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2014-03-06崔扬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助产士器具助产

崔扬

助产人员在日常工作中, 不可避免接触到血液、羊水,恶露或其他分泌物, 增加了职业暴露风险, 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淋病及梅毒等, 同时各种切割伤、针刺伤也是助产士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 因此助产士一直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 职业防护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选取了本市5所医院产科助产人员40例采用问卷方式展开调查,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选取的40例助产人员做为观察组, 均为女性, 年龄21~55岁, 平均38.4岁;选取未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的40例助产人员为对照组, 均为女性, 年龄20~57岁, 平均39.5岁。两组助产人员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助产人员进行调查,均由本人填写, 调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工作年限、理论知识、防护措施、暴露风险、血源性疾病感染、锐器损伤情况、伤后正确处理情况、慢性疾病等。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2.1 职业危险因素

2.1.1 生物、物理、化学因素[2]乙型肝炎、艾滋病主要经血液传播, 我国在这两种疾病的监控上也有一定局限性, 都加大了助产士的暴露风险, 尤其是一些紧急情况, 如产妇羊水栓塞、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DIC等, 抢救的同时缺乏足够的时间允许助产士施行自我保护。在接生过程中, 助产士需要进行会阴的切开及缝合, 经常使用刀、剪、针也容易造成损伤。助产士在给孕妇做产前检查或者接生时, 长期保持前倾前屈姿势, 也容易造成腰背部疼痛等劳损性疾病。为保证产房无菌环境, 医院使用各种消毒剂杀灭致病菌, 如“84”消毒液、戊二醛等, 通过挥发也会对助产士的皮肤黏膜产生损伤。产科噪音也相对较大, 造成了助产士心理上的烦躁、紧张。

2.1.2 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一些高年资的助产士, 对自己的业务水平及专业能力有较强的自信心, 认为工作出现差错的概率极低,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 忽略了防护工具的重要性, 譬如在忽略了工作前后的洗手, 加大了自身感染的几率, 或者丢弃针头忽略了套帽或者折断针头, 都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

2.1.3 心理因素[3]产科的主要工作都与母婴安全有关,长期高负荷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使助产士处于一种紧张疲惫的心理状态, 同时助产士还负担着家庭的重任, 都加重了助产士的心理负担。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 产科对助产士的要求也日渐提高, 助产士需要不断的学习, 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 同时面对医患关系、晋级评比、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2 防护措施

2.2.1 提高器具的安全性 在日常工作中宣传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在器具锐利部分加用保护套, 正确使用盛装锐器的容器, 容器内的物品不宜过多, 容器标识清楚, 且放置安全;在接生时, 戴手套、穿隔离衣, 必要时可戴护目镜;行切开、缝合会阴术时, 可由助手在旁协助最好, 接生时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进行。

2.2.2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定期培训及考核, 加强助产士自我保护意识, 严肃处理违规者, 在最大范围内确保助产士的安全。对飞速发展的医护知识, 督促助产士及时更新专业技术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多方面最好个人防护, 如需接触具有传染性的医疗废物时, 采用适合的防护器具, 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的发生, 如发生职业暴露时, 应迅速正确处理并评估感染的风险, 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2.2.3 成立风险监控部门 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可由医院内部的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组成, 该部门可以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提出风险干预措施、组织相关培训、收集风险事件等, 转变助产士的保护观念, 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职业暴露都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制定医疗废物分类标准,规范正确的医疗操作行为。

3 结果

观察组采用职业防护后的助产人员防护效果(血源性疾病感染率、锐器损伤率、伤后正确处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及时采用职业防护的助产人员, 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4 讨论

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一直是医院感染办的重要工作之一, 助产士更是职业暴露的高发群体。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发现, 采取职业防护, 包括:提高器具的安全性、提高器具的安全性、成立风险监控部门, 可以有效降低助产士被感染的风险, 提高其职业安全性, 同时建议与助产士及时沟通,缓解工作压力, 杜绝不必要的超负荷工作, 都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1]琚金梅.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58.

[2]徐云芳, 罗蓉戎, 李玉莲.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09(06):743.

[3]徐晓兵.助产人员职业风险与防护对策.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33):112.

猜你喜欢

助产士器具助产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室庐几榻器具间 浅谈明清绘画中的器座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古代器具灌农田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