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的研究

2014-03-05谷昊白磊常浩生吐尔洪·吐逊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医学生现状

谷昊+白磊+常浩生+吐尔洪·吐逊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没有对人文素养教育有足够的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低下。由于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院的要求加高,医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也就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本文着重讲述现在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对策,以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育;医学生;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59-03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素养的现状较差,尤其是在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单纯简单的医学模式不再是当前唯一的医学模式,再加上现代“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观点的提出,使得社会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更加提高。医生除了学富五车,还必须要有社会所需、病人所需的丰富的人文学科的知识。所以,对于医学生重点内容的培育,就是对他们的人文素质与人文关怀的培育。关注现在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1.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单一。医学生多数以理科生为主,且受重视自然科学忽视人文教育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此现状使得我国对医学生的教育只注重对政治教育的加强与引导,忽视了人文课程的开设与教育。并且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医学生的关于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只占所有课程的1.71%。只注重专业教育,导致仅有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也只占部分不重要的选修课的一部分,并且教育资源严重缺乏,这样就导致了现在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缺乏。由于社会和学校对人文教育的忽视,在人文教育课上某些同学的逃课和不守课堂纪律的现象也就成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

2.医学生的责任感偏弱。即使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仍然脱离社会主流,责任感也偏弱,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学业的重要性;以自己为中心,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医学这门学科对社会的重要性,更没有领悟到医学专业的崇高性。一些学生更为了学分而学习,只是为了不挂科,求及格,但这是对自己,更是未来对病人的不负责,这样薄弱的责任感也是一个隐患。价值观的偏离,使得现在医学生只注重如何学好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自己人文素养的学习与培养,逐渐忘却了医生所具有的崇高的品德。

3.学科建设的力量弱小。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无论是对于学科的开放,还是对于在师资力量方面的建设都是非常薄弱的。之所以学科建设力量弱小,是因为医学人文素养的教育在决策方面起的作用非常小,被相关教育工作者忽视,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为核心。在人文课程讲授的教师方面,大部分都是文科学校毕业,对医学专业所需要的人文教育并没有很全面的了解。还有一小部分的人文课程教师是毕业后留校的,因为其本来就对人文素养教育的学习的缺乏,所以在其授课过程中很少可以将人文素养教育传授到位,只能授课于其自己所学的而非专职的人文教师所教的片面知识,导致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偏低,大大的降低了人文教育的成果。重新认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学科建设已迫在眉睫。

二、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的改善对策

1.深刻认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医学生,将来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医生这一门学科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在将来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只知道如何治疗病人是完全不够的,了解的不仅是病人的病情,还要在治疗过程中与病人达到心与心的沟通。

特别是20世纪以来,医学模式转向了“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模式,社会广大人民已经开始意识到了人文素养对于救死扶伤的真正的意义,对医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相对地,对于现在的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的力度也需要逐步加强。现在网络报刊所出现的反映医疗从业人员素质的言行已显示了现在医生人文素养的极度缺乏,所以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尤为重要。另外,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就是医学生。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局限于专业的医学知识的必然要求,而且还是医学生自身顺应现在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

2.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加设课程。要想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全面改善我国普遍重理轻文的观念,改善只注重主课教育的思想。英国自然科学家和教育家赫胥黎曾说,“单纯的科学教育确实与单纯的文学教育一样,将会造成理智的扭曲”。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就中国现状而言,中国的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远远不及西方。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首先加大关于人文类课程的开放,学校需要聘请专业的人文课程的教师,来完成对人文素养教育的授课。而且可以开展教师对人文素养这类课程的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素养教育知识,再传授给学生,逐步提升人文学科的重要性。

学校要根据学生所具有的所有专业课程来加设关于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对学生上人文课的课堂纪律加强规范,并逐步把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关于这类课程的授课,学校可以采取考试、写论文、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对其学习效果的考核。只有学校重视对于人文课程的教育,才能带动医学生学习人文素养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医学生既有专业的知识,又会有高素质高素养,在将来承担济世救人的责任的同时,又可以体会仁心妙术的真谛。

3.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要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仅加设课程是不够的,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才会使人文素养教育取得很好的成果。在学校和社会均有一个健康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于医学生学习人文素养教育的知识是有很大帮助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学校,学生会或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学校组织与社团的健康建设,时常举行有关人文素质培养的活动、竞赛,号召同学们踊跃参加。在学校摆设相关的宣传报、人物塑像等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文空间环境,让学生在每日的熏陶中逐渐领略到人文素养的内涵,自觉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学校还可以组织人文艺术节等多种可以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达到教育目的的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假期期间参加社会实践,如到当地敬老院或孤儿院进行实践,了解外界与学校不同的一面,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在社会,提升人文素养已不单单是对于医学生的问题,而是面向整个社会。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群众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大宣传优秀的人文精神,熏陶社会人文气息,逐步提高社会的人文素养。

三、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文素养教育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步后并没有太大的发展。而且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医患关系的改善,以及社会的和谐。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需要学校管理者给予较大的重视,在各方面精心安排学生的培养计划,精心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氛围。只有在学校与社会和医院之间建立一个和谐的健康的体系,明确人文素养的教育目标,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全能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潘虹地,张霞,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12(8):148.

[2]刘翠,程乐森,等.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1):98-100.

[3]杜珍媛.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交融[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4):43-46.

通讯作者:吐尔洪·吐逊。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医学生现状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