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
2014-03-06朱小平尹思源
朱小平,宋 杰,朱 琳,尹思源
(泸州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学术不端行为主要用来概括学术界出现的诚信方面的问题,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简称 FFP。由于学术不端行为“低风险性和高收益性”的诱因,使得“学术不端行为”成为当前学术界极具危害性的一种行为,在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科研论文发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1]。研究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学生对学术规范、学术诚信缺乏了解,在思想上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对研究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研究生学术不端、保证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1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研究生学术不端的病因解析
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耗时长、不易授教和成效不明显的特征。笔者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角度分析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病理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刻的。近年来,由于期刊单位的改革,学术传媒所提供的学术刊物的刊登机会日益稀缺和困难,少数学术期刊助推了学术腐败。因此,在学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研究生只好依托关系、走后门、甚至抬高价格等方式发表论文。在论文发表过程中,研究生通过不当途径发表了论文,而学术期刊则获得了利润或人情,双方各取所需。这一过程的多次重复助长了学术不端的气焰。
二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学术诚信教育的缺失。高校历来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忽视作为“软指标”的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学术诚信教育。很多高校对研究生思想道德和学术诚信的培养流于形式,没有实效,导致研究生也比较忽略自我教育。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往往课程内容滞后,与社会实际联系脱节,更缺乏以培养研究生学术道德修养为核心的内容。在课程的学习和考核过程中没有对学术道德素质的考核标准。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没能起到引导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发展的真正作用。
三是研究生对其他人学术不端行为的效仿。高校中与研究生密切接触的导师、教师、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学术道德素质会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着导向和示范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如果一所高校的学风、教风差,必然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四是自我教育的忽略。学术不端的产生和研究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密不可分。研究生为了追求显性的研究成果和文凭等,比较忽视自身学术道德修养。研究生教育对研究生的学术训练的确不少,但现实是,许多研究生不知学术规范为何物,伪引、虚引、抄袭、拼凑等现象比比皆是。根据一项调查,只有18.9%的研究生表示非常了解引用规范,而“不太了解”和“根本不了解”的竟占到35.4%[2]。
2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课堂构建
构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广域课堂和内容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导师示范、校园文化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对研究生开展学术规范教育、学术责任培育和科学精神培养,以此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增强研究生学术诚信的意识,才能有效地预防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业课的渗透作用和启发功能实施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使学术诚信教育与政治理论课、专业课教学相互交融。培养单位应开设有关学术诚信、学术规范、科学精神、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以及不同学科的特殊科研伦理要求的学术诚信教育课程。根据研究生思想比较成熟、善于思考、不易被教化的特点,在教育方法上,倡导以案例讨论法为主。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一方面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学术不端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
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引领和示范教育作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是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审核人、学术生涯的引路人和人格修养的榜样人,在研究生个体道德发展过程中,导师的高尚师德有着较大的感召力,对研究生的诚信观念和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建立和完善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的引领和示范教育作用,形成健康向上的师生互动氛围。使学术诚信教育在“师生互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术研究过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积极效果。
发挥校园学术文化的熏陶教育作用。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特别是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核心的人本文化、创新文化和质量文化,可让深入其中的学子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学术教育的熏陶,无形中接受和认同学者的职责,传承和践行学术使命。
实施研究生诚信自律教育。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研究生主体自律是实现研究生学术诚信的根本。在学术诚信教育中,要充分重视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将其纳入学术共同体,发挥道德自律的作用。有学者曾言之“学术界的自律被看作是清除学术腐败最根本的希望”[3]。研究生学术失范,究其根本是自律观念太差[4]。可见,道德自律之于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学术道德规范是学术行为主体进行学术活动必须遵守的准则。“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学术道德规范在本质上就是学术领域的“规矩”[5]。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以一定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取舍为前提,以一定的伦理精神为底蕴,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进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需要多学科的教师共同努力,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之中,并与素质教育、学风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科研实践训练等结合才能收到切实效果。严格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就过程而言应从入学教育、课程教学等环节延伸到研究生教育的全程;从深度而言,应从教育研究生严格遵守学术引文规范、学术研究程序规范和学术研究方法规范等,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深化到对研究生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加强学术责任的培育。学术责任是学术行为主体在进行学术研究中对他人、集体、社会所负有的道德、法律责任。不论是道德责任还是法律责任,其责任意识的生成都会经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学术责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习得的过程,需要结合使用熏陶、感化等手段。
强化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是一种思想体系,科学精神的内容随时代不同而变革,当今世界,科学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自由竞争的宽容精神、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6]。
3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实践探索
作者所在校以研究生广域课堂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着力点,以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为抓手,以政治理论课、专业课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强化导师责任制为突破口,以研究生学术文化节活动为载体,以科学道德宣讲活动为有益补充的全面而系统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对遏制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合科研能力培养深化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随着作者所在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根据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要求,确立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开设了医学科研方法、医学实验技术、实验动物学、循证医学等课程进行系统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通过缩短课程教学时间,增加科研实践训练时间,外派学生到知名大学进行系统科研和论文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给予不合格者重写论文、延迟毕业等严厉处罚以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加大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的力度,提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能力。
结合学术规章制度学习强化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该校加强了对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了《泸州医学院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管理规定》、《泸州医学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试行)》、《泸州医学院关于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等系列制度。将学术规章制度编印在研究生培养指南和全校学生守则中,在研究生和本科学生新生入学时进行系统的讲解和指导学习。该校还在已开设的医学科研方法课程中增加讲解学术规范、科研伦理、科学精神等相关内容。开办学术道德专题讲座、学术论坛、学术规范月等活动,就学术规章制度、学术规范话题开展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研究生与管理者、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逐渐使学术规章教育制度化、体系化和广域化。
结合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在改革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研究生诚信教育纳入教学范畴,将科学精神引入教学活动,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以及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实际的原则,通过交流研讨和主题实践活动等方式,以活动本身的科学精神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自律和他律相统一起来,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素质的提升来提高对学术诚信的认知,从而提高科学道德素养。
结合导师责任制细化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通过强化导师责任制细化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明确规定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健全导师教书育人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在导师遴选环节制定严格的学术诚信标准,新遴选的导师必须达到学术造诣深厚和思想道德素质优良。对于口碑不好,存在诚信问题的人,经费再多也不能担任研究生导师。在3年1次的导师资格认定和年度绩效考核中加强对学术道德的考核,建立问责制度,实行学术问题一票否决制,研究生出现了学术不端,导师负连带责任。注重加强对导师的教育培训,一年一度的导师培训内容之一就有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这些措施进一步规范了作者所在校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行为,扎实打牢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基础,使他们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诚信,有效地促进了作者所在校优良教风和学风的建设。
结合校园文化活动优化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自2009年起,在该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每年都系统而有组织举行一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通过多个专题的学术规范教育、科学道德专题讲座,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会,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研究生之间的学术沙龙,学习兴趣小组活动、学术诚信签名、学术规范月论坛等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教育和引导全校研究生恪守科学道德,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此外,还将“专家讲坛”、“良师益友”、“博士报告会”等品牌活动也作为学术诚信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邀请在科学研究上有建树、在学风建设方面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分享科学研究和人生体会,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活动贯穿到各项学术活动中去,成为该校研究生教育中的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通过学术文化节品牌专题活动,活跃了该校研究生的学术文化氛围,对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学术规范和学术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 州.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9-10-27(10).
[2]王 琳.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27.
[3]杨玉圣.学术腐败、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关于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2(6):33.
[4]王正杰.论新时期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26(4):139.
[5]贺宗凯.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内容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9.
[6]巨乃岐,王恒桓,田华丽.再论科学精神[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