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的闪耀与泥土的清香:评印度电影《好运理发师》

2014-03-06曲韵畅

电影评介 2014年12期
关键词:好运理发师歌舞

曲韵畅

电影《好运理发师》海报

印度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三汗”的天下,即沙鲁克.汗、阿米尔.汗、伊尔凡.汗。这三人的作品几乎就是印度电影的代名词。三人电影的风格题材,则大有不同。沙鲁克的作品以唯美的爱情题材居多,阿米尔以反映深刻的人物内心活动见长,伊尔凡则往往将目光聚焦于印度大生活背景下的普通人。他们三人也使得印度电影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好运理发师》则是一部经典的印度电影,这部电影,由沙鲁克与伊尔凡联袂出演,完全演出了自己所擅长的题材,而二者的交汇也自然成为了影片最大的看点。同时,这部电影也是二人演艺理念的绝佳阐述。总的来说,印度电影的经典要素,在《好运理发师》中都能找到,而且衔接的恰到好处,品味《好运理发师》我们既能感受到沙鲁克那光一般的闪耀与动感,又能感受到伊尔凡那泥土般的质朴与清香。

一、影片内容简介

人到中年的比鲁(billu)是一位理发师,从父亲那里比鲁只继承了一间破旧、修修补补的理发店,与街对面新开的那家新潮的理发店,简直是天壤之别,在生活中比鲁有些认死理,遇事不懂去变通,这更使得比鲁的生意难作。由于交不起子女学费,比鲁的子女也面临着失学的危机。与此同时,沙鲁克饰演的赛罕(sahir),则是全印度最红的明星,大家对于赛罕无限崇拜,他走到哪里都能引发一阵骚动,人人都以能接触到赛罕为荣。比鲁则在心中藏着一个许久的秘密,他是赛罕儿时最好的玩伴。恰逢此时,赛罕要来村子里拍戏,比鲁无意中说出了自己是赛罕儿时最好的朋友,瞬间在小小的村子里引发了骚动。大家都希望能通过比鲁而见到赛罕,进而纷纷向比鲁示好,在村子里有了超高人气与威望的比鲁,其生活也从此步入了正规。但是,大家都希望比鲁能够真正去请到赛罕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在多番寻找未果下,大家对比鲁失去了信任,比鲁又重新回到了潦倒的生活。正在这时,赛罕来到了村子和大家分享成长的故事,说出了自己要最感谢的一个人就是一个叫比鲁的儿时伙伴。当年,是比鲁把自己的金耳环卖了之后,为自己买了一张去孟买的车票,比鲁并趁他父亲不在店中的时候,为自己剪了头发,也就是从那是开始,赛罕开始了闯荡的演艺生活。比鲁在远处听到了赛罕的话,欣慰的回到了家中,获得了家人的理解。而当比鲁望向门外时,赛罕已经站到了门外,两人终于再次相见,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影片最后,当赛罕的车子离开村子后,大家又重新涌向了比鲁,并在赞美比鲁的歌声中结束了影片。

二、影片的成功之处

如何使得风格迥异的两位人气巨星,在影片中各自发挥出自己最佳的状态,是本部影片最大的难点,也蕴涵着本片最大的成功点。本片在叙事手法上采用了“线性复式”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1]的叙事线路,如同两条平行线一样分别叙述比鲁与赛罕的生活。较为新奇的是,以往电影中的类似这种“平行线”式的叙事策略,观众总是能在电影中找到这两条主线的“倾斜相交”的趋势。但是《好运理发师》则不然,虽然在片中比鲁曾多次去寻找赛罕,但由于在角色设定上,差异太大,又始终被理所当然的拒之于门外。且赛罕的故事线又始终独立的发展,故观众并不能找到这种强烈的交汇趋势,甚至到了影片结束之时,观众都以为这部影片会以遗憾收场,而也是在最后,赛罕才表露出比鲁就是自己始终不忘的那个人,这两条平行线方才完美相交。这种“皆大欢喜”的结果,也比一般电影要深刻得多。

歌舞始终是印度电影的经典要素。在以往的印度电影中,如何将歌舞的成分巧妙的衔接于整个剧中是一个难点。可以说歌舞与剧情的发展,也是印度电影中的一对矛盾。若是从比鲁的饰演者伊尔凡的从影经历来说,在伊尔凡的电影中往往少有歌舞成分。但《好运理发师》,则跳出了这一惯性的思考圈,在电影中,长于歌舞的沙鲁克所饰演的赛罕,是印度最知名的明星,既然是电影明星,那大家就必然要去电影院观影,于是全剧的大部分歌舞都处理成了大家在电影院中看赛罕的电影,或是直接与赛罕电影中的歌舞相接,抑或是大家在拍摄片场围观赛罕的电影拍摄。如此一来,本片中的歌舞就处于一个非常独立的地位,完全不受剧情所限制。也正是由于此,卡琳娜.卡普、迪皮卡.帕度妮柯、朴雅卡.乔普拉三位印度知名的女明星在剧中歌舞的出现也就毫不生硬,她们的友情出演,更使得《好运理发师》歌舞的可观性大幅提升。可以说,正是由于剧情的巧妙,才使观众获得了纯粹的歌舞体验,这是以往印度电影中少有的。

三、影片的人生哲学探讨

《好运理发师》中的赛罕,是印度最红的明星。在现实中,沙鲁克.汗也是全印度炙手可热的明星。从这个角度来说,饰演剧中的赛罕就是饰演沙鲁克本身。沙鲁克本身也曾公开表示,《好运理发师》这部电影带有自己成长之路“自传”的寓意。赛罕在每天富足且忙碌的生活中,内心中始终怀有对儿时知己的怀念,只不过赛罕将这份友情视为内心的珍宝,从不轻易示人。而比鲁每天过着窘迫但悠闲的生活,对于比鲁来说,平常的生活不起一丝波澜,而他遥望赛罕之时,则是自己最为开心之时。同时,在电影中比鲁周围的人,对比鲁的态度的转变,与传统意义上的攀炎附势有很大的不同,比鲁周围的人群,只是想通过比鲁亲自一见赛罕,满足一下自己小小的虚荣心,从这部电影角度而言,并没有过分批判的意思,比鲁周围的人群恰恰是,真实人群的写照,没有这些插曲的出现,人生必将毫无意义。本片所传达的意义,赛罕在电影开始就已经说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寻找着什么,有人寻求名望,有人寻求财富,还有人寻求着成功,而有人要寻求的是内心的平静时刻。”正如尼采所言;“我愿意孤独,跟纯洁的天空和辽阔的大海孤独地在一起。”[2]比鲁与赛罕,虽然身份不同,但都是较为孤独的人,本片所传递的正是无论孤独与否,都要能有寻求内心平静时刻的能力,找到自己的天空和大海。

西方歌剧评论界有一句名言语;“如果你只想看一部歌剧的话,《卡门》是必然的选择。”而如果你只想看一部印度电影,《好运理发师》是不容错过的影片。因为《好运理发师》既有印度电影的经典要素,又有光的闪耀与泥土的清香的人生哲学。

[1]游飞.导演艺术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33.

[2](德)尼采.苏鲁支语录[M].钱春绮,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14:182.

猜你喜欢

好运理发师歌舞
不会理发的“理发师”
勇敢向前,好运连连——读《明天会有好运气》有感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私密嗒的惊喜和好运
一起歌舞吧
没话找话
晚安,好运 Iacop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