
医学研究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正确。某些医学研究生仅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学位等级和学历水平,为了保研机会不被错过和缓解就业压力,而并非是为了学术研究去读取研究生学历。此外,他们在面临就业压力时,往往会倚重一些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和专业证书,为了通过这些考试不惜挺而走险,违背原则;在面临复杂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时,往往会在思想上加深了投机和适度避险的观念,进而将这种观念转嫁到学术活动中。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导致了某些医学研究生的正确科学精神信仰迷茫或者缺失,这些研究生在未来的实际科研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在思想和行动上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到科研方向的选择和学术活动的目的。一旦在学术活动中遇到阻力,这些目的不纯、思想动摇和意志不坚定的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底线就会崩溃。
医学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力度不够。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不断扩大,医学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医学院校扩招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展开,很多医学院校的师资环境与条件需要改善和补充以适应扩招要求。尽管教育部在2002年和2006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这对学术道德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卫生部也对学术道德与医学道德的教育有过明确的指示,但在研究生课程改革和学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对于研究生三观教育的人文素质课程还是被有意或无意的压缩和忽略了。以培养研究生学术道德修养为核心的课程或者过于陈旧不能吸引研究生的兴趣,或者是与实际情况脱节严重成为空中楼阁。医学院校辅导员和导师力量不足,使得某些研究生管理部门保姆化倾向更为严重:辅导员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生活,不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导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自己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的学习和品德的成长。很多学校的学术道德管理仅仅体现在了毕业论文的审核阶段,并且多为人浮于事。这就造成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和管理上的极大缺失,使很多研究生不清楚或者是根本不知道学术道德为何物,更何谈遵守学术道德。
医学研究生学术评测体系及机制不健全。很多医学院校现有的研究生评价体系较单一,一般以论文或著作发表的刊物和出版社档次为标准,衡量学术成果的价值,更多的是量化考核,不完成这些量化的标准,研究生在读期间就无法实现学业、荣誉等利益,甚至严重影响了将来的就业[3]。研究生的各项评优活动,也是以量化的学术成果为主,思想政治状况考核非常弱化。在这种情况下,现实性很强的研究生出现“急功近利”,极容易造成学术道德的失范[4]。高校有不同的奖学金制度,但是针对学术成就方面的奖学金却少之又少,这就导致研究生片面注重卷面成绩而忽视科研水平的提升[5]。此外,某些医学院校还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进行规范,对于在学术道德上出问题的研究生也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某些医学研究生漠视学术道德或对学术造假行为的默认。
3 医学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的影响
从道德角度而言,学术道德缺失将是整个社会之间信任的缺失。唐纳德·肯尼迪指出:“大学与公众间的关系主要依赖于相互间的信任。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造假被认为是学术研究中最不可原谅的错误”,“科学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6]。医学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关系到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技术的发展,其学术成果在未来有可能会成为治病救人的技术标准。医学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缺失,是人民大众所信赖的医学工作者道德底线的坍塌,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信任的危机,更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法规和学术规范方面,更是体现在生命去留和国家安全的角度;不仅仅是学术的问题,会导致更多医学人才在医德上的缺失。
从经济角度而言,学术道德缺失带来的经济浪费是惊人的。据青岛社会科学院王曾宪研究员估算,我国围绕着“泡沫学术”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产业链”。仅就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各级政府每年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包括约50万人的“人头费”、基建办公科研费、各种基金奖金费等等),所拉动的上下游产业效益在3,000亿—4,000亿左右,减去产生教育效益、具有学术价值的部分,至少一半的成果产出学术泡沫,这是很发人深省的[7]。医学领域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缺失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将比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引发的浪费更加可怕。医学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浪费了本应该投入在正常科研中的时间,导致科研进度的停滞甚至倒退,这对于医疗事业的发展将是致命的打击;医德的缺失将使医患关系更为紧张,照成了医疗成本的隐形浪费。
从风气角度而言,学术道德缺失损害学术品格,败坏学术风气。医学学术腐败让本应高尚的,以济世救人为己任的科研活动演变成了毫无实际意义的复制过程,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秩序,也败坏了我国医学学术界和医学院校的科研风气,使医学学术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学术价值,进而损害了中国医学科研学术界在国际上的形象、声誉和地位。
4 加强医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工作的建议
4.1 借鉴国内外经验,完善医学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培养工作
哈佛大学在发给每一位新生的《哈佛学习生活指南》上,用加大加粗的字体印有:“独立思想是美国学界的最高价值。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以最严肃的态度反对把他人的著作或观点化为己有——即所谓剽窃”[8]。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治学的道德》一节中明确指出:“基于学者是高深学问的看护人这一事实,人们可以逻辑的推出它们也是自己伦理道德准则的监护人。那么谁是这些监护人的监护人呢?没有。只有他们的正直和诚实才能对他们自己的意识负责。学者们是他们自己道德的唯一评判者”[9]。医学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具有专业性强、科研进展迅速、科研周期较长的特点,因此,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于科技素质与专业素质的结合、人文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养成、心理个性与社会责任的融合[10]。医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要从抓好研究生自律入手,加强医学研究生对学术规范的认知,把握学术道德的善恶标准与尺度,明确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可为与不可为;要锻炼医学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意志,使其正确看待功名利禄,以坚定的意志克服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诱惑、困难和障碍,坚守科学活动中的伦理精神;要培养医学研究生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行为习惯,从基本日常行为习惯抓起,在生活、学习、考试、科研和就业的过程中诚实守信,使其形成自我道德上的习惯和法律,只有道德上的自律才是学术道德真正现实的必然途径[11]。作为医学院校,应通过潜移默化的课堂外交流途径和隐形教育,通过正式会议和党的各种活动传递信息,将学术道德教育贯穿研究生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医学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标尺。
4.2 高举科学社会主义道德旗帜,正确引导医学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培养工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对我国现阶段各种学术思潮激辩的结论和正本清源。培育和弘扬学术道德荣辱观,就是要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学术道德建设的道德行为准则,秉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坚守学术人的“底线伦理”。杨玉良同志谈到:“在不良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共同体内部不良现象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也会被世风流俗异化,学者也会被市场经济异化为经济的机器,甚至堕落为经济动物或者科学的骗子”[12]。医学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科研后备力量,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术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也是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坐标和指导思想[13]。因此,医学院校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在精神上要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广为普及、宣传学术道德知识;充分利用党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断教育党员、党员积极分子和群众,使他们无论是在校科研工作还是在医疗单位实习工作中,都能够自动自觉的遵守学术道德的规范。
4.3 形成多方合力,深入开展医学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培养工作
首先,注重导师的作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教育,督促指导教师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声誉,加强学术自律,恪守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导师既有在专业上指导研究生专业学习的作用,又有在人格和思想上对研究生加以影响的作用。同时,导师又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初稿的审稿者,是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第一个把关者。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第一责任人”。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既有学术的权威,又有道德楷模的榜样,导师对于研究生学术道德培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因此,导师有责任做好表率,以身作则,将规范的学术行为融入到指导的每一个环节,让研究生学会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研究,应遵守什么样的科学道德规范。这就需要导师充分认识到研究生教育中加强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动提高自身指导水平,进一步规范自身科学研究行为,做好研究生科学研究路上的领路人[14]。
其次,重视辅导员的价值。辅导员的工作存在于研究生学习与工作的每个阶段,可以说辅导员是与研究生在思想上接触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高校教师。辅导员对研究生思想的影响是无时不刻在进行的,辅导员对于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的优势也就体现于此。有利于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由知性德育转向生活德育与知性德育并重,也就是说将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内容、道德范畴提出并论证,形成系统的道德知识,然后把道德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转向为以生活德育理论为基础,从生活出发,追求生活与德育一体化发展的德育模式,它的核心理念认为德性与生活是一体的,德育应该从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道德概念和无内容的道德理性能力出发[15]。
最后,创新约束机制。学术道德建设既要靠教育、自律,又得靠改革、完善有关体制和规章,还要靠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作为医学院校,要遵循学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制定相关学术规范制度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学术评价制度,积极探索、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学校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学术管理机构在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明确其在学术管理和监督方面的职责,完善工作机制,保证其权威性、公正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行为都能起到良好的督导作用,有力遏制学术道德缺失的发生。
5 结语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遏制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的风气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16]。我国医学院校要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培养能力,必须借鉴国内外经验,并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科研环境,系统、全方位地建设一整套涵盖学术道德教育、培养、检测、考核和监督的系统。从思想和意识形态上使研究生正确认知学术道德,并把学术道德作为未来学术活动的准则,作为高学历医疗人才特有的民族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引领,全社会、全体科研教学工作者都要共同努力,加强医学院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净化学术研究的环境,创建文明健康的学术研究氛围。
参考文献:
[1]任 祥.大学学术道德传统的探讨与反思[J].高效理论战线,2010(1):57-60.
[2]刘立军.生态位视角下的校园文化与医学道德教育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16):21-23.
[3]戴雪飞.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根源和学术道德教育机制建设的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50-52.
[4]马革兰.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根源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76-78.
[5]贾琦艳.学术道德——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J].传承,2010(33):134-135.
[6]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61.
[7]喻 丹.高校学术腐败问题原因与治理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0(3):172-173.
[8]刘烈洪.哈弗的告诫[J].课外阅读,2008(1):66.
[9]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
[10]易学明.医学人才成长特点、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1-2.
[11]惠让松,杨雪琴.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他律与自律[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3):331-333.
[12]杨玉良.一流大学要坚守学术精神[EB/OL]. http://www.iqilu.com,2010-05-26.
[13]赵 飞,张 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术道德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1(8):206-207.
[14]王绪本,向玉凡.科学研究视域下的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37-40.
[15]黄富峰,马晓辉.四个并重——研究生学术道德培育模式的转变[J].伦理学研究,2011(5):120-124.
[16]周 济.以辛勤劳动为荣,以诚实守信为荣,大力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6-05-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