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2014-03-05吴翠花刘凤英
吴翠花+刘凤英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概述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界定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信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培养路径,为高校管理部门更好地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理论思考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9.2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42-03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身处于信息井喷产生的环境之中,因此,面对如此众多的各类海量信息,如何搜索、甄别、评价及其应用信息就成为摆在每位大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信息素养不仅仅是衡量大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个体在信息社会中求生存、谋发展的能力的综合体现,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所以,汲取发达国家信息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研究具有中国特色、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信息素养培育问题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信息素养研究概述
1.信息素养的内涵。有关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划分为知识、意识和技术三个基本层面。之后,信息素养的内涵被不断细化和丰富。美国学者Doyle认为,一个具备信息素养的人能意识到合理的决策是建立在准确、完整的信息基础之上,明确信息需求,判断潜在的信息源,找出高效的检索方法,并在使用过程中用批判性思维处理问题。国内学者钟志贤认为,信息素养不仅仅是诸如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技能,而且还包括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问题的解决,并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概括起来讲,本文认为信息素养就是指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的具有信息意识,掌握信息规律,能够熟练运用信息知识,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存储、处理、运用和交流,具备自主学习,并依靠信息知识体系从事创新工作的能力组合。
2.国内外信息素养状况。近年来,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从目前国外相关实践活动、研究状况来看,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国家图书馆协会和教育部门就将信息素养教育计划列入国民教育课程,并在各个大学有序地开展了多项信息素养项目活动以培育国民的信息素养意识;1988年美国的Mike Eisenberg博士和Bob Berkowitz博士共同创立了一个旨在培养学习者信息素养、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信息问题解决系统方案(Big6技能),目前,该方案已作为一门课程在美国普及推广。英国在1988年就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国家统一课程,一项英国的研究显示,为了训练用户的信息技能,要求在所有学科的教育实践中都要为学生创造信息素养的良好环境,同时还通过大力开展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广泛的信息素养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全民整体的信息素质。法国从1985年开始就在中小学开展“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他们学习使用网络提供条件。为培养高素质的、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创新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与国外相比,虽然我国的信息教育活动起始较早,在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从政策层面大力推动信息素养培养的推广工作。我国对信息素养的关注始于21世纪初,之后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我国学者主要对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目标体系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学者钟志贤对信息素养的内涵从技能、方法和能力方面做了分析,桑新民明确提出培养信息素养的六种能力和途径,总体来看,我国学者的大多数研究都是从教育信息化发展、社会需要等角度出发,探究信息素养的内涵、基本要求、培养方式和途径等,并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素养在技能、修养、品德等方面的要求。
三、现状与必要性分析
1.现状分析。目前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的素养教育,具体表现在:(1)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意识是指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判断力和洞察力的总称。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所接触到的学生中大多数普遍存在信息意识缺乏,对外部信息的敏感性、洞察力不足,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差,面临具体问题时候往往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寻求所需信息,或者是明白信息的需求但不会获取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信息意识会越来越淡薄。(2)收集信息能力差。收集信息能力是指对信息聚类和集中的能力。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所接触到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资料收集等方面的能力,对信息分类、信息传播规律等基本信息知识的了解也不充分,如对自己周围熟悉的图书馆藏资源、数据库、外文期刊的使用检索知识缺乏了解,不了解类似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学术资料文献,也无从知道如何从英文数据库来获取国外信息资源,不知道内容涵盖全面的西文学术期刊GALE数据库等等,同时也缺乏对信息有效性和权威性的质疑精神。(3)信息能力不高。信息能力是指对信息资源进行评价、获取和使用的能力的总称。目前,在笔者教学活动中所接触到的大多数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低水平阶段,不具备熟练、正确地使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实践、信息转移能力较差,缺少对信息的有效甄别、分析和评价能力,缺乏熟练的检索技巧,具体表现在不能精、准、快地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当下信息利用能力的欠缺更是我国全民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4)信息伦理道德缺乏。信息伦理道德是指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个体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在过去的教育当中由于过分强调了大学生信息能力的教育,相对忽视了道德方面的培育,导致大学生信息伦理的缺失,如没有信息安全意识,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不端学术行为频发等等,同时对不良信息的判断能力和克制能力也不足。endprint
由于上述主要问题的存在,因此,在当前加强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尤为必要。
2.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1)信息素养教育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当今时代下,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和决定力量。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衡量创新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有效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信息能力,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和主要课题。只有通过信息素养教育,大学生才能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以网络为基础设施的信息社会正在构筑起一个崭新的网络环境和电子空间,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只有具备高信息素养的创新人才才能适应现实和未来竞争的需要,才能为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日益成为影响人们拥有财富、知识和幸福的重要因素。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信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的主要因素,拥有信息以及知道如何获取信息就能在激烈的生存环境中处于有利地位。只有具有高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才能变强,才能适应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因此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有效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是大学生能够始终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的有力武器。(3)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在信息经济社会,海量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新知识不断涌现,大学生单靠课堂传授的有限知识是无法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的。因此,通过信息素养教育,大学生可以具备较强的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其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奠定基础,同时信息素养教育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内在需要。
四、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
1.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信息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信息素养教育的成效。学校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活动,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拓展他们的信息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建立评估体系,教师在聘任、职务晋升和年终考核中,把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必要的条件,以便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监督体系,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在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为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完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开设文献检索和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具有很高的认知度,并有很大的需求,然而高校该课程的开设与学生的需求脱节,因此,高校必须意识到目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紧迫性和局限性,根据信息社会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依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建立系统的、差异化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如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应开设以高层次的操作类信息技术课程为主;文科学生则应注重基础知识;低年级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方面的培养;高年级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注重信息知识和技能培训、信息利用与评价上,防止“一刀切”状况的发生,健全信息素养的培养机制。
3.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通过图书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大学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具有良好的信息环境,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专业素养等优势。既是学生专业学习、拓宽知识的第二课堂,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地方,信息素养教育是对图书馆传统用户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拥有有效使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会充分显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可通过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介绍图书分类法以及各种工具书及其使用方法的讲解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能力;开展信息检索、专题研讨会和培训课程,提升大学生利用图书信息资源的技能,不断探索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真正让图书馆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心。
4.开展信息素养在线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在线培养日益成为主流趋势。所谓在线培养主要是指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通过互动式的网络教学方式来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等相关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这一平台贯穿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始终,能够融合学校各种资源,在学科课程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增强了教学过程中实现各要素的有机统一,是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综述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目前高校信息素养培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高校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路径,为促进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理论思考和解决的方法。诚然,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心和投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如何构建高效有序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机制就是后续科学研究中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魏钰春.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评价与培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2]张轶斌.开放教育资源(OER)国际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3]李建礼.网络环境下研究生的信息素养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高端引进人才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研究(2012LY146)。
作者简介:吴翠花(1967-),女,河北正定人,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知识管理、联盟网络、技术创新;刘凤英,(1970-),女,内蒙牙克石人,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