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真实材料,助推能力跃升
2014-03-05陈进前
陈进前
“基于情境命题”是高考化学主观题的主要特点,在这类试题中命题者会将选定材料进行合理剪辑成问题情境,将多样化的信息嵌设于问题情境中,再从不同方向、不同层面设置问题。要顺利解答这类高考试题需要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联想迁移能力等等。教学实践中发现,在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包括解题能力)有一个快速跃升的关键期,若错过这个关键期,学生的能力提升就会停滞不前。高三最后阶段复习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将培养信息获取能力落实到试题审题过程中、培养联想迁移能力落实到试题求解过程中,使高三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笔者们认为,在这个阶段中,精选一些具有丰富化学内涵的真实材料,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精读、设问、讨论等,是助推学生解题能力跃升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用真实材料助推获取信息能力的跃升
化学科学新发现、新应用、新材料、新药品,还有化工生产工艺、化学实验报告、有机物合成路线、跟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等都是高考化学试题的常见命题材料,命题者将所选材料进行剪辑,将解题信息以“文字叙述、关系曲线、数据表格、化学方程式、化工生产流程图、实验操作流程图、有机物结构简式”[1]等多种形式嵌设于试题情境材料当中。对于考生来说,要在陌生的情境材料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跟熟悉的知识、原理、规律联系起来,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能力快速提升期,精心选择真实材料作为课堂讨论的样本来训练学生的能力,既有利于达到近期目的(培养解答高考试题能力)、又符合学生能力培养的长远要求。当然,在真实材料的选择时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能激起学生阅读、讨论的兴趣)、多样性(包含具有化学学科特点的信息)、挑战性(挑战学生能力水平)。下列是几例复习课选用的真实材料以及相关的师生互动过程。
【材料一】4吨四氯化硅被倒入“母亲河”(摘自2008年3月18日《今日早报》,如图1)
要点1:浙江松阳县境内有一竹源水库,是5000多村民日常饮用水的供应源。2008年3月某日,当地村民发现水库上游的溪流水面上,有许多白色泡沫,像有“淡淡的黄色气体”。
要点2:事发后当地环保等部门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停止用竹源水库作水源生产饮用水,取样送检。检测结果发现,受污染的水显酸性,掺杂了一种名叫四氯化硅的化学工业废料。经调查,是犯罪嫌疑人叶某某将约4吨四氯化硅工业废料倾倒入溪水中造成的。
要点3:相关人员首先打捞起水中结晶物,在水库中放置活性炭吸附剩余化学物质,并在污染比较严重的上游区域,投放石灰进行中和,大部分污染物已被清理。
要点4:四氯化硅系卤代硅化合物,是制作有机玻璃、硅晶体及某些航天材料的重要原料。有强烈刺激性,它可以使人窒息,遇水会变成三大强酸之一的盐酸,对人体、建筑物等有极大的危害。
【课堂互动】在上述材料中你能找到哪些化学信息(化合物、化学反应、化学实验等)?从化学学科视角你认为上述材料中可能存在哪些科学性错误?
一篇新闻材料立即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一句提问语立即引发学生展开阅读、思考、讨论等活动,学生解读了这段新闻材料后可获取众多跟化学学科相关的信息,如:
(1)化学物质:四氯化硅、石灰、三大强酸、硅晶体、有机玻璃……
(2)化学反应:SiCl4跟水反应、生石灰跟水反应、石灰跟盐酸中和、SiCl4制取硅晶体……
(3)化学实验:检测污染水的酸性、溪边石头显黄色的现象、产生强烈刺性气味的原因……
……
【材料二】制取高锰酸钾的流程图[2]
某化学工作者在实验室研究高锰酸钾的制法,其实验操作流程可简略表示如下:
【课堂互动】根据上述流程图你认为原料、目标产物是哪些物质?包含哪些化学反应原理?流程图中① ~⑦所对应的实验操作方法是什么?
一幅包含许多“化学密码”的实验操作流程图,一个提问指令,跟化学试题相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解读兴趣,大多数学生会从中获取下列信息:
(1)原料、目标产物:用KClO3、KOH、MnO2作主要原料制取KMnO4晶体。
(2)化学反应:
3MnO2+KClO3+6KOH3■K2MnO4+KCl+3H2O
CO2+2KOH=K2CO3+H2O
3K2MnO4+2H2O=2KMnO4+MnO2↓+4KOH
(3)步骤①、②中反应物是固体混合物,条件是加热、强热,所以相关操作是“灼烧”;步骤③是要将“强热后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烧杯里水中,相关操作应该是“冷却”;步骤⑥是“过滤或抽滤”; 步骤⑦应该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或抽滤、洗涤”等一系列操作。
【材料三】“冒烟的枪”[3]
关于氯和一氧化氮破坏平流层臭氧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如图3,图中包含两条南极数据曲线:一条是表示O3浓度的,另一条是表示ClO浓度的。两条曲线都是按照实验测量地点的纬度绘制。当平流层O3浓度下降时,ClO浓度上升。图中两条曲线几乎互为完美镜像,被称为“冒烟的枪”。
【课堂互动】图3中表示O3浓度的纵坐标中每个单位的度量、表示ClO浓度的纵坐标中每个单位的度量各是什么?图中哪条曲线表示O3浓度变化、哪条曲线表示ClO浓度?从上图中可看出O3浓度变化、ClO浓度变化有什么关系?
解决化学问题过程中常常需要从图像曲线中获取化学信息,上述材料取自于科研报告,其中化学原理跟图像曲线紧密联系,加上教师的提问指向,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获取图像信息的训练。
(1)图中表O3浓度的纵坐标中每个单位的度量是500ppb,表示ClO浓度的纵坐标中每个单位的度量是0.25ppb。
(2)曲线I表示O3浓度变化,曲线II表示ClO浓度。endprint
(3)ClO浓度的微小幅度上升,会引起O3浓度的大幅度下降。
材料一是一则新闻材料、材料二是一个实验流程图、材料三是一幅曲线图像,但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真实材料,都隐含着丰富的化学信息,且都跟高考主观题的情境素材有很多类似点。要在学习解读上述材料的过程中,进行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完全涵盖了审题能力的培养)。高三第二轮复习的课堂上,精选这类材料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检索已学知识、主动将已学知识跟实际问题相联系,既可以复习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高考试题的审题环节中最容易出现的审题失误就是信息提取失真、信息提取不完整等,我们发现用“题海战术”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根治这种毛病,最好的方法选择类似的材料(材料要有一定陌生度、跟高考主观题情境有一定相似性),让学生跳出“题海”,置身“真实情境”中获取化学信息,这样做虽不是解题,但胜过解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审题经验,提高审题能力。
二、用真实材料助推联想迁移能力跃升
联想迁移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记忆的搜索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的可能性。由于提取的可能性与交互联结的数量直接有关,所以任何培养交互联结网络的“丰富性”的教育方法,都会有助于增加迁移的可能性[4]。大家知道,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高中化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内容综合起来搭建知识框架并形成知识网络,第二轮复习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加深加考深度、优化思维品质、提升联想迁移能力。对于上述每一项材料,都可设计一系列问题,以此带动学生展开联想,来促进学生向不同方向进行迁移。
如,针对“材料一”可以从物质结构角度、化学实验角度、元素化合物性质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下列问题:
(1)写出SiCl4的电子式;判断CaO中化学键类型;判断硅晶体的类型;指出有机玻璃的物质类型;比较SiCl4、CCl4的熔点高低。
(2)用实验方法测试污染溪水的pH(用pH试纸、或精密pH试纸、或pH计)。
(3)用实验方法检验受污染后溪水存在氯离子。
(4)有人说受污染的溪边岩石变黄可能是有氯化铁生成,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用不纯四氯化硅制取高纯四氯化硅的实验方法。
(5)写出四氯化硅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用石灰处理受污染溪水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写出工业用粗硅制四氯化硅、再用四氯化硅制高纯硅的过程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8)SiCl4废料倒入溪水会产生“黄色气体”吗?SiCl4是制取有机玻璃的原料吗?
……
又如,针对“材料二”可以从化学实验角度、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元素化合物角度、工业生产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下列问题:
(1)步骤①、步骤②可“加热”“强热”操作中选用哪种材料制成的哪种仪器(或可否选用瓷坩埚)?
(2)步骤③中要先冷却后再倒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步骤④需要持续小火加热,为什么?
(3)步骤⑤中需要用到CO2气体,实验室里可用哪些试剂、哪种装置来制取CO2气体?
(4)步骤⑥、步骤⑦中都要用到过滤或抽滤操作,实验目的分别是什么?
(5)为了提高产品高锰酸钾的纯度,在“通CO2搅拌”“操作⑥”“操作⑦”等步骤中要注意那些事项?
(6)在流程图中相关的每一步反应中,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含锰元素的化合物所参加的反应中,锰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7)步骤⑤中“通CO2搅拌”这一操作的目的是使调节溶液pH,其中能否改用盐酸溶液来代替CO2气体?举几例在该步骤中可以代替CO2的物质。
(8)步骤⑦中抽滤得到的KMnO4晶体表面会有哪些杂质离子?若要除去这些杂质离子可以用酒精洗涤吗?试选择一种合适的洗涤液。
……
再如,针对“材料三”可以从环境保护角度、图像曲线信息加工角度、物质结构角度、元素化合物性质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禁止使用氟里昂?氟里昂会破坏球臭氧层,主要是由于其中的哪种元素?除了氟里昂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物质可能会破坏臭氧层?
(2)图3中横坐标、纵坐标的化学含义是什么?图3中用曲线I、曲线II分别代表哪种粒子的深度变化?图像中为了更好地表示出O3浓度变化跟ClO浓度变化的关系,作了什么特殊的处理?
(3)写出ClO的电子式。写出ClO跟H原子结合所生成的产物的结构式。
(4)最近的实验证据表明,ClO可相互结合生成Cl2O2,请大胆预测Cl2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
针对选定材料,通过针对性设问、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考察,让学生跳跃性去调用已贮存在大脑中的多张知识网络(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网络、有机化合物知识网络、化学实验知识网络等)来解决问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迁移的能力。具体到解答高考试题,就是要将所获取的信息跟跟熟悉的知识、原理、规律、方法综合起来,再将综合的结果迁移到需要求解的问题情景中。
在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的能力快速跃升的关键期中,一定要避免用“题海战术”轭杀学生的兴趣,否则会压制学生的能力提升。精选真实材料、活用真实材料,将培养信息获取能力落实到试题审题过程中,将培养联想迁移能力落实到试题求解过程中,是提高复习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处理,使高三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快速跃升。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高考命题咨询委员会.2013年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理科综合)[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
[2] 郝仕油,等. 由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实验技述的改进[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8~91.
[3] EUBANKS L P,等. 化学与社会[M]. 段连运,等译. 原著第五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8:84.
[4] 刘李治. 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1(6):59~62.endprint
(3)ClO浓度的微小幅度上升,会引起O3浓度的大幅度下降。
材料一是一则新闻材料、材料二是一个实验流程图、材料三是一幅曲线图像,但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真实材料,都隐含着丰富的化学信息,且都跟高考主观题的情境素材有很多类似点。要在学习解读上述材料的过程中,进行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完全涵盖了审题能力的培养)。高三第二轮复习的课堂上,精选这类材料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检索已学知识、主动将已学知识跟实际问题相联系,既可以复习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高考试题的审题环节中最容易出现的审题失误就是信息提取失真、信息提取不完整等,我们发现用“题海战术”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根治这种毛病,最好的方法选择类似的材料(材料要有一定陌生度、跟高考主观题情境有一定相似性),让学生跳出“题海”,置身“真实情境”中获取化学信息,这样做虽不是解题,但胜过解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审题经验,提高审题能力。
二、用真实材料助推联想迁移能力跃升
联想迁移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记忆的搜索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的可能性。由于提取的可能性与交互联结的数量直接有关,所以任何培养交互联结网络的“丰富性”的教育方法,都会有助于增加迁移的可能性[4]。大家知道,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高中化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内容综合起来搭建知识框架并形成知识网络,第二轮复习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加深加考深度、优化思维品质、提升联想迁移能力。对于上述每一项材料,都可设计一系列问题,以此带动学生展开联想,来促进学生向不同方向进行迁移。
如,针对“材料一”可以从物质结构角度、化学实验角度、元素化合物性质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下列问题:
(1)写出SiCl4的电子式;判断CaO中化学键类型;判断硅晶体的类型;指出有机玻璃的物质类型;比较SiCl4、CCl4的熔点高低。
(2)用实验方法测试污染溪水的pH(用pH试纸、或精密pH试纸、或pH计)。
(3)用实验方法检验受污染后溪水存在氯离子。
(4)有人说受污染的溪边岩石变黄可能是有氯化铁生成,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用不纯四氯化硅制取高纯四氯化硅的实验方法。
(5)写出四氯化硅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用石灰处理受污染溪水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写出工业用粗硅制四氯化硅、再用四氯化硅制高纯硅的过程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8)SiCl4废料倒入溪水会产生“黄色气体”吗?SiCl4是制取有机玻璃的原料吗?
……
又如,针对“材料二”可以从化学实验角度、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元素化合物角度、工业生产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下列问题:
(1)步骤①、步骤②可“加热”“强热”操作中选用哪种材料制成的哪种仪器(或可否选用瓷坩埚)?
(2)步骤③中要先冷却后再倒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步骤④需要持续小火加热,为什么?
(3)步骤⑤中需要用到CO2气体,实验室里可用哪些试剂、哪种装置来制取CO2气体?
(4)步骤⑥、步骤⑦中都要用到过滤或抽滤操作,实验目的分别是什么?
(5)为了提高产品高锰酸钾的纯度,在“通CO2搅拌”“操作⑥”“操作⑦”等步骤中要注意那些事项?
(6)在流程图中相关的每一步反应中,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含锰元素的化合物所参加的反应中,锰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7)步骤⑤中“通CO2搅拌”这一操作的目的是使调节溶液pH,其中能否改用盐酸溶液来代替CO2气体?举几例在该步骤中可以代替CO2的物质。
(8)步骤⑦中抽滤得到的KMnO4晶体表面会有哪些杂质离子?若要除去这些杂质离子可以用酒精洗涤吗?试选择一种合适的洗涤液。
……
再如,针对“材料三”可以从环境保护角度、图像曲线信息加工角度、物质结构角度、元素化合物性质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禁止使用氟里昂?氟里昂会破坏球臭氧层,主要是由于其中的哪种元素?除了氟里昂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物质可能会破坏臭氧层?
(2)图3中横坐标、纵坐标的化学含义是什么?图3中用曲线I、曲线II分别代表哪种粒子的深度变化?图像中为了更好地表示出O3浓度变化跟ClO浓度变化的关系,作了什么特殊的处理?
(3)写出ClO的电子式。写出ClO跟H原子结合所生成的产物的结构式。
(4)最近的实验证据表明,ClO可相互结合生成Cl2O2,请大胆预测Cl2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
针对选定材料,通过针对性设问、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考察,让学生跳跃性去调用已贮存在大脑中的多张知识网络(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网络、有机化合物知识网络、化学实验知识网络等)来解决问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迁移的能力。具体到解答高考试题,就是要将所获取的信息跟跟熟悉的知识、原理、规律、方法综合起来,再将综合的结果迁移到需要求解的问题情景中。
在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的能力快速跃升的关键期中,一定要避免用“题海战术”轭杀学生的兴趣,否则会压制学生的能力提升。精选真实材料、活用真实材料,将培养信息获取能力落实到试题审题过程中,将培养联想迁移能力落实到试题求解过程中,是提高复习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处理,使高三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快速跃升。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高考命题咨询委员会.2013年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理科综合)[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
[2] 郝仕油,等. 由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实验技述的改进[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8~91.
[3] EUBANKS L P,等. 化学与社会[M]. 段连运,等译. 原著第五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8:84.
[4] 刘李治. 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1(6):59~62.endprint
(3)ClO浓度的微小幅度上升,会引起O3浓度的大幅度下降。
材料一是一则新闻材料、材料二是一个实验流程图、材料三是一幅曲线图像,但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真实材料,都隐含着丰富的化学信息,且都跟高考主观题的情境素材有很多类似点。要在学习解读上述材料的过程中,进行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完全涵盖了审题能力的培养)。高三第二轮复习的课堂上,精选这类材料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检索已学知识、主动将已学知识跟实际问题相联系,既可以复习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高考试题的审题环节中最容易出现的审题失误就是信息提取失真、信息提取不完整等,我们发现用“题海战术”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根治这种毛病,最好的方法选择类似的材料(材料要有一定陌生度、跟高考主观题情境有一定相似性),让学生跳出“题海”,置身“真实情境”中获取化学信息,这样做虽不是解题,但胜过解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审题经验,提高审题能力。
二、用真实材料助推联想迁移能力跃升
联想迁移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记忆的搜索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的可能性。由于提取的可能性与交互联结的数量直接有关,所以任何培养交互联结网络的“丰富性”的教育方法,都会有助于增加迁移的可能性[4]。大家知道,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高中化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内容综合起来搭建知识框架并形成知识网络,第二轮复习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加深加考深度、优化思维品质、提升联想迁移能力。对于上述每一项材料,都可设计一系列问题,以此带动学生展开联想,来促进学生向不同方向进行迁移。
如,针对“材料一”可以从物质结构角度、化学实验角度、元素化合物性质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下列问题:
(1)写出SiCl4的电子式;判断CaO中化学键类型;判断硅晶体的类型;指出有机玻璃的物质类型;比较SiCl4、CCl4的熔点高低。
(2)用实验方法测试污染溪水的pH(用pH试纸、或精密pH试纸、或pH计)。
(3)用实验方法检验受污染后溪水存在氯离子。
(4)有人说受污染的溪边岩石变黄可能是有氯化铁生成,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用不纯四氯化硅制取高纯四氯化硅的实验方法。
(5)写出四氯化硅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写出用石灰处理受污染溪水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写出工业用粗硅制四氯化硅、再用四氯化硅制高纯硅的过程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8)SiCl4废料倒入溪水会产生“黄色气体”吗?SiCl4是制取有机玻璃的原料吗?
……
又如,针对“材料二”可以从化学实验角度、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元素化合物角度、工业生产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下列问题:
(1)步骤①、步骤②可“加热”“强热”操作中选用哪种材料制成的哪种仪器(或可否选用瓷坩埚)?
(2)步骤③中要先冷却后再倒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步骤④需要持续小火加热,为什么?
(3)步骤⑤中需要用到CO2气体,实验室里可用哪些试剂、哪种装置来制取CO2气体?
(4)步骤⑥、步骤⑦中都要用到过滤或抽滤操作,实验目的分别是什么?
(5)为了提高产品高锰酸钾的纯度,在“通CO2搅拌”“操作⑥”“操作⑦”等步骤中要注意那些事项?
(6)在流程图中相关的每一步反应中,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含锰元素的化合物所参加的反应中,锰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7)步骤⑤中“通CO2搅拌”这一操作的目的是使调节溶液pH,其中能否改用盐酸溶液来代替CO2气体?举几例在该步骤中可以代替CO2的物质。
(8)步骤⑦中抽滤得到的KMnO4晶体表面会有哪些杂质离子?若要除去这些杂质离子可以用酒精洗涤吗?试选择一种合适的洗涤液。
……
再如,针对“材料三”可以从环境保护角度、图像曲线信息加工角度、物质结构角度、元素化合物性质角度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可设计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禁止使用氟里昂?氟里昂会破坏球臭氧层,主要是由于其中的哪种元素?除了氟里昂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物质可能会破坏臭氧层?
(2)图3中横坐标、纵坐标的化学含义是什么?图3中用曲线I、曲线II分别代表哪种粒子的深度变化?图像中为了更好地表示出O3浓度变化跟ClO浓度变化的关系,作了什么特殊的处理?
(3)写出ClO的电子式。写出ClO跟H原子结合所生成的产物的结构式。
(4)最近的实验证据表明,ClO可相互结合生成Cl2O2,请大胆预测Cl2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
针对选定材料,通过针对性设问、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考察,让学生跳跃性去调用已贮存在大脑中的多张知识网络(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网络、有机化合物知识网络、化学实验知识网络等)来解决问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迁移的能力。具体到解答高考试题,就是要将所获取的信息跟跟熟悉的知识、原理、规律、方法综合起来,再将综合的结果迁移到需要求解的问题情景中。
在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的能力快速跃升的关键期中,一定要避免用“题海战术”轭杀学生的兴趣,否则会压制学生的能力提升。精选真实材料、活用真实材料,将培养信息获取能力落实到试题审题过程中,将培养联想迁移能力落实到试题求解过程中,是提高复习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处理,使高三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快速跃升。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高考命题咨询委员会.2013年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理科综合)[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
[2] 郝仕油,等. 由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实验技述的改进[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8~91.
[3] EUBANKS L P,等. 化学与社会[M]. 段连运,等译. 原著第五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8:84.
[4] 刘李治. 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1(6):59~62.endprint