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溃疡的发病机理
2014-03-06周琪井庆杰
周琪 井庆杰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 机体容易出现各种合并症。如果患者出现恶心、腹胀等上腹不适症状, 有可能就是合并了消化道溃疡。
1 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溃疡的发病机理
1.1 溃疡病的致病因素很多, 是致病因素与保护因子相抗衡的结果[1]。当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或各种理化等致病因素破坏能力超过胃黏膜的防御能力时, 消化道溃疡就可能发生。HP感染可破坏消化道黏膜的防护功能, 损伤胃、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2]。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代谢紊乱, 免疫机能低下, 易诱发HP的感染[3], HP感染是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溃疡发病主要病因之一。HP感染在各类溃疡发病中均为重要因素, 这也说明HP感染似乎与血糖升高无关[4], 却与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机能有关, 糖尿病消化道溃疡患者的HP感染复发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但是根除率却低于非糖尿病消化道溃疡患者[5]。糖尿病患者HP根除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如下。
1.1.1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胃运动障碍。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神经病变, 可导致胃、肠蠕动减慢, 胃张力降低, 排空时间延长等综合征, 并可加重HP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黏膜的损害[6]。
1.1.2 胃黏膜血流量减少。林健才[7]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胃黏膜微血管的基底膜增厚, 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 内皮细胞透明变性, 使胃黏膜血运循环减少, 胃黏膜缺血, 细胞更新、再生、修复能力降低, 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正常代谢和不断更新维持着胃黏膜屏障的正常防御功能。胃黏膜防御能力下降, 使HP很容易对胃黏膜进行侵袭。
1.1.3 糖尿病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下降, 容易合并细菌感染,虽然胃酸有杀菌作用, HP却能在胃黏膜栖居, HP具有溶解粘液作用的磷酸酯酶活性和蛋白酶, 能对细菌在胃黏膜的菌落形成起到促进作用。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可以使HP产生抗药性。以上这些原因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胃黏膜防御能力下降, HP的致病能力相对增强并很难根治。
1.2 胃、十二指肠黏膜丰富的血运循环和黏膜上皮细胞的新陈代谢是保持黏膜防御能力的必要条件, 可以为机体清除代谢废物和提供营养物质, 确保上皮细胞新旧更替的需要。健康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细胞3~5 d需要全部更新一次。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 血粘稠度增加, 血流缓慢淤滞, 加上糖蛋白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 使胃、十二指肠血液循环障碍,黏膜缺血坏死, 胃黏膜细胞的代谢率较高而能量(糖原)储备很少, 因此比其他脏器更加容易因缺血而影响代谢。上皮细胞再生更新不及时, 就可能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形成溃疡。
1.3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增高, 葡萄糖毒性作用损害神经系统, 胃肠蠕动减慢,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异常,胃酸、胃蛋白酶的滞留损伤胃黏膜, 使消化道溃疡很容易发生。
2 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溃疡的特点
2.1 糖尿病患者合并胃溃疡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而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较低。主要原因可能如下。
2.1.1 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时间较长, 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 刺激胃窦黏膜中的G细胞, 使胃泌素分泌胃酸,胃酸、胃蛋白酶长时间作用于胃黏膜而易形成溃疡。
2.1.2 胃黏膜基底膜血管病变影响氢离子泵的功能, 胃酸分泌相对减少, 排空到十二指肠的酸也相对减少, 对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减少, 因此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减少。
2.2 糖尿病患者合并消化道溃疡无症状的较多。其主要原因有可能如下。
2.2.1 糖尿病患者胃黏膜氢离子泵功能下降, H+等致痛因子减少, 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减少, 患者的症状就不明显或无症状。
2.2.2 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 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少, 使葡萄糖代谢障碍, 需要经过山梨醇旁路进行代谢, 导致神经细胞内多元醇聚积, 细胞内的渗透压增高, 细胞透明变性肿胀。另外肌醇随尿液排出体外较多, 导致神经细胞内的肌醇缺乏,既而影响细胞膜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导致神经细胞发生病变,神经纤维水肿, 神经传导发生阻滞。
2.2.3 糖尿病患者营养神经的血管基底膜增厚、狭窄, 给神经纤维供应营养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致使神经纤维病变、坏死, 使疼痛阈值增高, 造成对疼痛的敏感性、反应性下降,使胃肠道对疼痛刺激不敏感。因此虽然有时候糖尿病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病情可能很严重, 但表现出来的腹部疼痛症状却很轻。
综上所述, 各种致病因素在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溃疡的发病过程中往往不是单独起作用, 而是互相联系、综合作用。HP、胃酸、胃蛋白酶攻击作用的增强, 胃、十二指肠黏膜防护机制的减弱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索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溃疡发病的相关因素, 才能更有效地指导糖尿病患者合并消化道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1]于会春.浅谈消化性溃疡的常见致病因素.中国医药指南,2008, 6(2):205-206.
[2]林华.影响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因素及预防.现代医药卫生,2007, 23(12):1793.
[3]盛春永,郭殿宝.幽门螺杆菌感染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影响的研究.中国医师杂志, 2007,9(5):653.
[4]黄小民.老年人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2,21(3):227.
[5]陈树铭,陈景言.2型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的难治因素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4(10):31-32.
[6]胡品津.消化性溃疡.内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89.
[7]林健才.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 18(1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